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鲁迅研究述评》是对2011年至2015年鲁迅研究的系统述评,是《2001—2010:鲁迅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的姐妹篇。在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描述出每一年度的鲁迅研究的实际状况,并做出准确到位的评价。该书主要由五章组成。即:2011年鲁迅研究述评,2012年鲁迅研究述评,一直到2015年鲁迅研究述评。在每一年度鲁迅研究述评中,又具体设置以下小节:鲁迅作品研究、鲁迅思想研究、鲁迅生平研究、鲁迅与翻译研究、鲁迅与学术研究、鲁迅与美术研究、鲁迅与教学研究、鲁迅著作出版研究、鲁迅资料研究、鲁迅研究之研究等。根据每一年度的鲁迅研究的实际情况有增有减。该书从整体上属于鲁迅研究之研究,同时亦是“鲁迅学”学科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该书主要面向鲁迅研究者,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与专业性,为众多鲁迅研究学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和一个很好的研究平台。
崔云伟,文学博士,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70后鲁迅研究学人。在《鲁迅研究月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文艺争鸣》《中国文学研究》《东岳论丛》《山东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东方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著有《200l一2010:鲁迅研究述评》,合著有《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论》,主编有《70后鲁迅研究学人论文集》。2007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并连续两次获得山东艺术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目前主持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项,参与并完成国家课题、省部级课题多项。
第一章 2011年鲁迅研究述评
一 鲁迅作品研究
二 鲁迅思想研究
三 鲁迅生平研究
四 鲁迅与艺术研究
五 鲁迅与教学研究
六 鲁迅与学术研究
七 鲁迅与翻译研究
八 鲁迅史料研究
九 鲁迅研究之研究
第二章 2012年鲁迅研究述评
一 鲁迅作品研究
二 鲁迅思想研究
三 鲁迅生平研究
四 鲁迅与翻译研究
五 鲁迅与学术研究
六 鲁迅与教学研究
七 鲁迅手稿研究
八 鲁迅与美术研究
九 鲁迅资料研究
十 鲁迅研究之研究
第三章 2013年鲁迅研究述评
一 鲁迅作品研究
二 鲁迅思想研究
三 鲁迅生平研究
四 鲁迅与翻译研究
五 鲁迅与学术研究
六 鲁迅与教学研究
七 鲁迅与美术研究
八 鲁迅著作出版研究
九 鲁迅藏书研究
十 鲁迅研究之研究
第四章 2014年鲁迅研究述评
一 鲁迅作品研究
二 鲁迅思想研究
三 鲁迅生平研究
四 鲁迅与学术研究
五 鲁迅与艺术研究
六 鲁迅研究之研究
第五章 2015年鲁迅研究述评
一 鲁迅作品研究
二 鲁迅思想研究
三 鲁迅史料研究
四 鲁迅与学术研究
五 鲁迅与教学研究
六 鲁迅与翻译研究
七 鲁迅遗产研究
八 鲁迅研究之研究
附录一 2011-2015年鲁迅研究中的争鸣
附录二 “70后”看“30后”:我们这一代人的问题和盲点
——由《冯光廉学术自选集》所想到的
附录三 一部致力于现象学还原的体大思精之作
——评刘增人、刘泉、王今晖编著《1872-1949文学期刊
信息总汇》
附录四 中国新文学传统的再体认
——评崔云伟《现代中国文学史论》
后记
《2011—2015:鲁迅研究述评》:
由于王文对鲁迅思想及一贯主张缺乏必要了解,仅有一个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反对苏俄化的立场,难免以是否维护传统文化、是否认同苏联判别是非,非黑即白。论据不充分,便以想象补足,联想代替逻辑推理,结论只能是想当然。赵文随后举出四则事实,有力指出所谓的汉字拉丁化,与废除汉字无关,与消灭传统文化无关,不是西方化,更不是苏俄化。鲁迅关心语言文字改革,亦与所谓的苏俄化无关。综上所述,赵文认为,回顾几十年来的论争,反观我们的学术文化界,对于鲁迅理解了些什么,是很有意义的。鲁迅从长期政治造神运动的文化圣人,几乎又变为文化罪人,其实是从一种意识形态落入另一种意识形态。反思历史,切忌政治上无限上纲的思维惯性,更忌以政治立场判别学术上的是非。
