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1945年东北抗日文学大系(第七卷 戏剧 套装共2册)
定 价:168 元
- 作者: 黄万华,张中良,章海宁 编
- 出版时间:2017/10/1
- ISBN:9787568601207
- 出 版 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30
- 页码:80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20世纪的中国抗日战争,早在东北打响,最后在东北胜利结束,东北在抗日战争中具有不容忽略的独特地位,文学作为时代的镜子映射出东北抗日的悲壮历史,无论是抗战文学史,还是整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东北抗日文学都是不可或缺的篇章。为了纪念以鲜血与生命书写抗日文学的英烈先贤,为了牢记血火交迸的历史、走向和平发展的未来,我们编辑出版了《1931-1945年东北抗日文学大系》。
《1931-1945年东北抗日文学大系(第七卷 戏剧套装共2册)》以体裁分编,以新文学为主,兼收旧体诗词与文言作品。作品浩如烟海,篇幅所限只能收入代表性较强的作品,其余以存目方式呈现。
丛书所收作品的作者多出生于东北,或虽非东北籍,但在东北生活、学习、工作过,这些作者表现关内抗战的作品也适量收入;关内作者表现东北抗日的作品也在选编范畴之内,以此说明东北是中国之东北,呈现举国上下对东北命运的热切关注。在当时复杂敏感的政治环境下,迫于压力,一些作品中的个别表述未必符合当今的导向,但其抗日的主题思想是积极进步的,因此本丛书也予以收录。此外,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个别作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等其他的时期政治思想出现摇摆,甚至错误。
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研究与历史叙述中,抗日文学所占的比重同抗战历史与抗日文学的体量及建树相比明显不足,其中关于东北抗日文学的叙述更见薄弱,通常是卢沟桥事变之前追溯东北作家群的抗日题材创作,进入全面抗战之后,东北作家投身于全国性的抗日救亡热潮之中,便很难再见到东北抗日文学的独特身影,东北抗日文学被等同于1937年前后的东北作家群创作。这种历史叙述缩短了东北抗日文学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历史跨度,简化了其创作主体的复杂构成,遮蔽了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和审美建树,低估了东北抗日文学的历史贡献,着实令人遗憾。究其原因,十分复杂,有根深蒂固的中原心态对边地文化的轻视,也有历史学界对东北抗日在抗战史上地位的忽略,还有文学史界关于20世纪30年代左翼主潮的认定对民族话语的挤压,等等。如今,中国抗战史发端于1931年渐成共识,20世纪30年代民族话语的重要性也愈益得到文学史界的体认,东北抗日文学资料的发掘与整理有了相当的积累,这套《1931-1945年东北抗日文学大系》就是集中的展示。这些都为东北抗日文学价值的重新认识提供了有
现代文学史界对东北抗日文学的关注不够,同对东北抗日认识的模糊有关。东北军奉命不抵抗,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人,这种看法已经成为历史常识。甚至由此引申出极端的表述,说日本人不费一枪一弹,就吞噬了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之后,鲁迅有四篇涉及这一事变的杂文影响甚大。第一篇是1931年10月23日发表于上海《文学导报》第一卷第六、七期合刊的《“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在抨击“民族主义文学”时,说“日本人‘张大吃人的血口’,吞了东三省了”①。第二篇是写于同年10月29日、12月11日在上海《十字街头》第一期发表的《沉滓的泛起》,开篇说:“日本占据了东三省以后的在上海一带的表示,报章上叫作‘国难声中’。”其实,要吞并不等于已经“吞了”,在1931年10月底之前,虽然日军已经占领沈阳、长春、四平、公主岭、铁岭、抚顺、安东、凤城、本溪、辽阳、海城、营口等地,但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东三省特别行政区官署所在地哈尔滨、辽宁省锦州等仍在中国军队掌控之中,“吞了东三省”尚未全部变成现实。
《1931-1945年东北抗日文学大系(第七卷 戏剧 1》
总序
导言
[朝鲜]文靖珍
阿里朗
左明
革命的跳舞
龙山人
关东三姐妹
田汉
乱钟
吕复等
三江好
字飞
土龙山
许幸之
最后一课
张庚
秋阳
易扬
打回老家去
罗烽
国旗飘扬
金剑啸
穷教员
艺术家与洋车夫
赵铭彝
牺牲
胡春冰
突变
柳端
一兵士
适夷
S.0.S.(无线电急奏)
袁牧之
东北女宿舍之一夜
夏衍
离离草
《1931-1945年东北抗日文学大系(第七卷 戏剧 2》
徐韬 夏伯
没有祖国的孩子
萧军
中国的泰戈尔
章泯
钢表
舒群 罗烽
过关
舒群 破锣
没有祖国的孩子
锡金
横山镇
塞克
流民三千万
争取最后胜利
滏阳河
突击
捉汉奸
狱
穆木天
抗战大鼓词
集体创作
九一八
“九一八”以来
我们的故乡
搏战
戏剧存日
编后记
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