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2年安然、世通公司垮台,以及施乐、默克等知名企业相继爆发丑闻,合规(compliance)迅速上升为国际市场秩序重塑的关键词。由于金融证券的经营业态比较单纯、监管部门相对集中和执业标准更加统一等条件,合规率先在该行业出现,很快又渗向更多行业,已成为现代企业合法化、一体化、公平化营商的通识标准。同样基于中国语境,合规也不再局限于窄巷思维的法律风险管理,而是覆盖了商业结构性反腐、员工权益倾斜保障、法定更多信息披露、股权转让尽职调查、资源能源透支内控、碳足迹新叙述方式等一般议题,以及国企混改和反垄断、产业转移责任赤字、创客与知识产权保护、富余劳动力消化转移、负责任的采购链等特定议题。
2021年6月3日,人民检察院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引入了合规相对不批捕、不起诉,变更强制措施等机制。
很显然,合规一词进入了当下中国企业治理的主流话语,需要对之认真研究。
国内外学术和实务界虽对合规的界定有不少认知和论断,不过核心都是符合一定的准则或规则。整体来说,现代企业的合规界定包括三个层次,国家颁布的法律和政令、企业自身制定的共同体规则和协定、自由市场所要求的一般性诚信伦理。根据这一经典划分,比较成熟的企业合规体系至少有三个部分: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稳定、连续、可行的内控机制;明确的、被严格遵循的企业社会责任。它们分别构成企业合规管理的逻辑起点、内在保障和导向目标。
因此,合规不能只是符合一定的准则或规则,而是比法律风险管理的内涵更宽泛。显然,面对合规的进一步界定就是企业为免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财务或声誉损失,从治理结构、内控机制、责任价值建立的全面风控意识、标准和取向,从行为预期上又突出强调对违规的零容忍。在此基础上,更高水平合规还在于借入亲和力认知界面,潜移默化影响企业的行为模式,推动内在自动化守规的巴塞尔式合规文化形成。否则,唯有外在惩罚性压力的合规,仍会让短期功利性的企业对违法作业给予成本考量,当违规成本被接受又能显著推高绩效,就不排除企业择以违规实现当下增益。
不过,国内外相对成熟的合规并非对所有风控点的平均供给,而是会借助于绘制适合企业所在国家、地区和自身实际的风控热力图,标识出风控点的重要性水平差异,以决定投入的关注程度或风险应对的时间和力度。根据这一思路及结合前期研究,中国商业合规的微观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下中国企业治理结构的立法性合规关注。面对脱胎于整个经济和社会转轨的中国多数企业治理结构不太完善,不少公司存在三会之间相互制衡的形式化,以及相当程度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修订的中国公司法对之给予不断融合两大法系之长的立法性合规关注。一般而言,企业治理结构的合规指向四个方面: 股东对公司行权中的合规;股东之间因处理股权和投资事务产生互动的合规;董事及其他高管对公司运营的合规;监事对公司经营和内部控制人监督的合规。然而,当下中国企业在投资者、经营者与监督者之间面临的以上难题,又不是简版处理的英美法系的信托,抑或大陆法系的代理定位之分所能轻易解决,而是应依国情因地制宜。所以,中国公司法的修订思路没有采纳英美法系侧重于构建开放式的公司结构,让股权分散而更为突出董事会的权力,而是以大陆法系的封闭式内控型治理为蓝本,又引入了英美法系中的独立董事这样的制衡元素,尤其强调经营者的合规既不能违法又必须按照章程约定,体现出了中国合规立法的私法自治这一立场。
第二,当下中国企业内控机制的协同性合规关注。相对于治理结构的合规对象是股东和董事、监事、高层官员,内控机制的合规对象则是企业内设部门和雇员。内控机制的合规一般包括: 流程性制度不能违反法律和政令,不能悖于企业治理结构,不能让程序流于形式。但合规在内控机制上的难点在于,内设部门之间的目标不一致所产生的合规抵牾。比如,财务部门定位于成本控制,减少开支和降低费,缩短应收账期和延长应付账期,提高速动比率,增加资金抵御风险实力,期待资金限度上良性滚动;业务部门寻求快速决策和执行,完成并实现更多销售额,采取各种方法刺激外部市场,以账期、费用、履约风险等换来优质客户和主力上游原料产品;法务部门则主张控制各类风险,尤其是降低主营业务系统性的履约风险。显然,所有部门的初衷都着眼企业利益,但源于职责差异而导致目标不同。所以,在尚未建起比较完善的内控机制,合规管控的四权管理亟待整合,既定程序性规定较少和信息化程度不强时,当下中国企业的内设部门在共同治理中,既能合力保证不会过度偏离参与者追求,又能基于利益出发点差异而相互牵制,就成为内控机制上协同性合规关注的关键。