1935年,在鲁迅和朱光潜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陶渊明诗歌是否“静穆”,“静穆”是否古希腊诗歌的最高境界,是否艺术的最高境界的论争。关于这场著名的论争,王学谦①细致挖掘了在其背后所隐藏着的美学、文化根源,从而勘出了两者的重大不同和系列差异。他认为,在美学观念和人生态度上,朱光潜追求“静穆”,把“静穆”作为艺术的极境,而鲁迅追求“热烈”,并把“热烈”作为一种最高境界。在人生观和世界观上,朱光潜心仪“看戏”的人生态度,而鲁迅恰好是“演戏”的人生。朱光潜具有古典主义的意味,而鲁迅则倾于浪漫的现代的人生观。在共同深受尼采思想的影响上,朱光潜注重的是尼采的日神精神,鲁迅所注重的却是尼采的酒神精神。该文通过静穆/热烈、看戏/演戏、日神精神/酒神精神等一系列二元对立,最终勘出了鲁迅与朱光潜的重大不同和系列差异,堪称近年来两者研究中的优异之作。该文对于鲁迅与朱光潜分别接受了尼采思想中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观点,尤其精彩。正是由于这一尼采哲学思想接受上的重大不同,鲁迅与朱光潜才各自呈现出了美学与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近年来,关于鲁迅与邵洵美之间的关系研究逐渐引起学人的注意。但是由于过于局限于他们二人之间的“来往”,大多数学人认为鲁迅骂邵的主要原因系出于“私怨”。本年度廖久明②发表文章认为,出于友谊和同情,鲁迅于1933年1月下旬开始为黎烈文主编的《申报》副刊《自由谈》投稿。其时,热河战役爆发,各种言论层出不穷,鲁迅在对一些文人的错误言行进行批判的同时,转弯抹角地批判了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邵洵美却在《文人无行》中说当时的文人是“没有职业才做文人的”,并且“这般东西便永远在文坛里胡闹”。对于邵这种为国民党“帮闲”的行为,鲁迅作《各种捐班》《登龙术拾遗》进行还击:骂邵为“捐班文人”“盛家赘婿”。由此可见,鲁迅骂邵,“实为公仇,决非私怨”。结合鲁迅骂邵,鲁迅骂人具有如下特点:(1)奋起还击;(2)并不主张“扑灭‘漫骂’”;(3)“砭锢弊常取类型”;(4)“以一击制敌人的死命”。为了正确地理解、评价鲁迅的这类骂人杂文,我们有必要采取业余和专业两种读法。业余读法就是把鲁迅的杂文当小说读,专业读法就是必须对鲁迅有较全面的了解,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显然,该文作者所采取的正是一种专业性的读法。
鲁迅在日本留学八年,其中在仙台医专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但是,就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著名的弃医从文事件。在这一著名的事件中,鲁迅在仙台医专的成绩单问题,可谓备受关注。但是,迄今为止,关于这一成绩单问题,却一直缺乏充分的研究。鉴于此,黎保荣①首先对关于鲁迅仙台医专成绩单的四个版本进行了细致的还原和辨正。他认为,在这四个版本中,最为可信的是薛绥之主编的《鲁迅生平史料汇编第二辑》里的版本,最不可信的则是止庵校订的鲁迅留日成绩单版本。黎保荣由此出发,进一步探讨了鲁迅留日成绩单的启发意义。指出这些意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理解鲁迅的意义,即探讨鲁迅日本留学时期的民族自尊、民族歧视和弃医从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对学术研究的启发意义,主要表现为:提倡认真的精神:学术考证必须将多方举证与逻辑推断结合;提倡反权威精神;要有读者意识等。该文作者为“70后”鲁迅研究学人,能够进行此类烦琐细致的版本考证,通过细致辨析,爬梳出最为可靠的版本,不但为自己,更为鲁迅研究界的同人们提供了极大的研究便利,是极为可贵的。作者对于鲁迅成绩单意义的概括也是相当全面、精练和准确的,通过对于鲁迅成绩单意义的考察,不但将鲁迅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民族冲突和留学环境中,而且密切关注到了鲁迅同时作为医生和作家的两个重要身份特征,不但首先强调了学术研究中的态度问题和求真精神,而且为学术考证的多方举证和逻辑推断相结合提供了多个丰富而具体的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