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价格和利润》是马克思的一部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论著。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扼要而通俗地阐述了《资本论》中的一些重要原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原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表现出的新特征,运用了大量数据、事例、事实来说明资本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从而说明了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和工资的实质,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进行剥削的秘密。
呈献给读者的这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丛书.旨在立足于2l世纪中国和世界发展的现实,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重要著作以及有关专题思想重新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供广大读者特别是致力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的读者阅读使用。计划出版40种,三年内陆续完成编写和出版工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文本.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在我国学术史上,曾编写和出版过不少关于经典著作的读本,包括各种注释性读本和导读性读本,对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读本也越来越显出历史局限性。比如,以往对经典著作的解读视角较旧.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够全面;解读的经典著作范围较小,视野有限:解读所依据的文献不足,深度不够等。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自2004年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学、研究以及普及工作不断加强,这就迫切要求对经典著作重新进行解读。
同时,这些年我国学界有关经典著作的翻译和研究成果不断推出.为更好地解读经典著作提供了可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人类文明的深入推进,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以及对经典著作的研究不断深化,解读视角发生重大转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更加全面。例如,以往由于受革命实践的影响,我们较多地从社会主义“革命”视角去解读。而较少从社会主义“建设”视角去解读,因此,较多地注重研究其中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理论,而较少研究社会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等思想。革命胜利后,仍然沿袭了这种解读模式。这就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片面性。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丰富的新社会建设思想,恰恰是这些长期被忽视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来说更有意义。近些年来,我国学者自觉地从“建设”视角研究经典著作基本观点,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就。又如,过去对经典著作的解读主要限于对若干重要经典著作的解读,如对《共产党宣言》等五六部名著有较为详细的解读,对其他著作的解读不多。即使有收文较多的导读性读本,但常常由于篇幅所限,也只能对这些著作进行简要介绍。不可能对每一部著作展开研究。近些年来,这种情况在逐步发生变化。研究经典著作的专题成果越来越多。再如,近年来新的经典著作编译成果和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推出,大大拓宽了人们对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的理解。加之这些年我国学界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成长起来。他们的外语水平较高,知识储备较多,研究方法较新等,对经典著作的研究和理解也更有新意。这些都为更好地解读经典著作提供了新的时代条件。
为了继承前人研究的成果,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总结这些年我国学界编译、研究经典著作的成果和经验,比较全面系统地解读和阐释经典著作的基本观点,中央编译局专门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重大理论问题研究”课题组,并对该项研究提供了基金资助。课题组不仅在局内组织力量进行研究,而且向社会公开招标,争取到社会力量的支持,一批有造诣的中青年专家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经过课题组同仁两年多努力,已经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并将继续补充、完善并陆续推出。这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丛书就是这些成果的集中体现。
本丛书力求体现如下特点,这也是丛书编著工作所力求遵循的原则:第一,体现全面性和系统性。本丛书不仅对经典作家的名著进行解读,也对其他重要著作进行解读,还要对经典作家的一些重要思想。如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等,进行专题梳理和解读。不仅从“革命”视角,而且从“建设”视角,全面、系统地梳理经典作家的思想观点。
