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为孩子们介绍了人类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科学知识。科学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科学帮助人类了解物质世界的现象,寻求宇宙和自然的法则,研究自然世界的规律。通过科学的方法,人类逐渐掌握了物理、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规律。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力量。科技不仅仅承载着人类未来和探索宇宙等重大使命,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套丛书每个分册系统介绍一两个主题,既增长知识,又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兼顾科学理论的同时,务求素材生活化、趣味化,旨在培养孩子的大能力、大视野。
人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文明古国的崛起与衰落,希腊和罗马的辉煌与悲壮,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消失在岁月中的神秘国度,这些都在等待着我们去一一探寻。《文明起源》通过为我们介绍人类伟大而多彩的文明,使小读者在快乐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总序 聂震宁
一个时期以来,推广阅读特别是推广校园阅读时,推荐种类大都以文学或文史类居多,少量会有一点与科学相关,也还大都是科幻文学和科普文学作品,科学知识类图书终归很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重视文史特别是文学阅读,当然无可厚非——岂止是无可厚非,应当说是天经地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文史书的意义古人早已经说得很深刻,而读文学的意义更是难以说尽。文学是人学,是对人的灵魂和精神的洗礼,是对人的心性、品格和气质的滋养。中国近代思想家、《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梁启超先生曾经指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年轻时认识到文学可以改善人们的思想觉悟,唤醒沉睡麻木的人们,激发公民的爱国热情,因而弃医从文,写出大量唤醒民众、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成为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主将。
一个人如少年儿童时期阅读到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将受益终生。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帮助我们树立壮丽而远大的理想,激发我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勇气,引导我们对人生、社会、历史以及文学艺术形成深刻的理解和体悟。文学阅读不能没有,然而,科学知识的阅读同样也不能没有。科学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科学能帮助我们了解物质世界的现象,寻求宇宙和自然的法则,研究自然世界的规律……通过科学的方法,人类逐渐掌握了物理、化学、地质学、生物学、自然以及人文学科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规律。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力量。科技不仅仅承载着人类未来和探索宇宙等重大使命,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必备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思维,崇尚科学精神,并掌握一定的应用能力,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都处于较低水平。相信很多朋友都还记得,2011 年日本发生9.0 级强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竟然在我国公众中引起了一场抢购食盐的风波。更早些时候,广东和海南等地“吃了得香蕉黄叶病的香蕉会得癌症”的谣传满天飞,致使香蕉价格狂跌不已,蕉农和水果商家损失惨重。虽然事情原因比较复杂,但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社会上时不时就会出现的因为公民科学素质不高而轻信谣言传闻的事实,也一再提醒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关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相对处于较低水平的说法是有依据的。公民科学素质包含具备基本科学知识、具备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具有科学思维科学思想,同时能够运用科学技术处理社会事务、参与公共事务。
按照国际普遍采用的测量标准,经过科学的调查和测量,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一直比较低,在2005 年只有1.60%, 2010 年也只有3.27%,2015 年提高到6.2%,但也只相当于发达国家20 世纪80 年代末的水平。经过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2018 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8.47%,与主要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进一步缩短。据中国科学普及研究所预测,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有望超过10%。科学素质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前提,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在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公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的直接因素。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应当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科学大王”系列科普图书就是为着提高我国的公民科学素质特别是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而编著出版的。
“科学大王”系列科普图书由小书虫读经典工作室编著。整套图书共10 本,分别为《植物大观》《动物传奇》《宇宙印象》《文明起源》《探险风云》《魅力科学》《我爱发明》《多彩生活》《生命奥妙》《神奇地球》等。
“科学大王”系列科普图书的编著者清晰认识到,这是一套面向中国少年儿童读者的科学普及读物,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编著的思路和精心的设计。
首先,编著者主张着眼中国、放眼世界,编著的内容既要适合中国的少年儿童阅读,又要具有世界眼光,选题严格把控,既认真参考发达国家同年龄阶段科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又从中国少年儿童的阅读认知实际出发。
其次,编著者要求主题集中,每本书系统介绍相关主题,让读者集中掌握相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专业知识完备的要求。
第三,鉴于青少年学习的兴趣需要培养和引导,编著者在坚持科学知识准确的前提下,努力让素材生活化、趣味化。科学并不是摆放在神坛上供人膜拜的圣物,而是需要通过一个个生动问题的解决来体现的。编著者希望这套图书既能够丰富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让他们在快乐阅读中获取知识,又能帮助老师和父母辅导他们的课堂学习,激发他们发奋学习、勇攀高峰的兴趣和勇气。
第四,编著者力争做到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并重。无论是书中问题的设计还是语言的表达,都要注意到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审美趣味,要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大能力、大视野、大素质。
此外,这套图书在装帧设计和印制上下了很大功夫。装帧设计努力做到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插图追求精美有趣。由于采用了高品质的纸张和全彩印刷,整套图书本本高品质,令人赏心悦目,足以让少年儿童读者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在我国全民阅读特别是校园阅读蓬勃开展的今天,“科学大王” 系列科普图书的出版无疑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在阅读活动中,推广文史类特别是文学图书的阅读,将有利于提高公民特别是少年儿童的人文素质,而推广科技知识类图书的阅读,则将有利于提高公民特别是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公民这两大素质是不可缺少的。
(聂震宁,编审,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现任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
推荐序 何 彦
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我在读小学和中学。那个时候信息与资料还比较匮乏,知识普及类图书不多,但这没有影响孩子们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好奇与热情。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读着《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叶永烈的科幻小说、大科学家们的故事……我们景仰着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华罗庚、陈景润……憧憬着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美好蓝图,我们被知识激励,被科学家、历史学家引领,在不断学习中终于成为一个博学、有底蕴、眼界宽广的人。
几十年过去,出版、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使得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出现了量与质的飞跃。现在的孩子们是幸运的,他们面对着更为多元的知识和优质的学习渠道。但是,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知识传播也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如何让这个时代的青少年全面、有效地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已经成了今天科普出版的重大难题。
因此,我很高兴能够看到这套《科学大王》的付梓。它选材丰富全面,但不是机械地堆砌知识,而是引导青少年读者在欣赏一个个美妙的知识细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事物整体的把握。孩子们会看到整个世界就像一个活泼的生命,它多姿多彩,千变万化,有着无尽的可能, 让他们由衷地好奇、赞叹,希望亲自去探索。
人类既生活在宇宙空间里,也生活在历史中。我们来自空间和历史,也改变着空间和历史。在这套丛书里,孩子们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对科技发展的认识,不仅可以看到人类一路走来的艰辛,也可以看到人类的伟大意志和力量,并思索人类应该肩负的责任。这套丛书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带给孩子们价值观和梦想的启迪。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好的书籍就像接力棒,把人类知识的力量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何彦,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小书虫读经典工作室”是以资深图书出版策划人高升欣先生为核心的写作团队,为广大青少年及大众读者写好书,作者从大学教授、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到青少年研究者,均为专业从事创作、科研、教育的专家学者。
第一章 文明深处的消失之城
第二章 远去的希腊文明
第三章 悲情的罗马文明
第四章 尘封的埃及文明
第五章 博大的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