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克林顿,2016年美国大选民主党候选人,美国国务卿。她是首位竞选赢得美国参议院席位的女性、纽约首位女参议员、首位主要党派女性总统候选人、首位前“第一夫人”成为总统内阁……
希拉里的经历,是一套生动真实的领导课程。她曾经遇到巨大的个人和职业危机,但她从危机中冲杀出来,在国家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坚定地一路走来,赢得了尊敬和瞩目。
在当今这样危机四伏、风云变幻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希拉里展现了她高超的领导能力。人们不但能从她成功的故事中获取领导的重要经验,也能从她遭遇到的挫折中得到很多宝贵的教训。希拉里的领导秘诀到底是什么?本书将给你一一剖析。
希拉里是当今世界极具传奇色彩的领导人之一:她是美国主要党派女性总统候选人,是美国历史上学历极高的、也是首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公职的总统夫人……
她的领导方式是可以学习的吗?领导力专家丽贝卡的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她在本书中揭示了希拉里独特的领导力模式,你会学到:
如何在艰难环境下保持乐观;
如何适应变化,应对挫折,同时永远保持对目标的坚定追求;
如何有效沟通,在艰难时刻激励他人;
如何获得广泛支持,甚至赢得批评者的心;
如何让追随者心中也如你一样充满希望、责任和坚忍。
领导力是自古以来对所有人都有价值的话题。中国社会目前已进入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阶段,受教育人群日益壮大,组织发展也日渐进入到以管理和领导力取胜的阶段。这本译著的出版对我们社会个体以及组织的发展都有价值。
本书的作者丽贝卡?香博(Rebecca Shambaugh)是美国香博领导力集团创始人和资深领导力培训专家。她长期关注女性领导力的培育与发展。她的另一本畅销书《不是玻璃天花板,而是粘胶地板》(It’s Not a Glass Ceiling, It’s a Sticky Floor),也同样聚焦于女性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权力、在事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在丽贝卡看来,希拉里无疑是当今世界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领导人之一:她是美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第一夫人,也是首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公职的第一夫人。在2008年美国总统民主党党内预选期间,希拉里作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曾一度领先奥巴马。尽管最后希拉里未能如愿获得党内提名,但她在整个竞选过程中以及后来为奥巴马助选时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坦然面对挫折、团队精神,以及非凡的领导力激励和感染了许许多多的美国人。在本书中,丽贝卡试图和读者一道,探求希拉里领导风格与众不同之处,并行之长效的秘诀所在。
丽贝卡以希拉里?克林顿女士一生的领导阅历为主线,着重强调领导力的本质如下:
第一,领导人要有坚忍力和毅力。领导人所面临的处境较为复杂,要应对的事情也经常很棘手,因此,领导人的决心和信念至关重要。“一切果效由心出发”。
第二,领导人开展人际连接、主动发起日程的能力也很重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导人要洞察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的关联。另外,捕捉上述关联与环境的关联也至关重要。“万事互相效力”,领导人要有全局思维。
第三,真实面对自身、对经验进行反思、优化思维方式并重构经验是获得领导力的重要途径。希拉里女士在“直面自身”以后,领导力有了突破。
除了领导力的本质以外,本书还突出了领导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人要学习忍耐、辨识、规避、直面等各种功课。这也是一条自我修炼、自我发现之路。
具体来说,全书共九章。在第一章中,丽贝卡从她个人的角度,综合阐述了希拉里独特的领导风格,指明全书的重点在于揭示希拉里“是如何经过长期的、艰难的,甚至是令人身心疲惫的过程,破茧而出,成长为在美国甚至世界基地各地都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之一”。
在第二章至第八章中,丽贝卡把希拉里的非凡领导简明地归纳为七种领导力,依次为坚忍力、知识力、真实力、变革力、连接力、沟通力和方向力,逐一进行讨论。每章均涵盖一种特定领导力包括的具体领导技能、行为和最佳实践,以帮助读者提高自身的领导力。
在第九章中,丽贝卡告诉我们,在变化的世界中,每个人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挑战或经历一些困境,有坚忍力的领导者会选择迎头面对,并将这些挑战或困境视为发展更高智慧,提升竞争力和内心自信的机会。适应变化和应对不幸或失败的能力,是造就“伟大”领导者的必备要素。
本书使用了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和故事来揭示希拉里非凡领导的不同维度。在讨论希拉里领导风格中的真实力时,丽贝卡引用了希拉里多年来信守承诺、持之以恒地为儿童医疗和教育事业奋斗的故事。在阐述希拉里领导风格中的坚忍力和沟通力时,丽贝卡在附录中全文引用了希拉里在2008年8月26日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讲,也就是希拉里在竞争党内提名失败后,敦促支持者转而支持奥巴马的那次著名演讲。
原文风格洗练、用词有力、文句简约而含义丰富。在翻译本书时,如何把原文字里行间的真实意图、行文风格特点传递给中国的读者,既是最大的挑战,也是充满乐趣的过程。当然,我们水平有限,译文中肯定存在不少缺点和错误之处,敬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在本书翻译过程中,孙宁女士,李慧聪、宣丽燕等同学提供了支持,美国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翻译口译研究专业(Interpreting & Translation Studies)的研究生兰希、李君兰、马晓路、马颖、牛波、徐钱兰、赵安琪和杨东东同学参与了本书后四章和附录的初译和初校工作。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冯云霞 朱超威 宋继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