第三,当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责任性合规关注。随着新经济地理学上企业要素空间分散化、网络结构化出现,以及相应由材料、生产、服务、流通等串联起来的产业链渐从集聚走向分散,企业社会责任的更多维度和利益相关方受到关注。它构建的以经济责任为基础,兼及社会和环境责任的闭环稳定结构,不仅能借助经济上的盈利对股东负责,而且可以更多体现对客户消费者、内部员工、商业合作者、供应链伙伴、同业竞争者、周边社区等利益相关方承担责任,已获得世界主流认同并被付诸实践。同样,中国所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也让国家治理的着眼点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 调整经济增长质的方面、收入分配和环境指数等,不再沿袭以往的透支劳工权益、无度破坏环境等向下竞争,强调以协调、绿色、共享等理念改变供给侧的竞争压力传递机制;面对企业走出去和TPP等国际规则话语权的倒逼压力,强调深化全方位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和培育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当然,这里责任性合规关注主要指向强制性、引导性的社会责任,不包括纯粹道德性的社会责任。
以上对合规的界定,为全方位掌控和评价中国在该领域已取得的成就提供了以趋势性判断的框架。基于此,微观理论视角的中国企业合规的热点、前沿和重大问题,才可被加以类型化及收敛于若干关键议题,以及对之深入剖析和前瞻思考。
课题研究团队成员吴尚轩、何航、赵帅、郭宪功、彭辉、蒋海晨、谢玉洁、詹剑参与撰写相关章节。特此致谢!
是为序。
杨力卞传山
2021年9月1日
编商业合规的微观研究拓展
章商业合规何以更好实现3
节基于内部视角的商业合规3
第二节合规、法务、内控的澄清4
第三节盈利与合规的公约数6
第二编商业合规的微观理论基础
第二章商业合规的风险和责任话语13
节商业合规的两大兴奋点13
第二节公司性质界定理论15
第三节风险的国内外不同语境16
第四节责任团体与个体双重性18
第五节风险与责任关联度分析21
第三章商业合规的外部和内控治理23
节营商法治特拉华州现象23
第二节所有权结构与高成本代理26
第三节非股东利益相关方的权益29
第四节原生性软法的内控生态33
第四章商业合规的微观关键议题39
节风险识别标准与类型39
第二节社会责任的引入与边界41
第三节法务风险管理46
第四节企业社会责任53
第五节内控治理体系56
第三编商业合规的行业微观研究
第五章行业重点法务风险的识别63
节以交通行业为切入点63
第二节投资与融资66
第三节招标与投标67
第四节合同全周期管理70
第五节商业秘密与知识产权77
第六节侵权责任79
第七节纠纷解决82
第六章行业社会责任风险的识别86
节高速公路服务区86
第二节路桥干线90
第三节海外投资95
第七章行业底线内控风险的识别100
节刑事合规的共治立场100
第二节刑事违规的主要类型103
第三节内控治理的悖论之辩108
第四节刑事合规的防控基准112
第四编体系化的微观合规风险评估
第八章商业合规的数据实证研究119
节定量与认知方法论119
第二节企业法律风险指数120
第三节底线社会责任的数据实证127
第四节商业合规的域外借鉴134
第五节商业合规的高效认知视角136
第九章商业合规的风险评估模型141
节评估指标原理141
第二节评估路径依赖143
第三节量化评估模型148
第四节数据处理与赋权标识152
第五节商业合规风险热力图158
第五编商业合规的微观治理体系
第十章商业合规的治理原理165
节合规的系统集成165
第二节内控融入式合规171
第三节责任豁免原则175
第四节合规协同监督体系181
第十一章商业合规的治理策论185
节治理的精细化维度185
第二节治理的原则和重点190
第三节治理的数据化力量193
第四节治理的文化软实力196
参考文献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