史清竹,女,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主攻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领域,任职于中央编译局。曾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2)》等图书,并发表多篇专业论文。
导论
第一部分 历史考证
第一章 历史背景
一 社会历史背景
二 理论背景
第二章 出版与传播
一 国外主要版本和传播情况
二 国內主要版本及其传播情况
第二部分 研究状况
第三章 国外研究状况
一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批评和反批评
二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工资理论的评价与责难
三 西方学者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评析
第四章 国内研究状况
一 对马克思的价格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
二 马克思工资理论的时代意义
第三部分 当代解读
第五章 《工资、价格和利润》的基本内容
一 生产和工资
二 生产、工资、利润
三 工资和通货
四 供给和需求
五 工资和价格
六 价值和劳动
七 劳动力
八 剩余价值的生产
九 劳动的价值
十 利润是按照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获得的
十一 剩余价值分解成的各个部分
十二 利润、工资和价格的一般关系
十三 争取提高工资或反对降低工资的几个主要场合
十四 资本和劳动的斗争及其结果
第六章 当代解读
一 经济学原理的通俗解读
二 经济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三 资本与劳动的斗争仍在继续
第四部分 经典著作选编
卡·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
马克思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一封信
《工资、价格和利润》报告结束时提出的决议草案
第五部分 附录
附录1 研究文献精选
一 [德]R.黑克尔:“正确位置上的正确人选”——记马克思在第一国际工人协会中的活动
二 [苏]伊佐拉·格·卡兹明纳: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若干情况
三 [苏]B.B.维戈茨基:1863-1865年马克思最终使用“劳动力”概念
四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第一国际的创建所作的贡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l部分第20卷前言
附录Ⅱ 延伸阅读书目
1.[生产和工资]
公民韦斯顿的论证,实际上是根据两个前提:
首先,国民产品量是固定不变的,或者像数学家所说的,是一个常量或常数:
其次,实际工资总额,也就是说,按照能够用以购买的商品的数量来测定的工资总额,是一个不变额,一个常数。
他的前一个论断显然是错误的。你们可以看到,产品的价值和数量在逐年增加,国民劳动的生产力在逐年扩大,而这种日益增加的产品的流通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也在不断变化。一年告终时是如此,就可相互比较的各个不同年度来说是如此,就一年中每个平均日来说也是如此。国民产品的数或量总是在不断变化。它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变数,撇开人口的变化不谈,它也必然如此,因为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力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的确,假如工资水平普遍提高了,这种提高本身,无论其后果如何,决不会立即改变产品量。这种提高最初可能是由当时的实际情况造成的。但是,如果在工资提高之前,国民产品是一个变数而不是一个常数,那么,在工资提高之后,它仍然是一个变数而不是一个常数。
但是,假定说,国民产品量不是变数,而是常数。即使如此,我们的朋友韦斯顿当做逻辑结论的东西,也只是一种武断。如果我们有一个已知数.比如说是8,那么这个数的绝对界限并不妨碍它的各部分改变其相对界限。如果利润为6,工资为2,那么工资可能增加至6,利润减少至2,而总数仍然是8。因此,产品量的固定不变,无论如何也不能证明工资总额也是固定不变的。那么,我们的朋友韦斯顿究竟怎样证明工资总额是固定不变的呢?不过是武断而已。
但是,即使同意他的论断,那么它也应当在两方面都说得通,然而公民韦斯顿却使它只能说明一个方面。如果工资总额是一个常数,它就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因此.如果说工人争取暂时增加工资很愚蠢,那么资本家争取暂时降低工资也很愚蠢。我们的朋友韦斯顿并不否认,在一定的情况下,工人能够迫使资本家增加工资,但是,他觉得工资总额是天然固定不变的,工资增加后必然会有一个反作用。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资本家能够压低工资,而且确实经常想压低它。依照工资不变的原则,在这种场合,也应当像在前一种场合一样,随后有一个反作用。所以,工人对降低工资的企图或对工资已经降低的现象进行反抗是正确的。所以,他们力求增加工资也是正确的,因为任何一种反抗降低工资的行动都是一种争取增加工资的行动。依照公民韦斯顿的工资不变原则,工人也应当在一定情况下联合起来,为增加工资而斗争。
如果他否认这个结论,他就必须放弃那个所以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他就不该说工资总额是一个常数,而应该说工资总额尽管不能而且不该提高,但是它随时可能而且应该降低,只要是资本家想把它降低。如果资本家想给你们吃的是马铃薯而不是肉,是燕麦而不是小麦,你们也必须把他的愿望当做政治经济学的一条规律而唯命是从。如果一个国家的工资水平比另一个国家的高。例如美国的比英国的高,你们就应当以美国资本家的愿望和英国资本家的愿望的不同来解释这种工资水平的不同,毫无疑问,这种方法不仅会使经济现象的研究工作,而且也会使其他一切现象的研究工作十分简单化。
不过,即使如此,我们也可以问:为什么美国资本家的愿望不同于英国资本家的愿望?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得超出愿望的范围。一个牧师会说:上帝愿意法国是一个样,愿意英国是另一个样。如果我要求他解释这种愿望的两重性,他会厚起脸皮回答,上帝愿意在法国抱一种愿望,在英国抱另一种愿望。但是.我们的朋友韦斯顿当然决不会去作这种完全否定一切推理的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