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膳.五季调身(全五册)》把草药与膳食结合起来,意在创造一种“本草·膳”文化。简单地说,就是将通常苦涩的药品变成可口的食物,使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该书又把药食与季节结合起来,强调随季节变化更换食物以调身。古老的中医学根据五行学说,对应食品之五味和人体之五脏,将自然界的季节也划分为五季,即将我国大部区域之漫长的夏季拆分为夏和长夏两季。其理论认为,春季重在助人体之生,夏季重在助人体之长,长夏重在助人体之化,秋季重在助人体之收,冬季重在助人体之藏。
该书依据中医学调身理论,在以国家名老中医刘学文教授为首的《本草·膳——五季调身》专家委员会的鼎力帮助下,历时五年,以150多种可用于保健的草药与大众食材配伍,或研制或收录了870多个饮食品种,力求为广大现代家庭提供既丰富多彩又养生健体的新型膳食。
为方便阅读,该书依季节分为五册,分别为《春季膳食》《夏季膳食》《长夏膳食》《秋季膳食》和《冬季膳食》。第一册首设“序”,第五册末设“跋”,不重复列。各册正文始均有“开篇”,各册正文末均有“结语”,以突出各册之重点。
为方便检索,在各册末均安排了该册的“食材索引”和“膳食辅助性治疗索引”。在此有必要说明,尽管书中列出的食疗方多源于中医师的长年经验,且均符合《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要求,但仍应因人、因时、因病而异,故只能作为参考。
本书以“药食同源”及“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察人处“五季”身体机能之不同,通过对食物“五味”的合理搭配,以五季对应五味,令食与药共效,使人与自然相合,五季调身,不拘于食,不忘于时。
我国在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771年)就有负责饮食营养的“食医”。在战国至西汉期间,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已认识到从食物中获得营养以维持生命,并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平衡膳食理念。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有食治专篇,论述各种食物的医疗用途,如肝脏治夜盲,赤小豆、谷皮治脚气病等。《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观之,在神农时代,药与食定义相同,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盖因药食本为同源之物,人生而能食,故营养学已然诞生,此亦为医学之开端。食者药也,药者食之。及至唐宋,祖国医学高速发展,孙思邈曾言:“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疗者,不足以全生。”素有药王之称的孙真人尚未忽视食疗之效,我等后辈岂敢截然分开地看待食药二者?本书之主题,正是继承孙真人之衣钵,结合现代医学及营养学知识,以“药食同源”为理论基础,通过日常生活的饮食搭配,达到防病、保健及长寿的目的。
古代医家以药物之五味运用到食物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五味”,“五味”指辛、甘、酸、苦、咸。除上五者,亦有涩味和淡味,味道相同的食物有相近或相同的功用,反之亦然。通过食与药合理搭配与摄取,即可身如松柏、经霜弥茂。
时至今日,药膳一词日趋流行,其首载于《后汉书·列女传第七十四》:“汉中陈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及前妻长子兴遇疾困笃。母侧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密。”因此,所谓“药膳”,即是指既有保健功能又有防治某些疾病功效的药用食品。《素问集注》载:“药,谓金、玉、土、石、草、木、菜、果、虫、鱼、鸟、兽之类,皆可以祛邪、养正者也。”祛邪为治病之意,养正则为保健之法。膳者,食也。故“药膳”也可称为“食疗”。
西方在公元前400年才有“生存须摄取食物”的记载。《圣经》描写了用肝汁治疗眼病。医学之父、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300多年确信健康只有通过适宜的膳食与卫生才能得到保障,他曾用海藻治疗甲状腺肿,用肝脏治疗夜盲,用宝剑淬火的铁水治疗贫血。古代这些对营养的认识是几千年来从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尚未与发展中的自然科学联系。直到18世纪文艺复兴产业革命开始后,现代营养学才在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卫生学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兴的学科。到20世纪初,生物化学从生理学分出不久,营养研究就成为生化研究的重要部分,现代营养学开始进入活跃的阶段。在现代,医生寻求的是食物的正面作用,强调的是合理食物与营养,即使不能改变病程,患者也要享受食物所能带来的好处,致力于让药物变成食品,将治疗过程的不适感降低到最小。
而今,西方医学发展趋势也更加注重预防、自我保健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更加注重系统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这与中国传统医学千百年来坚持的“治未病”“天人感应”的理念相吻合,与其整体观、辨证施治的本质特征相一致。所谓“天人感应”,是指人与自然万物同类相通、相互感应。人是自然中的一分子,本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相互融入生息,只因识神分别之故,渐脱离自然。其思想起源很早,散见于先秦古籍之中。《洪范》说,“肃,时寒若”,“又,时呖若”,认为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的变化。这是天人感应思想的萌芽。中国的预防医学从中医学提倡的“治未病”理念中获益良多。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将基于知识和演绎的西医与基于经验和推理的中医融合在一起,再加以创造,形成源于中医学和西医学,又不完全属于中医学,也不完全属于西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并且吸收和应用中西医的优秀成果再加以创造,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营养学理论体系,使东西方医学走出瓶颈,充分发挥各自在营养学领域的优势,融合东西方医学,构建中西医结合营养学体系。
