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作为一座拥有2500多年城市史和450多年都城史的城市,亦作为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其域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历史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下中观层面的保护内容,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对象。南京历史街区的保护实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各个历史街区的内涵、价值与特色,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学界尚未见综合性研究。
《南京历史街区空间布局与发展模式研究》以南京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的实地调研并参考相关研究,对南京各个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做了系统梳理与分析,进一步探究南京各个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现状,并就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中的仿古建筑和历史街区再构建的问题做出探讨。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南京市进入了创新名城建设的起步阶段,南京市社会科学事业也迎来了学术繁荣、形象腾跃的大好时节。值此风生水起之际,南京市社科联、社科院及时推出“南京社科学术文库”,力图团结全市社科系统的专家学者,推出一批有地域风格和实践价值的理论精品学术力作,打造在全国有特色影响力的城市社会科学研究品牌。
为了加强社会科学学科高地建设、提升理论引导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我们组织编纂了“南京社科学术文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遵循,直接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的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本套丛书的重要使命即在于围绕实践中国梦,通过有地域经验特色的理论体系构建和地方实践创新的理论提升,推出一批具有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社科成果,努力攀登新的学术高峰。
为了激发学术活力、打造城市理论创新成果的集成品牌、推广社科强市的品牌形象,我们组织编纂了本套文库。作为已正式纳入《加快推进南京社科强市实施意见》资助出版高质量的社科著作计划的本套丛书,旨在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推进“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的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建具有南京地域特色的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在建设与南京城市地位和定位相匹配的国内一流的社科强市进程中,推出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和文化贡献力的理论精品,建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品牌,由此实现由社科资源大市向社科发展强市的转变。
为了加强社科理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有全国知名度的地方社科名家,我们组织编纂了本套文库。本套丛书的定位和选题是以南京市社科联、社科院的中青年专家学者为主体,团结全市社科战线的专家学者,遴选有创新意义的选题和底蕴丰厚的成果,力争多出版经得起实践检验、岁月沉淀的学术力作。借助城市协同创新的大平台、多学科交融出新的大舞台,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让城市新一代学人的成果集成化、品牌化地脱颖而出,从而实现社科学术成果库和城市学术人才库建设的同构双赢。
盛世筑梦,社科人理应承担价值引领的使命。在南京社科界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期待“南京社科学术文库”成为体现理论创新魅力、彰显人文古都潜力、展现社科强市实力的标志性成果。
朱庐宁,1980年12月出生,江苏扬州人,博士,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兼任民进南京市委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全日制第二学士学位班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南京大学商学院毕业,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考古学专业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长期进行民营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建筑遗产及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模式理论探索。2016年获得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7年获评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2018年获评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外关于历史街区的认知历程
第二节 国内关于历史街区的认知历程
一 概念演化与保护历程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相关概念辨析
第三节 南京历史街区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点
第二章 南京主城区内民国以前的历史街区
第一节 南捕厅历史街区
一 历史沿革与空间区位分析
二 历史街巷
三 历史建筑
四 其他相关遗迹
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 遗产特色与价值
第二节 朝天宫历史街区
一 历史沿革与空间区位分析
二 历史街巷
三 历史建筑
四 其他相关遗迹
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 遗产特色与价值
第三节 夫子庙历史街区
一 历史沿革与空间区位分析
二 历史街巷
三 历史建筑
四 其他相关遗迹
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 遗产特色与价值
第四节 荷花塘历史街区
一 历史沿革与空间区位分析
二 历史街巷
三 历史建筑
四 其他相关遗迹
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 遗产特色与价值
第五节 三条营历史街区
一 历史沿革与空间区位分析
二 历史街巷
三 历史建筑
四 其他相关遗迹
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 遗产特色与价值
小结
第三章 南京主城区内的民国历史街区
第一节 颐和路历史街区
一 历史沿革与空间区位分析
二 历史街巷
三 历史建筑
四 遗产特色与价值
第二节 梅园新村历史街区
一 历史沿革与空间区位分析
二 历史街巷
三 历史建筑
四 遗产特色与价值
第三节 总统府历史街区
一 历史沿革与空间区位分析
二 历史街巷
三 历史建筑
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 遗产特色与价值
小结
第四章 南京主城区外的历史街区
第一节 金陵机器制造局历史街区
一 历史沿革与空间区位分析
二 历史街巷
三 历史建筑
四 其他相关遗迹
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 遗产特色与价值
第二节 高淳老街历史街区
一 历史沿革与空间区位分析
二 历史街巷
三 历史建筑
四 其他相关遗迹
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 遗产特色与价值
第三节 高淳七家村历史街区
一 历史沿革与空间区位分析
二 历史街巷
三 历史建筑
四 遗产特色与价值
小结
第五章 南京历史街区的现状分析与保护再认识
第一节 南京历史街区的保护现状
一 南京历史街区保护历史概述
二 南京历史街区已有保护规划概述
三 南京历史街区保护效果评析
第二节 南京历史街区现状特征归纳与问题分析
一 南京历史街区现状特征归纳
二 南京历史街区现状问题分析
第三节 南京历史街区保护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 必要性
二 迫切性
第四节 南京历史街区保护的误区与经验——老城南历史街区改造
一 “镶牙”与“拔牙”
二 净地出让
三 保护与利用
第六章 南京历史建筑遗存与历史街区再构建
第一节 南京历史建筑遗存现状特征及形成原因
一 现状特征
二 形成原因
第二节 南京历史街区中的仿古建筑问题探讨
一 历史建筑、仿古建筑、古式古风建筑及三者关系
二 优秀仿古建筑在历史街区再构建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 仿古建筑的缺陷及应对策略
第三节 南京历史街区的建筑形态和层次再构建
第七章 南京历史街区发展模式探索
第一节 发展利用分类
第二节 发展利用的转化模式
第三节 发展利用的运营模式
附录一 南京历史街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表
附录二 南京各历史街区内历史建筑举要(对照表后图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