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一个画家的角度,以随笔的形式,通过诠释画与品,品与格,视与觉的含义;讨论画家对画作及品画的认识和理解;记录作为画家的执着与精神层面的升华;以及对画家从视到觉,再到悟,最后表现为画的创作过程和心理历程的真切描述,试着去探究中国传统意义下画的意与境,意与形的含义及内在关系。
本书书画兼备、行文晓畅、哲思隽永,上册四篇画评及心象系列画作欣赏;下册七篇随笔,倾听画家内心的声音。
也许是您期盼已久的一次艺术探究体验和生活美学实践。
打开《心象》,我们有幸在隽永通透、蕴藉深厚的文字里,倾听这位绘画美学创领者的人性感悟与哲学思考。
序
The Preface
一波三折与反复涂抹
文 / 王林
南平兄和我一样,是做老师的人,和学生讨论艺术表达问题,是经常性的。一学生问:中国画的线条为什么总是要一波三折呢?周南平回答道:假若我们的古人和洋人都要修一座桥,洋人会选择两岸最近的地方,因为可以节约材料、经费、工期,减少难度及过桥时间等等。但除了这些之外,古人还会考虑一个问题,就是要把-桥建在风景最美的地方,即使多费点事儿,也在所不惜。因为“中国古人以为再急的事情都大不过对自然的爱和赏,我们既要过河也要看山玩水。这大概就是一波三折的起因吧”。问题解答得很智慧,也很有意思。我对平时使用毛笔书写与绘画的学生都是这么要求的,但很少有人去问个究竟。同样的问题也是如此,只要求学生去做,却没人去问问原因——我指的中国的山水画,从来没人画过山之阴影,为什么呢?是古人对此毫无感觉吗?不是。
白居易诗曰:“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的正是山在水流中的倒影。是毛笔水墨宣纸这些工具材料不适合表现山影瑟瑟抖动的形状吗?恐怕也并非如此。只是因为中国古人没这么画过,传统文人画没有先例而已。可见古典艺术系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者则谓之不宜也。
古典之谓,乃是建立在封建等级社会基础之上的集体文化系统,一旦进入以个人性为前提的现代社会,情况的改变也就势出必然。问题不在于传统笔墨有过怎样的审美价值,而在于今天的审美判断发生了变化,“笔墨当随时代”。如果一味依据古人、依附古人,那必然是“笔墨等于零”。吴冠中先生有言:“知识分子的天职就是推翻成见”,我想生活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家亦复如此。
读南平之文与画,深感他有着对古典艺术人文价值的深刻理解,更有着另起炉灶诉诸个人性表达的冲动与理思。姑且梳理一二,就教于南平兄:
其一,周南平画画,因长期研习书法,传统功底非常扎实,这从他出手的线稿就能明白。除少量作品的残留线条显现出不同的绘画层次之外,绝大多数画作都是反复涂抹的结果,甚至一张画可以持续画下去,似乎永不结束。故画作给人的印象是特别厚重、深沉、奇特而异样。南平最喜欢的诗词意象,是“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样一种幽微,但从不书写“疏影横斜水清浅”的笔墨性情。其所为,是要表达个人对自然真实和真实自然的体会与体悟,也就是他所强调的“视觉”——视之觉的觉醒与觉悟,而不是去记录视网膜上看到的东西。这是一个不断绘制、不断覆盖、不断否定的过程。人之为人,艺之为艺,只有通过自我否定,才有可能在既定意识、既成权利与既得利益的遮蔽之中,争取自我更新的可能性。我理解南平作品的发生学与过程性,只是想说,过程既是发生亦是结果,艺术作为过程的结果或结果的过程,都需要非同寻常的视觉反应并从中得到印证——证悟之悟,需要灵感、灵气、灵性与灵魂。
其二,是周南平绘画中光色的作用。南平从来不画固定光源照耀之物,也不画人为光照的灯光舞美。他只画天地混沌、恍兮惚兮的宇宙之光,所谓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分布在绘画对象上的光线,不是背景空间的浮现就是物体自身的辉映。套用《圣经》的话,“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而对画家来说,一是“物体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二是“空间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光成为物体的一部分,也成为空间的一部分。光与色水乳交融的结果,则成为根植于个人记忆的形状。显然,画家心理积淀着太多的抑郁、焦虑和难以挣脱的精神重负。也许在无边的黑暗和稀微的光亮之中,色彩具有拯救意义,因为自然的真实正在于物体与空间有着无限丰富的色彩。南平近作渐多鲜色与亮色,我想这种变化非常必要。不独是因为墨分五色,色彩更可
千变万化,重要的是色彩之于水墨,不仅是对比与反差,而且意味着抗体与活力,这对于当代绘画而言不可不察也。
其三,周南平作品特别值得品味的地方,还在于质感和肌理的创造性,以此还原自然本身的属性。在他的绘画观念中,周南平并不特别看重线条技法与平面构成,对图式化等样式主义了无兴趣。他看重绘画效果中的退让与消融、充盈与弥漫、厚重与华滋。退让意味着从写生中后退,和笔法惯性保持距离,由此消融固化的艺术形态,解除样式化风格的功利约束。其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横竖满幅,反复泼洒,四处弥漫,在厚重与华滋的形体肌理和充盈流动的空间质感中,让画面变得深远、幽冥、宁静、微妙与神秘。
我是在四川美术学院一次群体展览中见到周南平最近的画。大概是出于理论直觉,见后久久不能忘记。我想凡是总会想起的东西一定有些道理,把这些感受写出来,是对自己读画的反省,也是对南平好友潜心创作的一个交代。
以此为序,请教方家。
2017年6月18日
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老校区
周南平 198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此后在四川美术学院附中任教9年,有丰富的美术入门教学经验。现为四川美术学院装饰艺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7年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1989年作品《睡莲》、《盛装苗族少女》获建国四十周年四川美术展优秀奖。1992年在香港举办《环形空间》六十幅作品展。1997年,作品《庭院之三》收入《中青年国画家百人画册》,同年完成大型卡通连环画集《鸡毛信》、《地道战》《平原游记队》《烈火金刚》的编绘(海天出版社)。1998年,作品《建筑与它拥有的风景》参加“98中国山水画展”。1999年完成著名作家沈石溪小说插图250幅(重庆出版社)。1998年至2000年完成大型卡通连环画集“36计”(共36集)的编绘(重庆出版社)。 2000年完成 专著《创作基础教程》。2007年完成专著《动漫的历史》。
序 The Preface
一波三折与反复涂抹 / 9
文 / 王林
Full of Twists and Turns and Repeatedly Painting / 12
by Wang Lin
画评 Painting Reviews
黑:面对、打开及方式 / 21
——评周南平先生的油画作品
文 / 吕岱
Black: Confronting, Opening, and the Means / 26
—A Review of the Oil Paintings of Mr. Zhou Nanping
by Lü Dai
心象合一 物我相融 / 33
——感悟周南平
文 / 龙村
Unity of Mind and Imag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 39
—Reflections on Artist Zhou Nanping
by Long Cun
周南平:当下语境的中国式新趣味 / 49
文 / 周莉
在绘制中行走山水 / 53
——周南平作品浅析
文 / 董洁
画作 Paintings
心象系列 / 56
Mind series
创作过程呈现 / 224
Creation process flow chart
附录 Appendices
周南平艺术历程 / 235
The Development of Zhou Nanping’s 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