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全书共分为12个项目、53个任务,涵盖了会计认知、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重新认识账户、成本计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会计工作组织。全书在结构安排上,尽可能的考虑到财经类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需求。
会计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语言已经成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学科正以其较强的技术性、应用性向世人展现充满生机的管理特色。在教育部新一轮教改的背景下,立足我国现实,展望会计发展未来,并兼顾国际会计最新发展动态,我们组织了“双师型”教师结合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特色,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实操技能”而编写了本书。
本书紧紧围绕高等教育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坚持创新创业和改革的精神,体现新的课程体系、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能力教育,力求做到:从项目引导出发,提出问题,引入概念,设计情境,详尽解读。
全书共分为12个项目、54个任务,涵盖了会计认知、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账户和复式记账、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重新认识账户、成本计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内容。在结构安排上,本书尽可能地考虑到财经类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需求,每一个项目都设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项目引例”;课后编排了“关键术语”、“应知考核”(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应会考核”(包括业务考核、技能考核、案例题),“项目实训”(包括实训项目、实训情境、实训要求)。这样的安排使读者在学习每一项目内容时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学习效果。
根据培养普通高等教育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本书力求体现如下特色:
1.结构合理,体系规范。本书针对高等教育应用技能型院校会计课程的特点,将内容庞杂的会计基础知识系统性地呈现出来,力求做到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体系科学规范,内容简明实用,帮助学生为今后从事会计类工作及取得会计类证书打下基础。
2.与时俱进,紧跟准则。会计始终是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的,而教材也应该紧跟这种发展与变化。本书结合了财政部于2014年陆续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等准则和最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等准则的相关内容和实务变化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编写。比如,依据财会[2016]22号文规定,全面试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名称调整为“税金及附加”科目。
3.突出应用,实操技能。本书从高等教育应用技能型院校的教学规律出发,与实际接轨,介绍了最新的会计准则、法规动态、理论知识和教学案例,在注重会计必要理论的同时,强调会计基本技能的应用;主要引导学生“学中做”和“做中学”,一边学理论,一边将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实现会计理论和实训一体化。
4.栏目丰富,形式生动。本书栏目形式丰富多样,每个项目设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项目引例”、“应知考核”、“应会考核”、“项目实训”等栏目,丰富了教材内容与知识体系,也为教师教学和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提供了首尾呼应、层层递进的可操作性教学方法。
5.职业培养,素质教育。为体现教育特色,我们力求在内容上有所突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设计适合学生掌握的考核要点,以培养和提升初学者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6.课程资源,配套上网。为了配合课堂教学,编著者精心设计和制作了教师课件、习题参考答案、课程教学大纲、配套实验课程大纲、配套习题、模拟试卷等实现网上运行,充分发挥网络课程资源的作用,探索课堂教学和网络教育有机结合的新途径。
本书由徐哲、李贺、邢冕、纪海荣编著。其中,李贺执笔项目一至项目四,以及项目九和项目十二;徐哲执笔项目五至项目六;纪海荣执笔项目七和项目八;邢冕执笔项目十和项目十一。本书由徐哲主审。李明明、赵昂、王玉春和李虹对本书的教学资源和资料的搜集做出了贡献。本教材适用于高等院校会计学、财务管理、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使用,同时也可作为专升本考试的教材。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以便改进与完善。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教材、著作,同时得到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何苏湘副编审的大力支持,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