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广受国内外读者欢迎的国际商务教材。全书详细介绍了当代国际商务的各个方面,特别关注国际商务的战略与结构以及企业各种职能的国际商业含义,既具有综合性又具有时效性。作者将许多主要的经济、贸易理论融入案例之中,用来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具体事例,使理论的意义更加明确,使读者能够深刻地领会国际商务理论的深层含义。
本书是国际商务研究的可靠选择时效性强、适用广泛、密切联系、高度整合《当代全球商务》旨在成为大学本科或MBA阶段最好的国际商务入门教材。作为市场上同类教材中的佼佼者,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为国际商务教学设置全新的标准。我们试图赋予本书以下特点:
·综合性与时新性。
·不局限于对知识体系进行不加批判的阐述和肤浅的解释。
·注重对国际商务概念的丰富应用。
·各章节间的主题紧密联系。
·运用结果导向型的技术将资源高度整合。
在已有的8个版本中,查尔斯 W.L.希尔博士一直致力于在以上这些方面都做到位。G.托马斯M.霍特博士作为第9版的合著者,遵循着相同的方法,但这并非易事。这10年间世界的变化很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和商务领域,而且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术领域。我们常常重写一些章节,删除过时的案例,增加新的案例,整理新的理论并进行论证,删去与当代活跃的国际商务关系不太大、过时的理论,我们在本版中继续坚持这一原则。本书较之前版本有相当大的改变,且将来无疑会有更大的变化。在更新内容时,我们不仅以自己的阅读、教学、研究为准,还参考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学生、评论家的大量资料,以及麦格劳·希尔的编辑人员对本书的反馈。在这里,我们由衷地感谢所有人!综合性与时效性一本国际商务教材的综合性体现在:·能解释世界各国之间的差异并解释差异形成的原因。·对国际贸易与投资的经济学与政治学进行全面回顾。·解释全球货币体系的功能和形式。·研究国际商务的战略和结构。·评价国际商务企业各项职能的特殊作用。本书一直致力于在以上这些方面都做到位。绝大部分同类书对于国际商务的战略和结构,以及公司各种职的国际商务含义都缺乏关注。忽视这一点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因为学习国际商务课程的学生不久之后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经理,他们应该理解组织战略、结构及职能的国际商务含义。本书密切关注这些问题。
综合性及关联性还要求涵盖国际商务的主要理论。我们一直致力于把最新的学术成果渗透到本书中,从第1版到第8版,我们逐一新增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政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成果。
·赫尔南多·德·索托在财产权与经济发展关系方面的成果。·塞缪尔·亨廷顿的有影响力的“文明的冲突”论题。
·由保罗·罗默和吉恩·格罗斯曼提出的新增长理论。
·最近由杰弗里·萨奇和其他人进行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的理论。
·罗伯特·雷奇在国家竞争优势方面的成果。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等人在国家制度结构和财产权保护方面的成果。
·从罗纳德·科斯和奥利弗·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发展出来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市场不完善方法。
·巴特利特和戈沙尔在跨国公司方面的研究。
·C.K.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在核心竞争力、全球竞争和全球战略联盟方面的著作。
·从资源观的企业理论得到有关国际商务战略的见解。
·保罗t萨缪尔森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
除了包括最前沿的理论、反映性质快速变化的国际商务环境之外,我们尽最大努力,尽可能保证本书在出版时的时效性。自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许多重大的事件在改变着国际商务。到2014年,每天有超过3.5万亿美元的资金在各国间流动。这种规模的流动使人们更加关注全球资本市场短期的投机转移会不会使世界经济趋于不稳定状态。万维网从无到有,成为崛起的全球电子商务网络骨架,世界继续变得更加全球化。一些亚太国家,包括令人瞩目的中国持续其快速的经济增长。新的跨国公司不断地在发展中国家及世界发达的工业大国中出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增长影响着众多大大小小的公司。
而在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之后,全球恐怖主义以及地缘政治方面的危险开始加剧,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其活动构成威胁。第9版中新的改变《当代全球商务》第9版中最明显的改变是G.托马斯M.霍特参与编著。霍特教授作为市场营销和国际商务专业的教授,是密歇根州立大学艾利布罗德商学院国际商务中心的主任,他还担任了Johnw_Byington研究室的讲席教授。他是国际商务、营销管理、全球战略以及营销战略领域非常著名的学者,也是知名的全球供应链管理专家。此外,他在国际商务学会中地位显著,目前是国际商务学会的执行董事和基金会主席。
