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广泛的马克思《资本论》导论文本,多次重印,已经或正在被翻译成英、日、韩、西班牙、土耳其等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
2.新马克思阅读的重要代表人物,德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海因里希潜心解读和阐释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之作,严谨遵循马克思的原始文献和原意
3.本书对马克思《资本论》三卷本中的重要概念如价值、劳动、货币、资本、再生产、利润等进行了条理清晰的论述,致力于破除传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式的、教条化的前理解,同时也对《资本论》中的利润率问题、危机问题等进行了新的、突破性的理论探索
4.本书对于想要了解马克思《资本论》的普通读者而言是一本可靠而可读的导论工具书,同时在学界亦产生了广泛反响,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本书在带领读者探索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世界时,也立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情况、新发展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进行创新解读,试图揭示其理论活力和时代意义。
关于作者
米夏埃尔·海因里希(Michael Heinrich,1957 ) 德国新马克思阅读(neue Marx-Lektre)思潮的代表人物,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代表,其思想在学术界和青年学生当中都有较大影响。曾在柏林自由大学、维也纳大学、柏林应用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任教或担任客座教授,主编《PROKLA: 批判社会学》杂志,参与编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代表作《价值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论》《卡尔·马克思与现代社会的诞生》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关于译者
张义修 南京大学哲学博士,浙大城市学院研究人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城市学研究。
房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候选人,国家开发银行客户经理,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研究。
目录
1 / 章 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1 / 节 什么是资本主义?
5 / 第二节 工人运动的兴起
7 / 第三节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14 /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对象
15 / 节 理论与历史
17 / 第二节 理论与批判
21 / 第三节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超级武器?
24 / 第三章 价值、劳动与货币
24 / 节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值
29 / 第二节 一个劳动价值论的证明?(个人行为与社会结构)
32 / 第三节 抽象劳动:实在抽象与有效关系
37 / 第四节 幽灵般的对象性:价值的生产理论还是流通理论?
40 / 第五节 价值形式与货币形式(经济的形式规定性)
46 / 第六节 货币与交换过程(商品占有者的行为)
48 / 第七节 货币职能、货币商品与现代货币体系
54 / 第八节 商品拜物教与货币拜物教的秘密
62 / 第四章 资本、剩余价值与剥削
62 / 节 市场经济与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
66 / 第二节 价值的奇能:GWG
70 / 第三节 阶级关系:双重自由的工人
73 / 第四节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剩余价值与剥削
77 / 第五节 劳动的价值:一个虚幻的用语
79 / 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79 / 节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工作日
84 / 第二节 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竞争的强制规律
88 / 第三节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协作、分工与机器
93 / 第四节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破坏性潜能
96 / 第五节 形式与实际从属、福特制、生产与非生产劳动
101 / 第六节 资本积累、产业后备军与贫困化
107 / 第六章 资本的流通
107 / 节 资本的循环:流通费用、产业资本与商人资本
111 / 第二节 资本周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112 /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116 / 第七章 利润、平均利润与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117 / 节 成本价格、利润与利润率:范畴与日常的神秘化
120 / 第二节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123 / 第三节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一个批判
128 / 第八章 利息、信贷与虚拟资本
128 / 节 生息资本、利息与企业主收入:资本拜物教的完成
132 / 第二节 信用货币、银行与虚拟资本
137 / 第三节 作为资本主义经济调节机制的信用制度
141 / 第九章 危机
141 / 节 周期与危机
146 / 第二节 马克思有一个崩溃理论吗?
150 / 第十章 资产阶级关系的拜物教
150 / 节 三位一体的公式
156 / 第二节 关于反犹太主义的附评
161 / 第三节 阶级、阶级斗争与历史决定论
169 / 第十一章 国家与资本
170 / 节 国家:统治阶级的工具?
173 /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规定:法治、福利国家与民主
183 / 第三节 世界市场与帝国主义
188 / 第十二章 共产主义:超越商品、货币与国家的社会
193 / 附文 机器论片段:马克思在《大纲》中的误认及《资本论》对它的超越
211 / 参考文献
218 / 索引
223 / 译后记
精彩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