儒家诠释学,是儒家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可具体化为对儒家经典诠释的规则与方法的理论体系。它是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余年时间,以经学为载体,成为中华文化的“正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途径。《儒家诠释学研究》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系统地解析了儒家诠释学的理论构成、范式发展、方法演进与学科史变迁。创新式地提出儒家诠释学发展路向说,诠释体例说,范式变例说等。同时,具体论述了郑玄、王弼、朱熹、陈白沙、焦循等典例个案的经典诠释学思想。
导言
上篇 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儒家诠释学的历史分期
一、以“训释”为主的时代
二、以“诠释”为主的时代
三、以“解释”为主的时代
第二章 儒家诠释学对象及内容体例
一、经与传记
二、章 句和训诂
三、集解及义疏之体
四、考据、考据学
五、其他体例
第三章 儒家诠释学理论
一、汉代儒家经典诠释中的神学路向
二、魏晋时期儒道经典的玄学诠释
三、朱熹之理学经典诠释学的建构
四、儒家“以心释经”方法的确立与变迁
五、乾嘉时期的语言哲学问题
第四章 儒家诠释学中的两个基本向度
一、“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儒家诠释学中的对子
二、诠释不足与诠释过度:两个常见的“诠释之弊”
三、两种向度与理解的类型:站在西方诠释学的视角
第五章 儒家诠释学当代发展之路
一、海外新儒家的构想
二、港台学者的设计
三、大陆学者的主张
四、对儒家诠释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下篇 个案研究
第六章 郑玄对汉代注释范式的整合与创新
一、郑玄对汉代经典诠释范式的“一统”
二、郑玄解经特色及创新之处
三、对后世的影响及评价
第七章 南北朝时期的经学
一、经学在南、北二朝的发展
二、南朝、北朝经学之异同
三、经学在南北朝分立的经学史意义
第八章 中晚唐时期儒家解经思想之变新
一、疑经之风与“舍传求经”流派的形成
二、解释形上学的萌生
三、解经思维范式的创新
四、诠释学发展步人平民化、心性化路向
第九章 邵雍先天象数学的建构
一、“先天象数学”体系的架构
二、“先天象数学”中的“物理之学”
三、“先天象数学”对北宋自然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十章 从知行与读书的关系看朱子诠释学中的工夫论
一、知行、读书与体验之学
二、作为工夫论的“诠释学”:朱子的设计
三、朱子难题及“解释的张力”讨论
第十一章 金代经学的建树与特质
一、金代经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金代经学的建树
三、金代经学的特质
第十二章 元代“四书学”之解经特色
一、融会“朱、陆”学说
二、对宋学经传注疏进行补充发明
三、“四书”诠释多有创新
第十三章 明代“江门心学”的经典解释思想
一、“江门心学”经典解释思想的建构历程
二、“江门心学”之经典解释框架与内在特点
三、“江门心学”与明中后期儒家经典解释学的转向
第十四章 泰州学派对经典诠释平民化的建构
一、以“身本论”替代“心本论”
二、以“淮南格物”替代“穷理”、“正心”
三、以“践行”替代“践形”
四、泰州学派经典诠释平民化的学术特质
第十五章 由焦循对孔孟经典的诠释看乾嘉经学发展之转向
一、《论语通释》与《论语补疏》
二、《孟子正义》对经典的诠释
三、焦循解经特色及其方法论问题
四、由焦循治经看乾嘉经学发展之转向
第十六章 清代常州学派对今文经学的复兴
一、复兴“公羊学”
二、复兴“义理”解经
三、复兴“经世”学风
四、影响与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