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卖调是诞生于经济商贸交易推销商品的过程中,具有固定音高和音调,且具有实用意义和非实用意义的歌唱形式。中国从宋代开始已有关于“叫卖调”的文字记载,随着时代与文化语境的变迁,原生型的叫卖调已经逐渐衰微甚至消逝了,然而它却通过艺术的音乐形式而得以留存,其留存呈现出非静态、非当下的历史动态演进和积淀的特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民俗景观,并完整地映射出传统音乐跨体裁进化的全过程,其留存方式实际上是从更为高端的艺术中延续生机,是有效的活态传承手段,这对于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论叫卖调的艺术存续》是对叫卖调留存的音乐解读,回归音乐本体,运用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分析方法,解读这些符号的抽象、留存乃至变化的方式:从音乐片段发展至民歌雏形,进而随着留存中艺术性的提升,显示出逐步成熟完善的艺术外形。从时间要素、音高要素、逻辑要素三方面阐释原生型叫卖调逐渐被艺术化的过程,将研究放置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大语境中,观察其在体裁变化中的音乐特性。结合中国风土、人文背景,阐述叫卖调在题材、表演等方面的嬗变,揭示中国传统音乐艺术起源与发展的路径与规律。
叫卖调是诞生于经济商贸交易推销商品的过程中,具有固定音高和音调,且具有实用意义和非实用意义的歌唱形式。中国从宋代开始已有关于“叫卖调”的文字记载,随着时代与文化语境的变迁,原生型的叫卖调已经逐渐衰微甚至消逝了,然而它却通过艺术的音乐形式而得以留存,其留存呈现出非静态、非当下的历史动态演进和积淀的特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民俗景观,并完整地映射出传统音乐跨体裁进化的全过程,其留存方式实际上是从更为高端的艺术中延续生机,是有效的活态传承手段,这对于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本书是对叫卖调留存的音乐解读,回归音乐本体,运用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分析方法,解读这些符号的抽象、留存乃至变化的方式:从音乐片段发展至民歌雏形,进而随着留存中艺术性的提升,显示出逐步成熟完善的艺术外形。从时间要素、音高要素、逻辑要素三方面阐释原生型叫卖调逐渐被艺术化的过程,将研究放置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大语境中,观察其在体裁变化中的音乐特性。结合中国风土、人文背景,阐述叫卖调在题材、表演等方面的嬗变,揭示中国传统音乐艺术起源与发展的路径与规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针对叫卖调艺术存续的音乐路径,提出叫卖调的明确定义,划分叫卖调的体裁类别,总结出体裁整体定向性的沿革链条。
2.比较分析原生型叫卖调和衍生型叫卖调的形态特征,基于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分析法和符号学方法,针对叫卖调音乐本体进行分析,提出叫卖调音乐符号的重构规律。
3.为解读叫卖调存续所依托的表演形态,提出形乐同存、存乐换形、存形换乐、形乐俱变共四种表演嬗变方式。
4.为能够真实、准确地探寻叫卖调存续中,音乐表象下所蕴含的共识性观念和有价值的人类行为与社会活动,在音乐分析的同时加入文化解读,挖掘出叫卖调中对于原生景观的二度返照。
5.通过采风作业与案头作业,针对叫卖调存续人群的研究,提出原生主体向艺术存续主体演进的规律总结,并提出角色换位、重位、移位的人群汇成与角色转变规律。
6.从表演者、欣赏者、创作者三个视角,解读语境变迁中的叫卖调所经历的传统聚变,总结出叫卖调歌唱功能的审美转型,提出经济行为向文化行为转化、物质诉求向精神需求转化、吸纳传统向打造时尚转化的三条聚变规律。
7.引入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提出叫卖调新型保护模式,成功建立虚拟人和虚拟场景模型,实现了符号重构、多维度符号讯息通道搭建以及沉浸式体验的保护模式。
叫卖调艺术存续的研究得到以下项目基金资助:上海音乐学院高峰高原“生态音乐学’’团队,上海市教委2018年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建设项目资助——中国古典戏曲音乐艺术(Chinese Classical Opera Music)(项目编号:2018国交301-41)。除著者外,本书第七章由上海理工大学王文举老师参与撰写并提供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支持。
张玄,1982年出生于山东。2000-2004年,在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攻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获学士学位。2004-2007年,在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部攻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师从朱维英教授,获硕士学位。2007年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执教。2010-2016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攻读中国传统音乐专业,师从黄允箴教授,获博士学位。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讲师,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理事,上海音乐学院高峰高原“生态音乐学”团队成员。
2015年主持课题“中国传统音乐活态传承的内在机理与保护模式研究”,获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2018年主持课题“中国古典戏曲音乐艺术”,获2018年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建设立项。2019年主持课题“沉浸式中国戏曲曲艺音乐理论课堂建设”,获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立项。2013年获得上海音乐学院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出版有《中国戏曲经典唱腔集》(合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年版)。曾存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前言
上篇 叫卖调艺术存续的音乐路径
第一章 体裁沿革
第一节 原生型叫卖调的体裁特征
第二节 民歌型叫卖调的体裁特征
第三节 叫卖调的说唱化沿革
第四节 叫卖调的戏曲化沿革
第五节 叫卖调在专业音乐创作中的沿革
第二章 符号重构
第一节 歌唱符号的时间要素重构
第二节 歌唱符号的音高要素重构
第三节 歌唱符号的逻辑要素重构
第三章 表演嬗变
第一节 形乐同存
第二节 存乐换形
第三节 存形换乐
第四节 形乐俱变
下篇 叫卖调艺术存续的文化解读
第四章 原生景观的二度返照
第一节 地域投影
第二节 民俗缩影
第三节 市井剪影
第五章 存续人群的多元汇成
第一节 角色的换位
第二节 角色的重位
第三节 角色的移位
第六章 语境变迁的传统聚变
第一节 歌唱功能的审美转型
第二节 传统聚变的三条路径
第七章 叫卖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第一节 叫卖调存续中的符号系统
第二节 叫卖调新型保护模式的构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