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到创业》对体制内科技人员创业的基础实务进行了梳理,并提出操作建议。笔者按照内容有针对性,操作能接地气,立场客观务实的创作基调,结合十四年创业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酸甜苦辣,对体制内科技工作者创业要面对的重重困难、客观形势、一般规律进行了原创性地总结,并对如何调整心态和方向抓住机会提供了众多源于实战的参考建议。
同时书中还系统阐述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聚天下力、争世界先的发展理念,通过创新 创业 产业联动发展的平台模式,努力打造机器人产业生态圈,希望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携手前行。
笔者从本科期间开始创业至今,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折腾了不少事,总结起来败多胜少,苦多乐少。但恰恰是因为一直坚持在路上,才有了十四年体制内的创业经历,其中的成败得失、酸甜苦辣,回想起来,历历在目。
当前,创新创业热火朝天,很多昔日深耕科研、不问世事的学者也开始跃跃欲试。然而,从创新到创业可谓一步一个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冶。大量的经验要通过身体力行才能获得,许多的教训要碰壁以后才会真正理解。我一直认为:在创业这件事上,哪天起步都不晚。但体制内科技工作者创业,不能把学术上的经验简单迁移到创业上。从起步那天开始,甚至要做好以前成就归零的思想准备。院士创业与普通教师创业所面临的困难有类似之处。学术领域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在创业领域可能用处并不大,且学术思维定式反过来对创业却常常造成制约。看到一些学术上很优秀的创业者,对一些基本商业常识感到困惑,而且特别容易被体制内特有的困难所束缚;同时,市面上很少看到针对体制内科技工作者创业的书籍。为此,笔者产生了一个想法:针对体制内科技工作者创业常见的一些问题,把个人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思考进行梳理并集结成书,希望能为同行者提供一些借鉴,对于各级政府、院校和科研机构负责创新创业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者,本书的有些内容也可供参考。
在此,要特别致谢 HRG 的名誉董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杰才先生,HRG很多的实践和思路来自于韩杰才院士的指导。同时,还要向在我创业道路上一直给予支持、鼓励、指导的领导、师长、朋友、亲人们表示感谢。愿此书能为心有念想者添上一把火,为已经摸黑出发的朋友们点上一盏灯。
王飞,江苏扬州市人,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专家。现任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总裁,省青联委员,中青科协会员,曾获第十九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第九届中国青年创业奖、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劳动模范等荣誉。
工作以来,已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发表SCI与EI检索论文40余篇。
王飞有14年体制内创业经验,先后牵头创办了哈工大精细工艺研究所、黑龙江省智能中药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张家港哈工药机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国内首个智能中药装备产学研平台,完成多项首台套研发,成为国内食药自动化行业的重要力量。
第一章 要不要创业/ 1
从个体和集体角度,对体制内科技工作者的创业动因进行了分析。在创新创业大形势下,政府、投资界和产业界的积极拉动,更重要的是在科技工作者的内心驱使下,一个新的创业时代来临了。
第一节 个体的选择/ 4
第二节 集体的选择/ 7
第二章 困难重重/ 11
针对体制内创业者总结了创业过程中常见的几类问题:人的问题、精力不支、缺钱和融资、市场竞争、风险意识 等。结合问题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和方法思路。
第一节 人的问题/ 13
第二节 精力不支/ 22
第三节 缺钱和融资/ 24
第四节 市场竞争/ 30
第五节 树立风险意识/ 33
第六节 其他的困扰/ 36
第三章 看到希望/ 41
看清形势、看懂规律、看准机会。从时代机遇、市场需求、政策导向、创业要素等背景出发,分析了行业的发展形 势和创业机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书中总结和分析了斯坦福、MIT 等创业型大学打造创业生态、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高校推进成果转化的实践,总结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第一节 时代机遇/ 44
第二节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57
第三节 国内高校的实践/ 66
第四章 应知应会:相关法规/ 75
针对体制内科技工作者创业实际,从实践角度总结企业三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法》)、《促进科技成 果转化法》、国资管理等相关法规的操作要点,避免因为不了解,或不重视为后期发展埋下隐患。
第一节 企业三法/ 77
第二节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91
第三节 国资管理/ 101
第五章 应知应会:基础实务/ 117
针对体制内科技工作者创业的主要实务和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内容包括公司注册、财务管理、融资、税费统筹、专利管理、项目推广等主要业务。
第一节 公司注册/ 119
第二节 财务基础/ 125
第三节 不同阶段的融资/ 130
第四节 税务基本常识/ 134
第五节 专利的申报和价值实现/ 136
第六节 适度的包装/ 142
第六章 有没有绝招/ 145
成功不可复制,但经验可以借鉴。体制内科技工作者创业会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同样也会有一些共性的方法,为了少走弯路,既要自力更生,还要善于借力。笔者针对体制内科技工作者创业的常见困难总结出一套操作建议,形象概括为:投靠山、找替身、拜金主、招死士、借品牌、重人性、会低调七个方面,联合起来是一个系统,对某一个方面也可以单独实施。
第一节 投靠山:找一个平台化的机构做背景/ 147
第二节 找替身:可以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死党/ 150
第三节 拜金主:找到适合的投资人/ 153
第四节 招死士: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伙人/ 156
第五节 借品牌:找一个有背景的品牌做信用背书/ 158
第六节 重人性:优点和弱点同样需要重视/ 160
第七节 会低调:有所为有所不为/
163
第七章 关于上市/ 167
上市是创业者在融资时普遍面对的问题。 本章对创业 者关心的主要上市相关事项进行了说明,并针对体制内科 ·3· 技工作者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
第一节 上市的收益和成本/ 169
第二节 上市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73
第三节 上市的几个选择/ 176
第四节 如何定价/ 180
第五节 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 182
第六节 上市就成功了吗/ 184
第八章 与管理者共同关注/ 193
创业应该既有理想又有理性,既有方向又有方法,既有效率又有效益。从创业者角度向管理者进言,涉及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对创业者的创业初衷、政策导向、创业者担心的问题,以及具体操作事项进行梳理。
第一节 关注体制内科技工作者的创业初衷/ 195
第二节 关注创新创业的导向/ 198
第三节 关注创业者们担心的问题/ 201
第四节 关注具体操作/ 205
第五节 基层管理部门的关注/ 210
第九章 关于地域文化/ 215
创业要考虑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创业者要学会适应和理解区域文化。笔者结合创业者项目落地的区域选择,分析了主要地区的文化特征,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文化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经济管理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 文化没有对错,适者生存/ 218
第二节 珠三角的开放包容文化/ 219
第三节 长三角的匠心文化/ 223
第四节 重庆码头和成都茶楼/ 226
第五节 山东的齐鲁文化/ 229
第六节 关于东北的民间评说/ 231
第十章 HRG 的实践与探索/ 237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集团(HRG)为例,介绍了体制内科研团队的创业工作:坚持根植学校和紧密联系市场的特色优势,按照打通技术逻辑,打通市场逻辑,全面对接资本市场冶的要求,围绕机器人领域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
围绕聚天下力、争世界先的发展理念,通过创新 创业 产业联动发展,努力打造机器人产业生态圈的平台业务模式。
第一节 HRG 基本情况/
239
第二节 HRG 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245
第三节 HRG 孵化案例/
251
结束语 任重道远/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