我本人非常高兴托马斯能够参与本书的编著。托马斯曾长期使用本书,对于之前的诸多版本,贡献了章末释义材料。我相信,他的才华弥补了我的不足。他的精力、热情和知识储备也使得这本书能够精益求精。托马斯对于这个版本所有章节都做出新的重要贡献,尤其体现在第4、5章关于文化和伦理、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性的理论方面,以及第15、16章关于全球化生产和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和研发的理论方面。
目 录 Contents
译者序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部分 介绍和概述
第1章 全球化 2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1.1 什么是全球化 4
1.2 全球机构的出现 7
1.3 全球化的推动力 8
1.4 全球经济中不断变化的统计数据 11
1.5 全球化的争议 17
1.6 全球市场中的管理 23
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题/章末案例
第二部分 国家间的差异
第2章 政治、经济、法律体制的国别差异 28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2.1 政治体制 29
2.2 经济体制 33
2.3 法律体制 34
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题/章末案例
第3章 经济发展的国别差异 43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3.1 经济发展的差异 44
3.2 政治经济与经济进步 46
3.3 转型中的国家 48
3.4 经济转型的性质 51
3.5 政治经济变革的启示 53
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题/章末案例
第4章 文化差异 59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4.1 文化是什么 61
4.2 社会结构 64
4.3 宗教与伦理体系 68
4.4 语言 73
4.5 教育 74
4.6 文化与商业 75
4.7 文化的变化 78
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题/章末案例
第5章 伦理、企业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 84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5.1 国际商务中的伦理问题 86
5.2 伦理困境 90
5.3 不合乎伦理行为的根源 90
5.4 伦理的哲学理论 92
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题/章末案例
第三部分 全球贸易与投资环境
第6章 国际贸易理论 108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6.1 贸易理论概述 109
6.2 重商主义 110
6.3 绝对优势理论 112
6.4 比较优势理论 113
6.5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119
6.6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20
6.7 新贸易理论 122
6.8 国家竞争优势:波特的钻石模型 124
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题/章末案例
附录A 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 130
国际收支账户 131
经常账户赤字要紧吗 132
第7章 政府政策与国际贸易 133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7.1 贸易政策工具 134
7.2 支持政府干预的论点 139
7.3 支持自由贸易的修正论点 143
7.4 世界贸易体系的发展 143
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题/章末案例
第8章 外国直接投资 153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8.1 世界经济中的外国直接投资 154
8.2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158
8.3 政治意识形态与外国直接投资 162
8.4 外国直接投资的收益和成本 164
8.5 政府的政策工具与外国直接投资 169
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题/章末案例
第9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174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9.1 经济一体化的层次 176
9.2 支持区域一体化的理由 177
9.3 反对区域一体化的理由 178
9.4 欧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179
9.5 美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187
