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事关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极具中国特色,而且已成为全球共识。本书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进行理论梳理与实证分析,内容包括生态文明与示范区创建的理论脉络,政府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与行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国际经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实践探索,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的典型经验,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云南做法,生态创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对策。
本书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供生态环境、发展改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业草原、文化旅游等部门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生态学、农业资源环境、森林旅游、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从1866 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早提出生态学一词,至今已150 多年,这期间生态学作为一门充满朝气的学科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历了从名词到学说到学科再到目前泛生态社会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从1972 年人类环境会议至今,也已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球共识。在我国不仅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 的战略高度,而且写进了宪法和党章。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关的科研工作者,有幸作为专家经常参与环保部门生态创建工作的不同环节以及整个过程,包括各级生态创建规划评审,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州市县的技术评估和考核验收等工作。这期间生态创建的名称就经历了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生态市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变化; 其中,基层创建工作早称之为环境优美乡镇,后来更名为生态乡镇,再后来暂停了生态乡镇的命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感觉有必要梳理生态文明创建的理论基础,总结各地开展生态创建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成果,并在2015 年牵头申报了云南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理论与实践 项目,所幸得到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的资助。
虽然我从本科、硕士、博士所学专业都是土壤学,但对生态学、生态经济、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一直比较感兴趣,之前也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思考并编著出版过一些相关的著作,代表性的有《农业与环境协调发展》(1995),《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2000),《绿色农业知识读本》(2009),《农村环境保护知识读本》(2011),《农村环境保护与乡村旅游》(2012)。近年来在承担云南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理论与实践项目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文献,受益良多,于是在撰写项目结题报告的过程中萌发了撰写一本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著作的想法,又经过反复思考初步定名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开展理论梳理与实证分析,内容包括生态文明与示范区创建的理论脉络,政府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与行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国际经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国内相关省市的实践探索,首批两山理论 实践创新基地的典型经验,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云南做法,生态创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对策。
本书从构思到提出编写大纲由张乃明完成,省内外相关专家都提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项目组成员和参与的研究生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化学工业出版社给予了全力支持,中国工程院王金南院士百忙中亲自为本书作序,更是对全体编著人员的鼓励。因此,可以说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衷心感谢本书的所有参与者和贡献者,特别要感谢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文明建设处给予的鼎力支持和帮助。
本书各章的分工如下: 第1 章由段红平、郭建芳编著,第2 章由张乃明、苏友波、仝斌编著,第3 章由包立编著,第4 章由张乃明、秦太峰、段永蕙、张丽、卢维宏、赵宏、张敏编著,第5 章由李阳升、赵宏、仝斌、潘艳莲编著,第6 章由张乃明、于泓、杨浩瑜、李洋编著,第7 章由张乃明、仝斌、李洋、杨浩瑜、谭福民、孟令宇编著,第8 章由张乃明、仝斌、李阳升、刘惠见、邓洪、王凯编著,第9 章由张乃明、段红平、苏友波、刘娟编著。全书各章的审阅和统稿定稿工作由张乃明教授负责完成。
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文明建设永无止境,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也需要不断创新,总之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新的战略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云南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贡献力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恰逢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召开,本书的出版也算是对本次大会的献礼。
本书的编著也只是抛砖引玉,期望有更多更好的生态文明论著出版。由于学识水平所限,书中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张乃明
2021年2月23日
于春城昆明
张乃明,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6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25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1项。先后担任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研究生处处长、发展规划处处长等职务,是政协云南省第九、十、十一届委员会常委,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滇池水污染防治专家督导组成员,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第1 章 生态文明与示范区创建的理论脉络001
1.1从生态科学到生态文明001
1.1.1自然科学发展与人类文明001
1.1.2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人类行为004
1.1.3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生态科学支撑005
1.2可持续发展理论推动生态文明007
1.2.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007
1.2.2环境与发展大会和《21 世纪议程》010
1.2.3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013
1.3生态文明内涵的演替015
1.3.1古代的生态哲学015
1.3.2近代的生态意识018
1.3.3现代的生态理念018
1.4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020
1.4.1八大公害事件的警钟020
1.4.2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024
1.4.3保护生态环境的全球共识025
第2 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创建的政府行动027
2.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027
2.1.1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理论萌芽028
2.1.2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生态建设的探索与实践028
2.1.31992 年以来我国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战略030
2.1.4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科学发展共识032
2.1.5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033
2.2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一脉相承036
2.2.1绿色发展理念的定义037
2.2.2绿色发展理念分类037
2.2.3绿色发展的意义041
2.3生态创建工作的政府行动与举措042
2.3.1生态示范区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043
2.3.2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与美丽中国建设061
2.3.3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与创新示范区072
