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精品集系列丛书之一,该丛书共19册.该书汇集了我国当代著名漆具大师王亚雄先生从艺以来创作的代表性作品43件以及评论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王亚雄先生艺术创作之路及漆具成就。
序言
王文章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连续举办人民形象 中国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系列精品展,时间持续半年之久,观众踊跃,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的同时,也得到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系列精品展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们深入生活写生创作收获成果的展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在深入学习贯彻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过程中,以实际行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新收获。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们在深入生活的创作实践中,进一步感悟到艺术家只有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中,才能感受生活之真,生活之美,才能迸发艺术激情,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立得住、留得下的艺术精品。此次系列展之所以时代气息浓郁,艺术感染力深厚,正是得力于艺术家们对时代生活的强烈感受。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一个充满学术气息和艺术氛围的文化家园,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艺术机构。艺术创作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三位一体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十余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艺术创作领域发展成果显著,汇聚和培养了一大批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艺术家。他们以在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中发挥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为己任,他们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应有的价值理念和艺术家应有的社会担当。
艺术之养成,得之于生活与性灵;艺术家之养成,尚需在生活与性灵之外,兼有艺术沉思与涵养。艺术的力量,得之于感性、情感和富于灵性的想象,得之于深刻、敏锐和富有历史感的思想。优秀的艺术,得之于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得之于艺术家对生活、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真正的艺术既表达人的审美趣味、探讨人的精神、情感,追问未知世界的真相,又着眼于历史与时代,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表达人民的愿望,为实现人民的梦想,贡献无形恒久的力量。这是美学与历史相统一的追求,是时代赋予艺术的使命,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们所追求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向。正因此,他们努力从民族、大众的当代审美趋向中彰显自身的艺术个性,以坚定的文化自觉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以明确的立场深入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以不断的艺术创新攀登时代艺术高峰。也正因此,他们作为一个艺术群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他们每一个人作为个体的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也日益彰显。
参加此次系列精品展的18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是:田黎明、杨飞云、朱宪民、黑明、朱乐耕、徐累、龙力游、刘建平、王亚雄、陈忠康、骆芃芃、管峻、刘万鸣、江宏伟、何家英、赵建成、张祖英、吴为山,展品涵盖绘画、雕塑、书法、篆刻、摄影、陶艺、漆艺等多个艺术门类。艺术家们的作品旨艺俱佳,或意趣盎然,或含蓄隽永;或引人静观,或发人深省,无不以艺术的魅力让人沉浸其中。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系列精品展为人们检阅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的整体实力和艺术面貌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视角。此展之后,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也将拉开帷幕,人们会更全面地看到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们创作的整体面貌。
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系列精品展结束之时,参展艺术家们将自己的精品无偿捐赠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与这里珍藏的2000余幅历代绘画精品和其他艺术珍品共同作为研究和教学之用。
在18位艺术家的捐赠作品与部分参展作品合集出版之际,谨写以上文字,作为序言。
王亚雄 1961年生于北京,幼年随父亲王廷谦学习书法、家具制作,后师从黄苗子学习书法和美术理论。
曾留学日本,获美术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美术创作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目 录
茶器/004
茶器/006
果盒/008
茶器(一组)/010
茶器(一对)/012
顶/015
顶(局部)/016
茶勺(一组)/018
砚/020
砚/020
大匠天地(黄苗子题)/022
大匠天地(局部)/025
承/026
承(局部)/028
刀器(一组)/030
刀器(一组)/032
稼/034
稼(局部)/037
团扇/038
团扇/040
香器(一组)/043
香器/044
香器/046
香器/048
香器/050
律/052
律(局部)/054
手工制书/056
自制笔/058
自制笔/060
载/062
载(局部)/064
文字之福/066
双鱼砚(黄苗子题铭)/068
双鱼砚(黄苗子题铭)/070
砚/072
砚/074
流水/077
流水(局部)/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