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学的方式》脱胎于作者王敦教授在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期间历经八年时间打磨的金牌课程文学/文化解读,已在豆瓣阅读开设专栏连载中,受到读者追捧。作者用类似科普的通俗有趣的方式,帮助读者克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困难,建立从文本阅读欣赏达于文本审美意蕴的解读能力。
文学名著看不进去,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希望这本书能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一本什么书?通俗地讲,可以理解为关于文学的打开方式的书,由文学研究专业人士,写给社会上对文学有不同程度的爱好、好奇和钻研的读者。如同书稿原标题文学解读讲义它是建立在笔者多年来先后在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授课的基础上的。
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是有时限的,一般来说,青春期最敏感,印象最深,受用终身;错过这个阶段,就永远错过了。此年龄阶段不打开文学,还待何时?学会打开文学,是一件正经事。
这本书,就是从我们普通读者的角度,来告诉你你本人,一个普通人,如何来打开文学,与文学发生关系,从文学中获取收益。放下了专业面孔的我,脑子里更多地想要考虑非专业读者及本科低年级的中文专业读者的感受。同时,这本书也是写给有一定中文专业基础的朋友们的你们会敏感地发觉出这书和一般专业书的差别来。我尽量努力想去做的是,不论面对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读者,都不在已有的理论套话里面打转,而是掰开了揉碎了,深入浅出地把解读之事,说得全面且清楚。我认为,文学专业话语如果与日常语言脱节,拒人于千里之外,是一种失败。不管有多少困难,也不应该逃避。
正标题中的打开两字,何解?通俗地讲,就是剽悍地搞定、玩转、得以享用之意。
打个比方:当一只狮子扑倒一只羚羊后,它该如何打开搞定、玩转、得以享用之?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它应该剽悍果断地咬断羚羊的颈动脉,然后该从后腿内侧咬开表皮,尽情享用之,才是正经事。舍此之外,都是瞎忙活,都是添乱。
打开文学当果断如此,并尽情享用。
这,是一个技巧活儿,实践活儿。本书就是教你这个技巧活儿、实践活儿,不是专家、学者的坐而论道,不是教你屠龙之术。屠龙在我们现实世界里是派不上用场的。
一只鸡都屠不了,谈何屠龙?打开一本小说,打开一首诗,就如同屠一只鸡,一只猪。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以见龙的屠龙之术则无异于耍流氓。与空谈屠龙比起来,坐而解剖一只麻雀才是正经事。唯此,才有可能切实触摸文学的任督二脉。
可见,这本书不是把文学捧在胸口放在心尖儿,来顶礼膜拜的。我们是务实的人。我们要的,不是自己陶醉于文学的样子,或自己虔诚地匍匐于文学大神教父的脚趾前的幻影。我们要的,是用自己的脑力,为自己打开文学,自己真正地享用之。
所以,我们要用柳叶刀、显微镜、核磁共振等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洞悉文艺作品之魅力之所在。
是的,这本书里不会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样的话。对于这本书的作者来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同自闭模式下的樱桃小丸子一般,太私人化,脑电并无交流。再比如,无论金庸大侠把玄妙的武功描绘得多么五迷三道让你心有戚戚,但其实无法教会你哪怕最基础的武功。同理,若想亲手真正打开文学,就要真正去学打开文学的路数、技巧,而不是去想象。
这样一本教人打开文学的书,就是要言传、身教、操练。它的公式是:言传 打开方式的实际操练=学会打开文学。说到底,我们是要用理性认知加上实践操练,来打开文学里面的堂奥。
当然,我们不是不需要私下的脑电体验。文艺自然需要情感和生活体验的带入。你的感性,是你打开文学的思维底层。我们只是不专门跑题去说它罢了众口难调,感动你的不一定能感动他或她,若去追究和讨论什么让我感动,势必会忽略我是怎样被感动,以及为什么我被感动了对这后两者的分析,才是解读,才能有助于打开我们所遭受的感动,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所以说,煽情和感动,不等于文学解读本身。
否则,设想一下,如果只是确认或想象自己被文学作品感动了,却不会打开之,无能力去解读之,那将会是个什么状况?……那将会是这样的一段对话:
你:天哪,这小说写得太好了,太让我感动了,你们也都去看看吧!
别人:是吗,写得怎么好?
你:就是好,我也说不出来,就是really good, really really good, really
really really good, really really really really……
别人:感动你的是哪儿?
你:就是被感动了,我也说不出来是哪儿,太感动了!我really被感动了,really
really really really……
你,肯定也不想这样,或者说,早已厌倦了这样的没有存在感的被动尴尬了吧?千百遍的really,也比不上一句话言传出how(怎样好)和why(为什么好)的问题,更给你带来成就感的干货。而且,在别人的眼里,也不是你的情迷意会,而是你的清晰言传,印证了你的思维素养和深度。
你的感动,需要言说。你的言说,就是你的解读,就是你对文学的打开。
别人根据你的解读,来鉴定你的思考深度、感受程度,以及人文素养。
所以在这本书的解读路数里,我们不是来乱感动的。我们是来分析,为什么,我们就被感动了,以及我们是怎样被感动的。
总之,不是关于what的问题,而是关于why和how的问题。
至于What是什么感动了你,是你的私人事务,是我们每个人的私人事务,比如说因人而异的三观培养、精神寄托、人生的避难所、精神上的希腊小庙、民国范儿等等,这些,都各有其符号化的来由,各有当下的针对性。但对于我们培养打开文学的能力的解读操练来说,这些,都是你自己的事。不必强求一致,也不必灌输任何一种。
这本书,不会推销任何一种范儿,而是尊重你自己的选择。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喜欢渡边淳一或喜欢林徽因,都无对错,都无所谓谁更有范儿。这就不再赘述了。让我们直奔主题,再次强调:打开文学的方式为何?
答曰:意会之处,努力言传,即解读出why和how。
若无清晰言传,从逻辑上讲,别人无法推知,你是否真的已经意会了。实现这一点,需要一件解读的利器文本细读,或曰close reading。
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示范和言传此物。无此物,则打开文学的努力,大打折扣。
你想了解并尝试一下吗?
那就放马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