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新内涵及我国如今部分城镇发展出现的问题出发,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于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的模型与城市优势的概念,城市优势由三个基本要素和一个主体要素构成,其中,三个基本要素包括生产要素(重点关注城市资源)、相关产业(重点关注产业集群)、产业市场;一个主体要素是政府与国有成分,它们通过对三个基本要素产生作用而形成城市优势。之后,本书通过西安、南京和深圳三座城市的发展来阐述在以资源要素为依托、以产业集群发展为依托和以政策红利为推进器的城市中,其城市优势是如何发挥作用并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后,通过对我国城市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适宜于我国城市发展的策略。
适读人群:政府部门、城市投融资平台企业及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学者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与世界城市化有何区别和联系?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是什么?
城市究竟应该如何发展?中国的城市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城镇化转型期?
投融资平台企业的新定位是什么?其发展如何紧密结合城市发展,并从中汲取市场化动力?
本书以新型城镇化为起点、以城市发展为落脚点,兼顾投融资平台企业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使命、新价值和新的作用发挥。读者不仅可以从中提炼全球化的城镇化精髓、探讨城市发展路径,还能获取实效化的平台公司转型策略。
2012年,南京卓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版了第一本书籍《通往持续增长之路》,全面阐述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简称“平台公司”)的发展理论与实践。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平台公司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策、经济、金融、产业等因素全面重塑了平台公司的发展格局: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战略机遇,平台公司长期来看仍然具有发展的意义和空间;然而,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新《预算法》和《财政部等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为代表的各种融资政策对地方政府的融资进行了更严格的规范;同时,PPP模式被广泛采用,国企改革进入深水期……,在多类政策叠加下,平台公司逐步陷入与政府必须分开、但又不得不以另一种方式紧密结合的两难困境,野蛮生长已经不可持续,转型成为平台公司的必然选择和唯一出路。
我们发现,孤立地探讨平台公司已经不合时宜、有失偏颇,甚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唯有将其置身于新型城镇化这个大的背景条件下,通过研究城市发展并重新明确平台公司在城市中的使命和定位,才能实现城市和平台公司的共赢。于是,我们陷入了这样的思考: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与世界城市化有何区别和联系?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是什么?它究竟如何影响我国城市的发展?城市究竟应该如何发展?学术界有没有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理论?我国的城市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城镇化转型期?平台公司的发展如何与城市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城市发展中找到新的定位,并从城市发展中汲取市场化的发展能量?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困扰着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公司决策者、经营者和从业者,也时刻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本书的意义和内容所在。基于此,本书做如下布局:
第一章“全球城市化与中国新型城镇化”,从世界的角度看待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并对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做出阐述,找出现今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及问题,并引出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本章旨在解决第一个问题:城市化是什么?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又是什么?第二章“从城市战略到优势城市”,由新型城镇化转向城市发展,从鄂尔多斯和温州的城市发展案例出发,分析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引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建立中国城市发展的钻石模型,并采用“城市化→城市战略→城市优势→优势城市”的城市发展逻辑线,指出城市战略的主题是产业,本质是城市竞争与协同,核心是城市优势,关键是发挥主体作用,目标是成为优势城市。本章旨在解决第二个问题:在世界的城市化和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应该如何发展?应遵循何种战略?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由三大案例出发,从某一城市某一产业的视角,论述城市发展模型中主体(地方政府与以平台公司为核心的国有成分)如何与其他三个要素共同发挥作用,提升城市优势,并从“竞争”走向“协同”,将单一城市竞争转变为城市群竞合,通过协同优势的打造来进一步构建优势城市。这三章旨在解决第三个问题:如何构建优势城市?地方政府与国有成分在构建优势城市过程中又将如何发挥作用?第六章“变迁的优势城市与永恒的‘铁三角’”,对前五章进行了总结,从更高、更广、更具历史性的视角阐述了优势城市的塑造与重构,强调了优势城市模型的实践性和发展性,并提出创新在构造优势城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本书以新型城镇化为起点、以城市发展为落脚点,兼顾平台公司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使命、新价值和新作用。读者不仅可以从中发现全球化的城镇化思维、找到本地化的城市发展路径,还可以获取实效化的平台公司转型策略。
