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社火与现代傩俗:固义傩戏探赜》以武安固义傩戏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固义傩戏的基本样貌,对固义傩戏剧目进行了初步考证,把固义傩戏置于傩文化的时间空间中予以观照,分析了其类型特征。通过跨地域的研究视角,将固义傩戏与武安社火、邯郸社火、上党赛社综合考察,探究了多种傩文化因子间的关联。结合田野资料和理论视野,分析了固义傩戏的特点,引出了社火傩俗的个案思考。
《地方社火与现代傩俗:固义傩戏探赜》适合傩戏、赛戏研究者参考,亦可为对傩戏、赛戏有兴趣的读者提供素材。
我和利涛认识是在2011年前后,那时他是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郑元者、郑土有两位教授门下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对冀南武安市傩戏、赛戏的关注和研究,使我们相识并成为挚友。当时他已有研究成果,并在北京《民间文化论坛》发表,显示出他的学术功力。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和辛勤笔耕,他完成一部近30万字的固义傩戏研究书稿,其中引用古今中外文献约300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治学态度的认真,学术视野的开阔,理论准备的扎实。这部论著是他本人学术研究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我市、我省,乃至全国仪式戏剧学领域中,第一部以艺术人类学、民俗学、中国传统戏剧学等理论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全方位、多视角研究武安固义傩戏的一部力作,所以非常值得祝贺!
固义傩戏在该村传承,据口传始自明代中叶,现在固义村保存最早的赛戏都本《伯(霸)王都本》是清道光十四年(1834)的抄本,距今已经185年。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86年停演,1987年恢复。2005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始后,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书稿中,他首先梳理了近30年各地学者对武安傩戏、赛戏认识和研究的成果,堪称一部武安傩戏赛戏学术研究简史,使人眼界大开,很受鼓舞。接着,以六章的篇幅,全面、深刻地观照并介绍了武安傩戏的方方面面,诸如武安固义傩戏的概况,文化坐标、心理特点、行为特点、艺术特点等。他把固义傩戏放到武安、冀南和晋东南赛社,乃至全国各地傩文化大环境中,进行比较研究,从我无彼有、我有彼无、彼此都有中,加深了对各地傩文化和赛社的认识了解,理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相似关系,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固义傩戏、赛戏在武安市、冀南一带和全国傩文化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贾利涛,男,河北武安人,200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入复旦大学中文系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专业硕博连读,201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艺术人类学、民间文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山西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一项,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著有《名医传说与名医拟象研究》,与人合著《五缘民俗学》,发表相关论文四十余篇。
引言
第一章 固义傩戏概述
第一节 固义村概况
第二节 演出流程
第三节 演出剧目
第四节 组织形式
第五节 主要传承人
第二章 固义傩戏剧目初考
第一节 吊字头队戏
第二节 《点鬼兵》
第三节 《捉黄鬼》
第四节 《开八仙》
第五节 《祭鹿台》
第六节 《大头和尚戏柳翠》
第七节 《十棒鼓》
第三章 傩文化中的固义傩戏
第一节 释“傩”及“傩戏”
第二节 中国傩戏发展脉络
第三节 现代傩戏与鬼神信仰
第四节 固义傩戏的类型特征
第四章 县域整体:固义傩戏与武安社火
第一节 武安社火环境
第二节 固义傩戏与白府傩仪
第三节 固义傩戏与土山诚会
第四节 固义傩戏与通乐赛戏
第五章 地区类同:固义傩戏与邯郸社火
第一节 邯郸社火环境
第二节 固义傩戏与涉县赛戏
第三节 固义傩戏与东填池赛戏
第六章 地域交互:固义傩戏与上党赛社
第一节 信仰的互文
第二节 仪式的互见
第三节 演剧的互通
第七章 固义傩戏参与者的心理特点
第一节 特殊信仰结构下的信仰心理
第二节 含义外延模糊的角色扮演心理
第三节 民俗迫力支配下的参与心理
第八章 固义傩戏展演中的行为特点
第一节 参与群体的情境互动
第二节 传承播布的情境约束
第三节 仪式表述的情境张力
第九章 社火傩俗个案散论
第一节 队戏《捉黄鬼》的艺术特点
第二节 晋冀迎赛中的队戏《猿猴脱甲》
第三节 血社火的刑罚戏拟与民俗象征
第四节 社火舞台展演的实践逻辑与传承风险
附录
固义村碑文录
《虎牢关》都本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