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基于地区人口特征与犯罪问题的实证分析。通过对某地区人口增长与犯罪形态关系的统计分析,研判得出社会犯罪的数量特征、形式特征、空间特征和变化特征及其在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对人口增长预测基础上,研判得出未来社会犯罪的增长趋势、现实特点以及变化特征。二是构建了人口与犯罪的动态演化模型。基于人口一犯罪属性和演化特征的分析,构建了地区犯罪人口动态系统,以及犯罪率的数学模型,研判得出地区犯罪人口和流动犯罪人口的规模、特点以及时间与空间模式。三是构建了地区治安犯罪防控体系。通过对地区治安结构与警务工作的考察、分析和论证,基于人民群众的访谈与测评,研判得出地区治安警务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治安危机意识、改革警务工作流程、总结治安经验、构建知识体系、优化警力资源配置等对策建议,加快构建犯罪防控的系统化模式,提升地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张雷,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和研究方向:公安人口管理、人口与犯罪预防、社会治理与警务现代化。现任辽宁警察学院人事处处长,治安学教授,专业技术二级警监。主持完成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科联项目3项,主持、参与完成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编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公安人口管理》,出版专著《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发表论文40余篇,副主编《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初探》获第六届辽宁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著作类三等奖、首届金盾文化工程金盾图书奖,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
第一篇 人口与犯罪分析
第一章 人口与犯罪统计
第一节 人口与犯罪的基本问题
一、人口与犯罪研究背景
二、人口特征分析
三、人口与犯罪的关系
第二节 人口与犯罪统计
一、犯罪统计的意义
二、犯罪统计的应用状况
第三节 人口与犯罪明数的规模
一、人口与犯罪数量分析的基本原则
二、人口与犯罪增长状态的统计特征
第二章 区域各类犯罪统计分析
第一节 刑事犯罪数量和类型统计
第二节 治安案件统计分析
第三章 人口特征与区域犯罪分析
第一节 区域人口与犯罪统计特征
一、区域概况
二、区域人口特征
三、区域人口犯罪特征
四、人口密度与犯罪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基本特征与犯罪情况
一、年龄结构与犯罪
二、性别结构与犯罪
三、职业结构与犯罪
四、教育程度与犯罪
第三节 流动人口对犯罪规模的影响
一、城市流动人口特征
二、流动人口与犯罪关系
三、地区流动人口犯罪特点
第四节 人口城市化特征对犯罪增长的影响
一、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比较特征
二、人口城市化与犯罪的研究现状
三、人口城市化与犯罪率的关系模型
第五节 城乡收入差距、人均收入及失业率对犯罪率的影响
一、经济与犯罪
二、实证分析
第四章 人口与犯罪预测及治安评价
第一节 基于人口增长的犯罪预测
一、人口预测
二、犯罪预测
第二节 社会治安水平的评价
一、社会治安评价指标的选择
二、社会治安水平评价
三、社会治安状况分析
第五章 犯罪暗数及其统计研究
第一节 犯罪暗数及有关问题
一、犯罪暗数的产生
二、犯罪暗数的定义
三、犯罪暗数的分类
四、犯罪暗数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犯罪暗数的几种估计方法
一、自述调查法(Self-report Survey)
二、被害人调查法(Vietimization Survey)
第三节 犯罪暗数的测算
一、直接调查法
二、间接推算法
三、随机化回答技术
第四节 基于模糊评价的贪污受贿犯罪暗数预测
一、研究背景
二、贪污受贿犯罪潜暗数的概念及特征
三、贪污受贿犯罪潜暗数的预测
四、贪污受贿犯罪潜暗数预测的应用
第二篇 警务模式与犯罪防控
第六章 警务空间认知与犯罪场论
第一节 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警务空间的基本概念
一、来自“地理空间”的认识
二、警务空间思维
三、警务空间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警务空间认知模式
一、警务空间认知的层次
二、警务空间认知的两个基本单位
第四节 基于警务空间认知的犯罪场论
一、犯罪场论的批判与重构
二、犯罪场的构成要素及运动规律
三、基于犯罪场论的被害预防
第五节 犯罪行为的地理环境场
一、犯罪行为者的人类生物学规律
二、犯罪的自然地理规律
三、犯罪的社会地理规律
四、犯罪的人工环境规律
第六节 犯罪出行距离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出行距离的空间认识
三、犯罪类型与犯罪出行距离
第七节 犯罪生成模式与控制
一、犯罪生成模式: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犯罪饱和性生成模式:双重容忍度
第七章 犯罪空间的多元防控研究
第一节 犯罪防控的基本问题
一、犯罪发展趋势的可估测性
二、建立综合防控系统的必要性
三、空间防控在综合防控系统中的不可替代性
四、城市空间环境的形态布局
五、城市空间盲区的综合治理
六、城市空间地域的防控管理
第二节 基于犯罪机理的防控理论
一、日常活动理论
二、理性选择理论
三、犯罪性态理论
四、防卫空间理论
五、热点区域防控空间分析
第三节 空间型构基因理论
一、理论基础
二、空间形态之深层内涵及解析
三、型构内涵的量化表达
四、型构深层内涵之解析
五、双向度同步效能
第四节 基于现代警务的犯罪防控
一、背景
二、树立危机意识,构建警务信息效能
三、创新警务运行机制,优化警务模式
四、建立可拓协同犯罪防控模式,促进警务管理优化
第八章 虚拟社会与现代警务模式
第一节 虚拟社会与警务管理
一、虚拟社会的基本内涵
二、虚拟社会警务管理研究
第二节 虚-实系统的映射-反演机理
一、虚拟社会治理的耗散结构
二、虚拟社会治理的映射-反演
第三节 虚拟社会治理与警务计算模式
一、虚拟空间的警务模式
二、警务计算
三、基于警务计算的社会治安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