9.6 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191
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题/章末案例
第四部分 全球货币体系
第10章 外汇市场 198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10.1 外汇市场的功能 200
10.2 外汇市场的性质 203
10.3 汇率决定的经济理论 204
10.4 汇率预测 210
10.5 货币可兑换性 211
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题/章末案例
第11章 国际货币体系 217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11.1 金本位制 219
11.2 布雷顿森林体系 220
11.3 固定汇率制度的瓦解 222
11.4 浮动汇率制度 223
11.5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226
11.6 实践中的汇率体系 228
11.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危机的管理 229
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题/章末案例
第五部分 国际商务战略与进入战略
第12章 国际商务战略 240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12.1 战略与企业 241
12.2 全球扩张、盈利能力与利润增长 246
12.3 降低成本的压力和当地响应的压力 251
12.4 战略选择 254
12.5 战略联盟 259
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题/章末案例
第13章 进入战略 265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13.1 基本进入决策 266
13.2 进入模式 271
13.3 选择一种进入模式 276
13.4 绿地新建企业或并购 277
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题/章末案例
第六部分 国际商务职能
第14章 出口、进口与对等贸易 284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14.1 出口的前景和困难 285
14.2 提高出口业绩 287
14.3 进出口融资 291
14.4 出口支持 294
14.5 对等贸易 295
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题/章末案例
第15章 全球生产与供应链管理 300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15.1 战略、生产以及供应链管理 302
15.2 在哪里生产 304
15.3 自制或外购决策 311
15.4 全球供应链职能 313
15.5 全球供应链管理 315
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题/章末案例
第16章 全球市场营销和研发 321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16.1 市场和品牌的全球化 323
16.2 市场细分 324
16.3 产品属性 326
16.4 分销策略 328
16.5 沟通策略 330
16.6 定价策略 335
16.7 配置营销组合 338
16.8 国际市场调研 340
16.9 新产品研发 342
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题/章末案例
第17章 全球人力资源管理 349
学习目标/开篇案例
17.1 国际人力资源
《当代全球商务(原书第9版)》:
5.1国际商务中的伦理问题
国际商务中许多伦理问题的根源是国与国之间在政治制度、法律、经济发展和文化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在某国被视为正常的行为在另一个国家可能被认为是不合乎伦理的。由于他们所供职的机构跨越了不同的国界和文化,跨国公司的经理们对这些差异需要保持特别的敏感。在国际商务背景下,常见的伦理问题包括雇用惯例、人权、环境法规、腐败以及跨国公司的道德义务等。5.1.1雇用惯例
当东道国的工作条件明显低于跨国公司母国的条件时,应该执行哪个标准?是按母国的标准,还是东道国的标准,或者介于这两者之间?几乎无人会提出在不同国家采取统一的薪酬和工作条件的要求,但多大的差异是可以接受的呢?例如,一天工作12小时,薪酬极其低下;没有保护措施使工人免受有毒化学物质侵害,这类情况在一些欠发达国家非常普遍,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一个跨国公司就可以容忍它在那些国家的子公司也是这样的工作环境?或者通过使用当地分包商来纵容这种情况?