近年来,民众对健康的诉求愈发强烈,中医药以其在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民众认可。与此同时,党和政府也对中医药的发展高度重视,为了扶持和保证中医药的健康发展,先后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五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中央财政加大了投入力度,为中医药的发展与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我辈中医人,亦当牢记祖训,愿倾尽毕生所学,为中医药事业之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书以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为指导,严格按照此通知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的规定,旨在通过简单的食疗,以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作为养生保健切入点,按食物的季节属性对其分类整理,指导读者怎样吃有益、何时吃健康。愿食疗养生不再流于泛泛,真正成为有理可依、有据可循的学科。
刘学文,男,1940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国家名老中医”,辽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副导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带徒传承老师,中国中医药学会方剂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方剂著作7部,协编6部,先后主持、参加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
刘学文教授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五十余年,先后帮助辽宁中医学院完成本科、成人教育、留学生、研究生、全国方剂师资班等各层次的教学任务,培养的学生遍及海内外。在临床上擅长中药配合同源膳食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妇科等疾病的治疗,其主持研发的肝福冲剂、利肝糖浆、强肾片、精制狗皮膏、益寿降脂灵、小儿胃宝丸、小儿消食片、生血片等新药已经生产并投入市场,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刘学文教授深入研读古籍,擅长以膳食疗病及治未病,逐渐形成“本草·膳”五季调身之法,即随一年五季变化更换食物以调养身体。此中医“据时施膳”原则的具体应用,此外还重因人施膳、因地施膳、因病(证)施膳等。刘学文教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与当今人健康观、消费观、医疗保健观以及新的医学模式等相吻合的创新,不仅在理论上建立起独立的科学体系,更在实践上加强包括地道原料、烹饪技艺、饮食习惯、创新品种等在内的系统、配套的应用开‘发研究,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产生新的变革、升华和飞跃,以求把本草膳食调理身体之法逐步推广至国内外。
刘学文教授先后被评为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受欢迎的老专家”、沈阳市“中医工作先进个人”、沈阳市“市级优秀教师”、辽宁中医药大学“先进教师”,其协编图书《医方发挥》被评为“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辽宁中医药大学获得教学成果奖两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第一册 春季膳食》
开篇春食以生
菊花
菊花配银耳清肺泄热,滋阴生津
菊花配鸡胗疏肝和胃,清热消食
菊花配粳米 柔肝养血,疏肝和胃
菊花配小白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菊花配绿茶祛风止眩,提神醒脑
菊花配莲藕疏风散热,化痰祛瘀
菊花配鸡肉养肝明目,益精填髓
菊花配白酒解毒消痈,活血止痛
薄荷
薄荷配冰糖疏散风热,清利咽喉
薄荷配绿茶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薄荷配小白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升麻
升麻配猪大肠 补虚润燥,润肠通便
升麻配羊肉温肾助阳,固精缩尿
升麻配牛肉补脾益胃,益气升阳
升麻配猪肚补益脾胃,升举清气
升麻配鸡蛋补中益气,升举脾阳
决明子
决明子配鸡肝养肝明目,健脾和胃
决明子配羊肝养肝明目,润肠通便
决明子配西瓜翠衣清泄风热,养肝明目
决明子配茄子清肝降逆,明目润肠
决明子配粳米 清泄肝火,和胃润肠
决明子配韭菜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决明子配芹菜清肝明目,疏肝活血
决明子配黄豆 清肝润肺,润肠通便
决明子配绿茶清肝明目,补肾益肝
野菊花
野菊花配绿茶清肝泻火,养阴明目
野菊花配胡萝卜清肝明目,泄热通便
野菊花配猪肝滋补肝肾,清热明目
……
芦荟
木瓜
桑枝
小茴香
吴茱萸
陈皮
青皮
枳实
香橼
玫瑰花
香附
佛手
大蓟
茜草
蒲黄
三七
川芎
姜黄
红花
泽兰
槐花
骨碎补
罗布麻
石决明
珍珠
天麻
白芍
龟甲
蒺藜
乌梅
结语
食材索引
膳食辅助性治疗索引
《第二册 夏季膳食》
开篇夏食以长
淡豆豉
淡豆豉配粳米解表发汗,清热除烦
淡豆豉配绿豆解表清热,发汗解毒
葛根
葛根配粳米解肌退热,升阳止泻
葛根配猪脊骨清热泄火,疏通经络
葛根配鸭肉解酒美容,补虚健脑
葛根配鲫鱼清热泄火,补虚强身
葛根配咖啡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牛蒡子
牛蒡子配粳米清热解表,利咽止痛
牛蒡子配猪大肠疏风清热,清肠止血
牛蒡子配苦荬菜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栀子
栀子配粳米 清热解毒,泻火凉血
栀子配竹笋健脾开胃,清热利湿
栀子配鸡肉健脾开胃,清热消食
淡竹叶
淡竹叶配粳米 清泄心火,宁神利尿
淡竹叶配白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淡竹叶配豆腐清泄心火,养肝明目
淡竹叶配白茶清热利尿,生津止渴
地骨皮
地骨皮配羊肝补气养血,滋阴清热
地骨皮配粳米滋阴润肺,益气生津
地骨皮配甲鱼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
生地黄
牡丹皮
玄参
赤芍
薤白
木香
小蓟
丹参
益母草
酸枣仁
远志
柏子仁
甘草
西洋参
石斛
龙眼肉
莲子
赤小豆
首乌藤
结语
食材索引
膳食辅助性治疗索引
《第三册 长夏膳食》
《第四册 秋季膳食》
《第五册 冬季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