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教育的不完美
1981年秋天第一次知道陶行知,到屯溪的延安路看了他的生平事迹展览,便被他吸引了,此后写了首自勉打油诗:
八一秋风撩醒思,志立教育造新世;抛却身边半根草,人类优教度此时。
由此确定了自己教育是我的职业,研究是我的生命,把教育办得更好是我的人生目标的人生定位。
自1983年开始作教育与社会调查,30多年来对教育实地调查、实践、思考,积累了太多的心里话。其实这些话或许都是常识,但没有这些经历和体验的人尚不知道这些常识。于是现实中的教育被各方面的压力挤得类似腌菜粑,既不好看,也不好吃,总是酸溜溜的,甚至对人的健康成长发展还有不小的伤害,但人们不得不把它放在嘴里嚼个不停,甚至还要被迫咽下去。
到了知天命之年,这些心中的常识常被一些媒体约稿掏出来,但都比较零碎。多位出版人都跟我说:你何不将它们结集出版?可一直忙这忙那没时间做这件事。直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再敦促,才有这个教育评辨系列的集子出来。
书中所收文章是最近十年来各媒体约写的稿子。这些文稿确实是我就所思考的问题写成,事先没有设计整体框架,但与教育的实际问题紧密扣合。将该系列取名评辨是由于所收文章基本采用了评论辨析的文体和表述方式,对现实教育各个方面有批判、鞭挞的意蕴,也有讲理、分析的成分。
总体上我觉得中国教育经过近70年的齐步走,走得人们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独自去走路了,不会一个人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迈开步子;近一二十年又以同一个起跑线为标准,让不少人产生起跑线上的恐慌,所有的人都想挤进同一个跑道赛跑。从遵从人的成长发展规律看,齐步走和所有人在一条跑道上跑步都不对。散步才是治愈中国诸多教育病的良方。因为散步是自由、自主地随意走,每人确定自己的目标,不按规定的路线和路程,自己选择时机和路程长短,这样每个人才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中国教育当下需要的正是每个人自主地迈出自己的脚步,以自己适合的速度、方式,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目标,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如何走,这样才能从根子上解决教育的各种问题。
这个系列对每位教育当事人是清醒剂,从不同角度和路径构成解决教育问题的整体对策体系。中国当下的教育问题,就好比是一枚硬币,或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多面体,它的一面是各级政府,另一面是参与教育的民众,还有一面是媒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其中起着联络、反馈以及其他各种作用。当人们对政府的某些做法不满时,可以找到政府这些做法的民众基础、媒体的盲视、社会组织的无能;而当人们审视教育上的不当行为时,发现它又与体制以及政府的某些政策和做法相关,与政府管理者的素质相关,也与社会各方面的见识和发展水平相关。
表面看来这些问题好像无解,其实这个解有多个方面,多个主体。这个系列就是基于这样的假定去从多个方面求解中国教育问题。每一位读者,每一个与教育相关的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选择、表达、参与改变当下不完美的教育,也都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和思考改变教育,改变自己的生活,乃至改变社会。
如果这个社会有更多的人这样想,并身体力行地去做,那么教育和我们的生活就会一天天地好起来。
储朝晖
2017年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