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晓一个社会的灵魂,就看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
.因为“你是我生的”,所以打小孩是正当管教,不是虐待?
.“经纪人妈妈”和“大雁爸爸”们,渴望以孩子的成就证明自己人生。
.低生育率的形成,难道是因为现代女性高学历、眼光太高?
我们对孩子的“爱”,会不会是以“正常”为名的“异常”?
本书重新剖析一般人眼中,由父母与子女组成的所谓“正常”家庭,以及亚洲社会最重视的传统家庭观,看见家庭内隐形的权力如何压迫、影响孩子的权益与成长。究竟是谁定义了“正常”与“异常”?父母与家庭、社会与国家又该做出什么改变?本书试图提出消弭偏见、扭转观念的解决之道。
适读人群 :家长,对社会学、教育学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1.在每隔几天就有儿童遭受家暴的新闻冲上热搜榜时,是时候该思考体罚和家暴的界限在哪里,儿童对于家长来说,是什么样的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2.儿童是社会中最弱小的一个群体,也是社会的一个痛点!本书是韩国《熔炉》式警醒之作,出版后在韩国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韩国总统文在寅读后亲笔写信致谢作者。韩国有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素媛》《熔炉》《小委托人》,并切实推荐了法制进程。那么,切实避免儿童遭受家暴或其他侵害的中国法制之光何时出现呢?
3.一个社会的灵魂,在其对待儿童的方式。关注儿童在家庭中的位置,关注儿童人权的发展,关注原生家庭对儿童一生的影响,期待我们这个社会的灵魂越来越纯净。
金熹暻,韩国首尔大学人类学系毕业,曾任社会、文化线记者长达18年,并历任韩国“Save the Children”权利倡导部部长、本部长,“人权政策研究所”理事等职位,因看见许多由社会的歧视或漠视造成的儿童权益受损,因此加入国际儿童救护组织,致力于改善儿童人权保护制度与大众对儿童人权的认知。之后进入政府部门,现为韩国女性家族部副部长。
第一章 家庭是一道护城墙?家庭内,子女是我的所有物
“你是我的”──亲密的暴力和体罚
对待孩子的态度,即为社会的样貌
过度保护或疏忽,源自将子女视为所有物
家人“结伴自杀”的不可能性
亲权不是权力
第二章 韩国的“不正常家庭”:家庭外,唯有“正常”才是自己人
为什么只有未婚妈妈,没有未婚爸爸?
收养,被输出到“正常家庭”的孩子
在韩国,有色人种家庭代表的意义
第三章 谁定义了正常和不正常家庭?被塑造的信念──能信任的只有家人
在韩国,家庭因为什么变得如此重要?
以家庭为单位,阶级向上流动的社会
为什么家庭主义会扩散到职场、学校和社会?
第四章 当家庭问题层出不穷──为了共生共存,我们该怎么做?
父母体罚禁止法如何改变社会?
生活回归个人,解决问题要靠集体
共同生活,将家庭的包袱交给社会
结语 勾勒出自主的个人与开放的共同体
关于成为人、人权与童年期
关于近代化、家庭问题
关于歧视、共感与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