2.3.4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077
2.3.5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080
第3 章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国际经验084
3.1欧洲国家的经验084
3.1.1莱茵河污染治理的启示084
3.1.2英国泰晤士河治理经验090
3.1.3荷兰绿色发展的经验092
3.1.4北欧国家发展经验095
3.1.5德国的循环经济097
3.2北美国家的经验103
3.2.1美国经验103
3.2.2加拿大经验105
3.3大洋洲国家的经验107
3.3.1澳大利亚经验107
3.3.2新西兰经验111
3.4亚洲国家的经验113
3.4.1日本经验113
3.4.2韩国经验117
第4 章 生态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120
4.1生态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120
4.1.1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121
4.1.2评价指标体系是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基础122
4.1.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122
4.1.4存在的问题125
4.1.5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区评价指标研究的建议127
4.2区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128
4.2.1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29
4.2.2评价指标权重确定131
4.2.3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与实际应用134
4.3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136
4.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37
4.3.2指标权重的计算与评价标准的确定139
4.3.3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142
第5 章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国内探索与实践144
5.1浙江经验144
5.1.1总体情况145
5.1.2湖州经验146
5.1.3杭州经验148
5.2海南做法149
5.2.1生态文明省建设149
5.2.2生态创建与生态旅游151
5.2.3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152
5.3江苏实践153
5.3.1生态省建设经验153
5.3.2盐城经验155
5.3.3无锡经验157
5.4青海经验159
5.4.1三江源生态建设160
5.4.2生态创建的制度创新161
5.4.3青海湖保护的成功经验161
5.5福建探索163
5.5.1生态文明省建设164
5.5.2宁德经验166
5.5.3厦门经验167
5.5.4三明经验168
5.6贵州实践169
5.6.1贵阳经验171
5.6.2遵义经验173
第6 章 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的经验175
6.1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175
6.1.1塞罕坝精神的内涵176
6.1.2塞罕坝精神的现实意义177
6.2山西省右玉县178
6.2.1右玉县概况178
6.2.2右玉县采取的措施178
6.2.3主要成效180
6.3江苏省泗洪县180
6.3.1泗洪县概况180
6.3.2泗洪县的主要措施181
6.3.3主要成效182
6.4浙江省湖州市182
6.4.1湖州概况182
6.4.2湖州市大力开展环境整治183
6.4.3湖州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183
6.5浙江省衢州市184
6.5.1衢州市概况184
6.5.2衢州市生态文明建设184
6.5.3衢州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185
6.6湖州市安吉县186
6.6.1安吉县概况186
6.6.2安吉县余村的生态文明建设186
6.6.3安吉县模式给我们的启示188
6.7安徽省旌德县188
6.7.1旌德县概况188
6.7.2旌德县勇当两山理论的实践者和排头兵188
6.8福建省长汀县189
6.8.1长汀县概况189
6.8.2主要做法190
6.8.3取得成果190
6.9江西省靖安县191
6.9.1靖安县概况191
6.9.2主要做法192
6.9.3取得成果192
6.10广东省东源县193
6.10.1东源概况193
6.10.2主要做法194
6.10.3取得成果195
6.11四川省九寨沟县195
6.11.1九寨沟县概况195
6.11.2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措施196
6.11.3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196
6.12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197
6.12.1贵阳市乌当区概况197
6.12.2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措施198
6.13陕西省留坝县199
6.13.1留坝县概况199
6.13.2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措施200
6.13.3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成效202
第7 章 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基础与成效205
7.1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云南基础205
7.2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云南在行动206
7.2.1制度建设先行,狠抓政策落实207
7.2.2认真学习领会,准确把握要求208
7.2.3积极开展创建,务必完成目标208
7.2.4主动汇报协调,争取各方支持209
7.2.5认真调查研究,尽快编修规划209
7.2.6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主体209
7.2.7明确重点难点,逐一攻坚克难209
7.2.8完善指标体系,加强创建管理210
7.2.9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开展创建210
7.3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210
7.3.1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创建工作211
7.3.2着力加强自然生态保护211
7.3.3大力加强环境治理恢复212
7.3.4扎实推进环境保护法治建设工作214
第8 章 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的云南经验216
8.1西双版纳州创建经验216
8.1.1西双版纳州概况216
8.1.2生态州创建成效217
8.1.3生态创建主要做法218
8.1.4生态创建工作经验223
8.2保山市创建经验做法224
8.2.1保山市基本概况224
8.2.2生态创建主要做法225
8.2.3生态创建工作成效225
8.3生态文明示范县经验226
8.3.1昆明市石林县226
8.3.2昭通市盐津县232
8.3.3玉溪市澄江市234
8.3.4大理州洱源县237
8.3.5红河州屏边县243
8.4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经验248
8.4.1保山市腾冲市248
8.4.2红河州元阳县哈尼梯田255
8.4.3怒江州贡山县259
8.4.4丽江市华坪县262
8.4.5楚雄州大姚县264
第9 章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67
9.1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存在的共性问题267
9.1.1对生态示范区创建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267
9.1.2领导干部对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重视不够270
9.1.3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271
9.1.4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存在多头管理尚未形成合力273
9.1.5生态示范区创建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不足274
9.1.6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的资金投入不足276
9.2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对策279
9.2.1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要求279
9.2.2提高全社会对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的认识279
9.2.3把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任务责任落到实处280
9.2.4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制度体系281
9.2.5强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科技和人才支撑282
附录285
附录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管理规程(试行) 285
附录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修订版) 288
附录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修订版) 291
附录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293
附录五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295
附录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297
附录七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301
附录八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305
附录九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308
参考文献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