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大量的图片,叙述了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近现代建筑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学史,可以了解到建筑始终围绕着满足人们能和物质技术、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要求而发展。公元前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世纪古罗马一位名叫维特鲁威的建筑师曾经称实用、坚固、美观为建筑的三要素,他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了建筑含的基本内容。
在学span>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世纪末以前的建筑史中,可以发现建筑的艺术发展远能、技术等的发展变化丰富得多,因此占有比较瞩目的地位。而且,建筑艺术的并不和技术的高能的繁简相一致。建筑创作的卓越成就,有许多主要是艺术上的。但是我们决不能以为建筑的艺术形象一成不变是建筑创作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大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建设,使建筑的能、物质技术条件等摆到了重要的地位上。
在社会的历史发程中,皇帝和贵族曾长期统治着物质,僧侣和教会则统治着精神。因此,在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世纪以前的建筑中,宫殿、府邸、庙宇、教堂甚至陵墓,垄断了当时的工匠和的材料,使用了当时的技术,成为建筑成就的主要代表。它们相当灵敏地反映着社会的各种变动和生产力步,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因而成为建筑历史的主要内容。而建筑的创造者劳动,他们自己的住宅能十分简单,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也十分有限,因而不能代表一个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成就。但这并不能抹劳动为建筑的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正是劳动的聪明才智在宫殿、庙宇、教堂、陵墓之类的建筑物上的充分表现,才使得建筑材料、结构、设备、形制、艺术手法得以完善发展。
本书以实的史料和大量的图片,将中外建筑历史按时间和建筑类别加以论述,介绍每个时期和每种建筑类型代表性的建筑,并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大师及其设计理论和设计观点。对中国与外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背景、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建筑风格、建筑实例、建筑师与建筑理论行了介绍。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中国建筑史部分和外国建筑史部分。
中国建筑史部分古代建筑所占分量较重,内容较系统,对木构建筑特征和清式建筑做行了全面介绍现代建筑部分则着重于建筑发展的概括论述和典型实例的分析,使读者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有一个完整而具体的了解。此部分主要采用编年分章、以建筑类型分节的方式。
外国建筑史部分以典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和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建筑风格为章节内容,展示古代建筑、欧美中世纪至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世纪中叶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等建筑史的宏大画面。此外,对外国建筑作品、建筑师与建筑理行了综合分析。
本书第2版于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出版后,被多所院校选用,深受师生好评。此次在第2版的基础上对书中的错行了订正,对个别内行了修改和完善。
本书由张弘和田茂旺担任主编,由黄辛建、刘芳担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西南大学田茂旺和黄辛建编写第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章、第2章、第4章、第5章,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刘芳和河北大学苏薇编写第3章、第6章、第7章,成都大学张弘和四川音乐学院林吕编写第8章、第9章、第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章、第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章。
限于编者,书中可能还有纰漏或不妥之处,恳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0 5
第一编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
1.1原始社会建筑
1.2夏、商建筑
1.3西周、春秋建筑(公元前11世纪—前.476年)
1.4战国建筑(公元前475—前211年)
1.5秦代建筑
1.6汉代建筑
第二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
2.1城市与宫殿
2.2住宅与园林建筑
2.3 建筑
2.4陵墓建筑
2.5建筑技术和艺术
第三章 宋、辽、金、西夏建筑
3.1城市与宫殿
3.2住宅与园林建筑
3.3建筑
3.4陵墓建筑
3.5建筑技术和艺术
第四章 元、明、清建筑
4.1城市与宫殿
4.2住宅与园林建筑
4.3建筑
4.4礼制与教育建筑
4.5陵墓建筑
4.6建筑著作
4.7建筑技术和艺术
第五章 中代建筑
5.1 中代建筑的发展
5.2 代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
5.3居住建筑
5.4公共住宅
5.5 代中国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思潮
第二编外国建筑史
第六章 外国古代建筑
6.1古埃及建筑
6.2 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
6.3古希腊建筑
6.4古罗马建筑
6.5 美洲古代建筑
第七章 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
7.1拜占庭建筑
7.2 西欧中世纪建筑
7.3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7.4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7.5 欧洲其他国家16_18世纪建筑
7.6亚洲封建社会建筑
第八章 欧美18世纪-19世纪下半叶建筑
8.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8.2 18世纪下半叶_19世纪下半叶欧洲及美国建筑
第九章 欧美的新建筑运动
9.1 欧洲的新建筑运动
9.2 美国探求新建筑运动
第十章 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
10.1 第一次大战前后的建筑思潮及建筑流派
10.2 20世纪20年代后的建筑思潮及代表人物
10.3 两次大战之间的主要建筑活动
第十一章 第二次世纪大战后的建筑思潮与建筑活动
11.1二战后各国建筑概况
11.2二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11.3现代科学技术对建筑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一编 中国建筑史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国建筑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中国木构建筑这种的建筑体系。
在原始社会,人们逐步掌握了营建地面建筑的技术,由此中国木构建筑有了萌芽入奴隶社会,奴隶的劳动和青铜器的使用,了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建筑的发展,出现了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此时木构建筑已初步形成。而后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完整的、的建筑体系,在城市建设、个体建筑、群体建筑、园林造景、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及设计方法等方面,具有卓越的创造和贡献。中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西方建筑如雨后春笋在中国大地不断出现,改变了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打破了中国建筑的固有格局,从而使中国建筑转代时期。
通过本书第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章到第5章的学们将了解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因、发展及衰落这一系列过程,了解中国各个时期建筑的材料、技术、艺术的发展状况。学建筑史对于我们建设现代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的特征
2.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3.西周时期居住建筑的类型
4.秦始皇陵建设的特点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1 原始社会建筑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1 原始社会建筑活动的产展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传说中的原始建筑
中国古代许多文献资料都记载了许多有关原始社会建筑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与原始社会建筑之间的关系。《易经》中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这说明了在人类与自然界抗争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遮风避雨的需求,穴居生活逐渐向屋室生活过渡,原始建筑也就应运而生了。《韩非子》中说:“上古之世,少而禽兽众,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天下,号之日有巢氏。”这更是直接指出原始建筑的出现,是人类与禽兽分离的明显标志,了人类社会属性的生成,在原始社会的形成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文献中类似的记载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当然,这些记载大多是传说故事,有的还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不足为信。真正的中国原始建筑还得求助于考古发掘,它通过时间、地点、实物等揭示了原始社会建筑风貌。
2.考古发掘中的原始建筑
我国是上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些年发现的古人类遗址中,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现代考古发现表明,北京猿人在大约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的时期内居住在北京周口店的天然洞穴内,可见天然洞穴是原始社会长时间被利用作为住所的一种较普遍方式。
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建筑的幼苗得以发展,产生了两种十分重要的建筑形式: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所见的干栏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所以说原始社会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开端,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