囿于能力和时间因素,本书内容难免存在疏忽与不当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本书所选择的一些城市及国有成分案例,都是基于当时公开的资料和数据,是为了更加客观而真实地佐证和阐述本书观点,并不存在任何带有色彩的评判和褒贬之义。诚如本书所言,优势城市并非一成不变,过去的优势可能成为今天的劣势,反之亦然。最后,真诚感谢李根先生、闵赟伟先生、褚昭华女士、唐蜜女士、李学乐女士、吕林杰女士和陈光女士等人在成书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书中大量案例来源于他们日常工作的积累与总结,使本书更具针对性和实务性。
吴健,南京大学法律系硕士。现任南京卓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城镇化发展、城市投融资体制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企业发展等领域研究和实务操作15年。同时担任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中国投资协会项目投融资专委会特聘专家、江苏省房地产法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创意家—企业家联盟会长、南京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著有《通往持续增长之路》、《优势城市:城镇化浪潮中的突围》、《中国PPP理论与全流程实务》等书籍。在《中国建设报》、《董事会》、《企业观察家》、《中国轨道交通》等期刊上发表诸多文章,并应用于实践。
丁玉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学士。CPA、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南京通汇融资租赁公司风控委员会委员。现任南京卓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从事财务管理与基础设施投融资咨询近20年,在财务管理、企业改制重组与购并、企业上市、项目投融资(含PPP模式)、城市国有资产整合及运营等领域具有丰富咨询经验,主持战略规划、财务管理咨询、投融资咨询等项目逾百个。
曹伟,管理学硕士。现任启步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创意家—企业家联盟副会长。常年从事城市发展和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等方面的研究和实务工作。在城市战略、城市创新、投融资平台战略规划等领域有丰富的培训、咨询和实践经验。
目 录
序言
序言二
前 言
第一章 全球城市化与中国新型城镇化 1
第一节 地球就是一座城市 2
一、世界越来越小 2
二、城市正在改变一切 3
第二节 城市化的世界视角 4
一、城市化的理论基础 5
二、世界的城市化 10
三、城市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7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化 18
一、我国城市化现状及问题探究 18
二、新型城镇化的提出 21
第四节 新型城镇化与我国城市发展新战略 22
一、新型城镇化内涵 22
二、新动力、新路径、新常态 23
本章小结 27
参考文献 28
第二章 从城市战略到优势城市 30
第一节 透过城市看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31
一、鄂尔多斯:资源,发展优势抑或羁绊? 31
二、温州:产业,曾经被遗忘的东方犹太人之都 35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40
一、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异同 40
二、城市化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指引 41
三、城市发展对城市化的战略约束 44
第三节 “优势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45
一、基本理论基础 46
二、城市战略、城市优势与优势城市 47
本章小结 51
参考文献 52
第三章 资源型产业的打造与主体作用 53
第一节 透过“文化之城”西安看主体对资源的作用 54
一、资源的概念及内涵 54
二、往事越千年,西安的文化资源 55
三、西安的文化产业发展 61
四、西安——文化之城 74
第二节 城市资源与优势城市 82
一、城市资源 82
二、资源型产业与城市优势 84
三、从城市优势到优势城市——基于城市资源的再思考 88
第三节 政府与国有成分基于城市资源对优势城市的塑造 91
一、政府——看得见的手 91
二、国有成分——优势城市的践行者 95
本章小结 97
参考文献 99
第四章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主体作用 101
第一节 透过“速度之城”南京看主体对产业集群的作用 102
一、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102
二、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110
目 录
XI
三、“速度之城”的发展机制 117
四、长三角城市群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与优势协同 119
第二节 产业集群与优势城市 121
一、集群形成与城市优势 121
二、从城市优势到优势城市——基于产业集群的再思考 126
第三节 政府与国有成分基于产业集群对优势城市的塑造 129
一、政府——看得见的手 129
二、国有成分——优势城市的践行者 135
本章小结 137
参考文献 138
第五章 产业市场的构建与主体作用 142
第一节 透过“制度之城”深圳看主体对产业市场的作用 143
一、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市场概况 143
二、产业发展壮大,从初级到支柱 145
三、深圳——制度之城 151
第二节 产业市场与优势城市 156
一、产业市场,制度的集合 156
二、制度建设与优势城市 164
三、从城市优势到优势城市——基于产业市场的再思考 170
第三节 政府与国有成分基于产业市场对优势城市的塑造 174
一、政府——看得见的手 174
二、国有成分——优势城市的践行者 176
本章小结 179
参考文献 179
第六章 变迁的优势城市与永恒的“铁三角” 182
第一节 沧海桑田,看优势城市塑造与重构 183
一、时间的变迁,优势的打磨 183
二、区域的布局,优势的聚合 192
三、主体的作用,优势运行的规矩方圆 209
第二节 展望未来,观优势城市可持续发展 213
一、创新路径 213
二、创新主体 217
参考文献 219
后 记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