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菩提十书之五。收录林清玄具代表性的散文《杨枝》《忧伤之雨》《写在水上的字》《拈花四品》等四十余篇。
生命之河漂浮着许多花瓣,有的美如桃花,有的凄艳如樱,有的轻淡若菊,还有的如历经冰寒的梅花,也有开在山溪间无名的小野花,无论是什么花,都展现了菩提心海妙有世界。
林清玄以微观与巨视探触现实人生“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的真谛,让我们能以菩提心来看待因缘,包容人间,注视世界。
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一起体会着用你充满高深智慧的心,去探索美的灵魂!
加印超过1000次,
大陆独jia完整授权。
台湾“四十年来畅销有影响力的书”。
林清玄创作生涯重要作品。
星云大师、南怀瑾、余秋雨、张德芬、于丹……力荐!
自序
有一年我到屏东乡下旅行,路过一座神庙,就进去烧香、抽签。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把抽签当成有趣的事,一点也不稀奇;但那一次在屏东庙里的抽签却是稀奇的,因为抽中的是一张“下下签”。在我的经验里,抽的签至少都是中上的,很少抽到坏签,那是我抽中的唯—一张下下签;尤其是那时我的生活、工作、情感都很平顺,因此抽中“下下签”那一刻,我惊讶得呆住了。
我根本懒得看签文写些什么,走出庙门,随手把签揉成一团丢到香炉里,看它化成一道轻烟,袅袅化去。
但走出庙门时,我感到心情十分沉重,不自觉放慢脚步,走在路边成行的芒果树下,思考着那张“下下签”的意义,我不知道它预示了什么,但我知道,应该使自己有更广大的心与宽远的见识,来包容人生偶尔会抽中的下下签。
一张下下签的内容是什么无关紧要,不过,在真实的人生里,它有如健康的人喝到一碗苦药,颇有醍醐灌顶的效果,反而能给我一些反省、一些激励。这样看,一个人一生抽到几张下下签不是什么坏事。反过来说,我们偶尔会抽中“上上签”,如果没有带给我们光明的力量,只令我们欢喜一场,也就没有什么好处了。
我想起从前在日本旅行,看到日本寺庙前面的树上结满白色的签纸随风飘扬的景象。原因是抽签的人对签不满意,把它结在树上还给神明,然后重抽,一直抽到满意为止。
我很欣赏这种习俗,因为来抽签的人多是在寻求心里的安慰,大部分是在生活中遭受不幸与挫折而彷徨无措的人,抽中一支坏签无疑是骆驼背上一根稻草,更觉得难以承担、无所依靠了。将坏签挂回树上,是对命运的一种沉重无声的抗议。
抽签虽然是宿命的,但可以把坏签还给天地,只要好的签,这是在宿命里寻找出路,表明不肯受命运安排的意志;如果我们对命运的安排完全没有抗衡的余地,那么也就不需要抽签了。虽然有一点可悲的是,我们可以把坏签挂在树上还给世界,却往往无法把人生真实的挫败还给无情的天地,在静夜无人之际,仍然要默默饮着生命的苦汁,心里痛苦地呐喊着。
其实一张签诗是好是坏都没有关系,它最大的意义是让我们转个弯,做一次新的思考,因而在顺境时抽到下下签、在逆境时抽到上上签,格外有意义。前者是“居安思危”,后者是“反败为胜”。人生的际遇从更大的角度看,不也是这样吗?
当我看见日本寺庙前树上结满白签纸,在风雨中沉默地舞动,感觉那是人世间的好风好景,表现了人的傲骨与尊严。但我看见台北民权东路恩主公庙里,静静飘飞的香烟里,许多正在抽签的虔诚的面容,也感觉那是人世间的真情真意,里面燃烧着人的祈愿与期待。从远景看,一张签纸上写的是人与宇宙间流动的温暖,写着无穷时空中的一些想望、一些追寻、一些爱。
在欧美和日本的中国餐馆,常设有幸运签,有的藏在筷子里、有的包在馒头内、有的放在玻璃瓶中,这些签纸通常写着最好最美的语言,让人看了心情欢愉。我常常突发奇想,要是寺庙里的签都是这样的好句该有多好,一定可以帮助许多有情人成眷属,带给沮丧的人生存的希望,使挫败者有勇气走向黎明的天光。
三年前的早春,我到日本的日光山去看红叶,夜里在山上小径散步,找到一家卖荞麦面的小屋,吃面时打开筷子的纸袋,掉下一张纸,上面用中文写着:“今日天气真好!”我吟着这句话,俯瞰夜色中泛着浅蓝色的山谷,谷中月光下的枫红点点,忽然觉得不只今天天气真好,人生也是非常幸福的!