20世纪90年代,耐克公司曾成为抗议风暴的焦点,当时媒体曝光了耐克公司许多分包商极其恶劣的作业环境。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1996年在《48小时》节目中播出的新闻。该节目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年轻妇女在越南一个分包商那里的工作情景,该女工的工作要接触有毒物质,一周工作六天,工作条件十分恶劣:而每小时的所得仅为20美分。该节目还透露,在越南一天最低的生活费至少要3美元,所以在这个分包商那里如果不超时加班根本无法赚到基本生活费。耐克公司及其分包商并没有违反任何法律,但是这篇报道以及其他相关报道提出了一个问题:使用血汗工厂来制造本质上只是时尚配饰的产品,是符合伦理标准的吗?它可能是合法的,但是用西方的标准来看,这些分包商明显是在剥削劳动力,使用他们是否合乎伦理标准?耐克公司的批评者认为这是不合乎伦理的,而耐克公司也发现自己成为一大波游行示威和消费者联合抵制的对象。这些围绕耐克公司使用分包商的报道迫使公司重新审视其相关政策。耐克公司最后认识到,尽管它没有违法,但它的分包政策被认为是不合乎伦理标准的。因此,耐克公司的管理层制定了分包商行为准则,并聘用独立的审计师每年对公司所有的分包商实施年度检查。。
正如耐克公司的例子所揭示的一样,我们可以做出一个有力的论断:跨国公司绝不能对其国外运营机构或分包商恶劣的工作环境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但是我们仍然不清楚究竟应该按什么标准来实施:本章后面部分将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目前,防止这种不合乎伦理的虐待行为的一个好方法是:建立保障员工基本权利和尊严的最低可接受标准;定期审查海外分支机构和分包商以确保它们满足这些标准;当海外分支机构和分包商不达标时采取正确行动。5.1.2人权
国际商务中会产生人权问题。在许多国家,基本的人权依然得不到保障。在发达国家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权益,如结社自由、言论自由、集会自由、迁移自由、免于政治压迫的自由等,并不是世界各国都接受的(参见第2章)。历史上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南非在白人统治时期实施的种族隔离制度,这一制度一直到1994年才结束。种族隔离制度剥夺了南非占大多数的非白人的基本政治权利,在白人和非白人之间强制实施隔离,特定的职业单独保留给白人,禁止黑人被任命到能够管理白人的职位上。尽管有如此令人作呕的制度,西方商人依然在南非做生意。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很多人对这种做法是否合乎伦理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跨国公司在当地的投资促进了南非的经济发展,但是也支持了这一压制人权的种族隔离制度。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些西方企业开始改变它们的政策。。在南非有大规模投资的通用汽车公司是这一潮流的领头羊。该公司采取了以利昂·沙利文(LeonSullivan)命名的沙利文原则,沙利文是一位黑人牧师,也是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沙利文提出,通用汽车公司要在南非经商,只有满足下面两个条件才是合乎伦理的:第一,公司在南非经营时不得依从种族隔离制度(这是一种消极抵抗策略);第二,公司应该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一切努力推动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沙利文原则被在南非经营的美国公司广泛采用。南非政府显然不想与那些重要的外国投资者为敌,因此对违反隔离法的那些行为并没有理会。
但是十多年后,利昂·沙利文发现,仅仅实施这些原则并不足以摧毁种族隔离制度,并且任何一家美国公司,甚至是奉行他这一原则的公司,都不能说它们在南非的继续存在是合乎伦理的。在随后的几年中,很多公司撤走了它们在南非的业务,包括埃克森、通用汽车、柯达、IBM和施乐公司等。同时,许多国家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也表示,它们将不再持有那些在南非做生意的公司的股票,这一举动也导致一些公司撤离了南非市场。这些撤离行动,加上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政府对南非实施的经济制裁,对结束少数白人在南非的统治和种族隔离制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1994年南非开始实行民主选举。因此,有人认为符合伦理标准的立场态度帮助改善了南非的人权状况。。
尽管南非发生了变化,但压迫性的制度在世界上很多地方依然存在。那么跨国公司在那些地方运营是否符合伦理标准呢?常常有人提出,跨国公司的投资流人会推进经济、政治和社会进步,而这种进步最终会改善那些压迫性制度中的人权状况。这一观点我们在第2章里曾经讨论过,我们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进步会对民主化形成一种推动力。简单地讲,这一观点认为,跨国公司在缺乏像发达国家那样的民主结构和人权记录的国家做生意是合乎伦理的。
但这一观点是有局限性的。正如在南非一例中所看到的,一些政体是十分具有压迫性的,以至于在其中投资不能被认为是符合伦理标准的。缅甸是另一个例子。军事独裁统治缅甸已经超过45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西方企业退出了缅甸市场,因为在那里做生意不能被认为是符合伦理标准的(相反地,随后的“管理聚焦5.1”专栏探讨关于优尼科公司的争议,其选择继续留在缅甸)。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缅甸只是一个小国家,对于许多西方企业来说,从这个市场退出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有趣的是,在国际社会多年施压之下,缅甸的军事管制政府终于在2012年默许进行有限的民主选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