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的主题为流动性与社会心理建设,旨在以社会问题为导向,聚焦于近年来中国社会涌现出的各类流动现象,从心理学擅长的微观层面予以检视,解读当代中国社会心理的典型特征,反思如何从个体与社会的角度改善和重塑健康的社会心态,探寻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
杨宜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学会理事长(2010~2014年)。2016年起任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群己关系与群际关系、社会心态、价值观及其变迁等。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代表作有《自己人:一项有关中国人关系分类的个案研究》(《本土心理学研究》2001年总第13期)、《个人与宏观社会的心理联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关系化与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主编《Social Ment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Singapore: Springer Singapore,2019)。
流动社会的流动之心: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流动性研究(代卷首语) 陈咏媛 谢天 杨宜音
叠合认同:新媒介参与下随迁母亲的多重身份建构 李玲 杨宜音
成年居住流动性对风险资产投资期限偏好的影响 周佳雯 李岩梅
人口流动、信任与生活满意度:一个跨层次中介模型 赵娜 张莹
居住流动性与幸福感:社会安全感的中介作用 苗瑞凯 王俊秀
社会态度、政府信任与不同类型移民群体的心理健康 瞿小敏 郁姣娇 于宜民
流动儿童城乡文化适应对物质主义的影响:安全感的中介作用
来自武汉市的调查 张春妹 全湘 孙晓铜
偶像忠诚与部落流动:生产规范与嵌入性的作用
关于粉丝爬墙和脱粉的网络民族志 周懿瑾
互联网背景下粉丝的身份认同与认同转换 张笑笑
职业流动意愿的类型及其影响机制
基于CLDS2012数据的实证研究 武朋卓 谭旭运 董洪杰
闯关东和独立我的地区文化 白晶莹 任孝鹏
中国社会变迁知觉的美好明天效应: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作用 周欣彤 李婵艳 韦庆旺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