人生在某种层次上,真像一张签纸。
学佛以后我就不再抽签了,我喜欢佛寺中不设签箱,对一个坦荡无疑的生命,到处都是纯净的白纸,写什么文字有什么要紧,生命的遭遇犹如水中的浮草、木叶、花瓣,终究会在时间的河流中流到远方。能这样看,我们就可以在抽签时带着游戏的心情,把一切缺憾还诸天地,让我们用真实的自我面对这万般波折的人间!
生命不免会遇到有如下下签那么糟的景况,让我们也能有一种宽容的心来承担,把它挂在树上随风飘动,或落入河中,随流水流向大海吧!
这一册《拈花菩提》正有如生命之河上所漂浮的花瓣,我随手把花瓣捞起,有的美如桃花,有的凄艳如樱,有的轻淡若菊,还有的如历经冰寒的梅花,也有一些是开在山溪涧无人知名、未曾被欣赏过的清醇的小野花。
我多么喜欢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里说的:“圆顿者,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己界及佛界,众生界亦然。”我们生命里所遭遇到的每一种颜色、每一朵花香,都展现了它无比的尊严与意义。一朵野外独自开放的无名小花,不都让我们感触到宇宙生命的奥秘吗?我们生命之河所流过的花瓣,虽有不同的喜之花、怒之花、哀之花、乐之花,不都是菩萨心海中的妙有世界吗?
这苦恼的三界,既是己界、众生界,也是佛界。我深信,佛菩萨的世界并不离开人生的现实而存在,如果佛菩萨不能与我们的生活结缘,佛菩萨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愈是直视充满痛苦矛盾的现实人生,愈感觉到佛菩萨的大悲,如果这个世界不是如此苦难,佛菩萨的慈悲又要从什么地方展现呢?
近几年来,我写的学佛随笔,就是从现实人间来出发的。我认为佛与菩萨是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自然,佛菩萨也存在人生的顺境与困境里,我们如果在现实生活不能体验慈悲与智慧,那不是生活中没有真理,而是我们没有足够明净的心性。《拈花菩提》是每一步都走在现实的道路上,希望从许多细小的日常事物去体贴、去接近佛菩萨无尽的慈悲与无量的智慧。
我的文章不是佛教思想的研究,因为我认为注重学解的佛教,很容易专门化、复杂化,不能满足我们对宗教实践的渴望与景仰。我期望的不是提出个人的主张或思想,而是想唤起人人自我的觉悟。
很多读者读了菩提系列以后,对我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欢喜、有的赞叹、有的建议,也有一些是质疑与辩难,我都充满感激的承受,可惜没有时间一一回复。希望读者有任何佛法的问题,直接去向法师请教,他们的修行都比我好,必然能有比我更好的答案。尤其是修行的问题,比起师父们,我的修行还非常非常的低微。这些年来在修行的路上摸索,日益感知了自己的渺小,唯一能说的大概只有一句话:“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时常在清夜里,燃香三炷,写这些文章。有时写累了会走到阳台呼吸沁凉的空气,站在阳台上俯望万丈红尘,让夜雾轻轻扑来,在这寂静沁凉而闪着寥落星光的夜晚,常使我觉得自己是走着多么孤寂的道路。在这喧闹的尘世,谁听见我内心无声的呼喊呢?在无边的旷野,谁是相识的那再来的人呢?在有情的人间,谁愿与我走在虚空之上让莲花承接双足呢?这样的孤寂之感,甚至令我感到自己眼中的水意。然后,我就静静地念着“南无观世音菩萨”,一股清澈的泉水就清洗了我的内心,是南无观世音菩萨护持我走过了无数漫漫孤单的长夜。
其实,我们走过每一步看似孤寂的路,每一位修行者都已走过;我们所感喟的无人理解的忧伤,佛菩萨也都能理解;我们在这世界所有的一切忧恼,佛菩萨都已经忧恼过,并且承担过、超越过了。这样想时,心中就已坦然,在我临睡前例行的礼拜时,看到佛堂的灯光特别温暖,准提佛母的脸洋溢着格外慈悲的光芒。
《正法念处经》里说:“人命不久住,犹如拍手声。”生命是如此短促,烦恼犹如空中飞鸟的影子,我深切知道,不论要遭遇多么巨大的考验与折磨,我都会怀着清明的感恩之心,来看待因缘、包容人间、注视世界。
特别感谢几位朋友赵卯琳、连艾华、杨雅璇的关怀护持,朋友们的帮助,常使我觉得不枉这一趟的人世。
我愿把此书的所有功德回向给我的妻子小銮,并祈愿佛菩萨、本尊、上师、护法继续加倍护佑她。
我愿把一切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祈望十方诸佛菩萨帮助一切在难关中的众生能度过生命中险恶的波涛。最后,让我们定下心来,双手合十,低眉垂目,一起虔诚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让我们随着观世音菩萨来发愿:
愿吾速知一切法
愿吾早得智慧眼
愿吾达度一切众
愿吾早得善方便
愿吾速乘涅槃船
愿吾早得越苦海
愿吾速得戒定道
愿吾早登涅槃山
愿吾速会无为舍
愿吾早证法性身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家,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文章曾多次入选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中小学及大学教材,或被选作中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其代表作品菩提系列散文十书,出版以来加印超过1000次,累计销售数百万册。
卷一 波罗蜜
一片茶叶
感同身受
镜里的阳光
小 悲
彩虹汗珠
杨 枝
庄 严
菩萨的心
众生的心
蜡烛的心
觉醒的滋味
忧伤之雨
吃清净食
莲瓣之不朽
十五楼观点
人以爱为食
以灵为性
华严清品
罗汉汤
生一盆火
纯粹的法门
及 时
自在人
知 识
一条路
草先萌
大地的掌声
盘旋的汽车
了 意
第一义
不 大
上报众生恩
坚固妄想
病苦魔
每天都是莲花化生
众 生
能 仁
俗情一了
不可坏心
单纯之不易
燃香点戒
情?感?禅
坚定的心
无所不在
真心的对待
闭 关
金丸打雀
业
大雁塔
急
真实之口
两只眼睛
最可怕的鬼故事
红蜻蜓
针叶树
小孩子的心境
被箭射中
偶然的一念
在欲而行禅
有 光
遥远的梦
鸟与音乐
最有禅意的
十指成林
爱与恨
卷二 曼陀罗
愿作自由花
蚂蚁三昧
写在水上的字
时到时担当
路上捡到一粒贝壳
拈花四品
无情说法
慈眼欢喜
回到自己的居处
你是人吗?
金翅鸟王子
诸法实尔,皆自念生
有心未癣
接住我的经版
不要指着月亮发誓
乘之笔记
菩提心笔记
从餐桌做起
梦非梦·病非病
附录 清泉初唱
一片茶叶
抓一把茶叶丢在壶里,从壶口流出了金黄色的液体,喝茶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杯茶的每一滴水,是刚刚那一把茶叶中的每一片所释放出来的。我们喝茶的人,从来不会去分辨每一片茶叶,因此常常忘记一壶茶是由一片一片的茶叶所组成。
在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但是,每一片茶叶也都非常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芬芳,都有每一片茶叶的生命本质。
布施不也是如此吗?
布施,犹如加一片茶叶到一大壶茶里,少了我的这一片,看似不影响茶的味道;其实不然,丢进我的这一片,整壶茶都有了我的芳香。虽然我能施的很小,也会充满每一滴水。
布施,我们应以茶叶为师,最上好的茶叶,五六斤茶菁才能制成一斤茶,而每一片茶都是泡在壶里才能还原、才能温润、才有作为茶叶的生命意义;我们也是一样,要经过许多岁月的刷洗才锻炼我们的芬芳,而且只有在奉献时,我们才有了人的温润,有了生命的意义。
一片茶叶丢到壶里就被遗忘了,喝的人在欢喜一壶茶时并不会赞叹单独的一片茶叶。一片茶叶是不求世间名誉的,这就是以清净心布施,不求功德、不求福报,只是尽心尽意贡献自己的芳香。
一壶好茶,是每一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
正如《维摩经》说:“布施,是菩萨净土。”
欲行布施,先学习在社会这壶茶里,做一片茶叶!
说珍惜世界,先珍惜每一片茶叶吧!
这样想时,喝茶的时候就特别能品味其中的清香。
感同身受
芦苇知道在秋天开出白茫茫的发是感同身受;
枫树知道在秋天展放红艳艳的叶是感同身受。
风,使我们凉,是感同身受;
雨,使我们湿,是感同身受;
阳光,使我们温暖,是感同身受;
涛声,使我们震动,是感同身受。
我们最亲的人病了,我们知道什么是感同身受;我们走过医院病房,听见陌生人的哀嚎,何尝不感同身受呢?我们从无助的境况艰困地挣扎出来,当我们再看到无助者陷落,是不是感同身受呢?
我们在路旁看见被疾驰的车撞倒,奄奄喘息血流遍地的一只猫,令我们酸楚落泪,是不是感同身受呢?感同身受再大一些,是无缘大慈;感同身受再深刻一些,是同体大悲;能感同身受又能拔苦与乐,就是菩萨了。让我们闭起眼睛,观想世界众生在我的心地,然后张开眼睛,以虔诚的心来读一段《华严经》:
皆悉与我同行、同愿、同善根、同出离道、同清净解、同清净念、同清净趣、同无量觉、同得诸根、同广大心、同所行境、同理同义、同明了法、同净色相、同无量力、同最精进、同正法音、同随类音、同清净第一音、同赞无量清净功德、同清净业、同清净报。同大慈周普救护一切、同大悲周普成熟众生、同清净身业随缘集起、令见者欣悦。同清净口业随世语言宣布法化、同往诣一切诸佛众会道场、同往诣一切佛刹供养诸佛、同能现见一切法门、同住菩萨清净行地。
亲爱的陌生人,秋天的时候,我们站在芦苇丛中是不是和芦苇一样感到秋风的凄凉?我们站在枫红层层里,是否也看见了我们被寒风冻红的双颊呢?
那么,我们又何能冷漠的、孤傲的生活在人群里呢?
镜里的阳光
埃及有很多开放给人参观的古迹,由于偏处沙漠,架设电源不便,几乎都没有电灯设备,尤其是深入地底的法老王陵墓,经过几次转折,是完全漆黑的。
埃及人想出一个方法,在入口处架一面大镜把阳光折射进地洞,然后在每一个地道转折口都放一面镜子,阳光依次折射,最后竟能射进深达一千米的地底,不需要任何灯光的辅助,人就能在地层深处目视景物。由于埃及的阳光灿亮,初入的几段地道,光明犹如白昼。
这种取得光源来照射地底的方法令人赞叹,多么像佛教所说的“回向”,它给我们三个大的启示:一是唯有光明的心地才能回向,黑暗的心灵是没有能力回向的,所以想回向给别人,必先使自心光明。二是佛菩萨的光明有如光耀的太阳,我们修行的人都是镜子,要把佛菩萨的光明向黑暗折射。三是藉佛菩萨的慈悲力、智慧力之回向,真能使最黑暗之处带来光明,而一切菩萨之所行,无不悉数回向众生与菩提。
回向,是“回转”自己的善根功德“趣向”予众生,也就是趣向于佛果,就如同镜子一面承受佛的光明,一面投影照亮黑暗。
“止观”说:“众生无善,我以善施,施众生已,正向菩提。如回声入角,响闻则远,回向为大利。”回向如把声音吹入号角,回向如把声音放入扩音喇叭,回向有如敲钟、鸣鼓、弹琴、吹笛;回向有如扬风、落雨、溪流、天籁;回向有如狮吼、海潮、慈云、慧矩。
回向,是黑暗里点一盏灯。
回向,是雪地中生一盆火。
回向,是风雨夜搭一个棚。
回向呀!是怒涛骇浪中能平静航行的法船。
回向有非常非常之美,回向也有不可思议使自己与世界一起光明的力量。
小悲
法师正在诵读一本书的时候,走进一个孩子。
“师父,您在读什么书呀?”孩子说。
“在读大悲咒。”法师微笑着说,继续诵他的咒。
孩子就在房子四周的书中翻着,找了半天,法师忍不住问:“孩子,你在找什么呀?”
“我在找小悲咒。”孩子天真地说:“师父是大人,诵读大悲咒,我是小孩,当然要读小悲咒了。”
法师忍不住笑起来:“菩萨只有大悲咒,从来没有什么小悲咒呀!”
“为什么呢?有好就有坏,有大一定有小呀。”孩子说。
法师说:“那是我们凡人的世界,在菩萨的世界里,好的一切都是大的。大悲、大智、大行、大愿、大德、大菩提、大威神力,因为大就包括了小,只有这些都大才是菩萨,否则就是凡夫了。”
说着,法师牵着孩子的手走到室外,看到高大的殿门上写着“大雄宝殿”四个字,对孩子说:“大雄就是大丈夫,如果没有大雄,而是小雄,就是小丈夫了,多难听呀!”
孩子灿然笑了,看着广大澄明的天空说:“师父,我也要读大悲咒,做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