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翻译这本书,是因缘际会,也是意料之外。
次接触茶道,是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为大三学生开设的茶道课上。犹记得割稽古(单项练习)时的笨拙,盆略点前(入门练习)时的僵硬,次品尝浓茶时的退却。那时的自己,只是一味沉浸在求知的喜悦当中,丝毫没有预料到有一天会因此与一本闻名日本的茶道小说结缘。
大学毕业后,承蒙张老师和南里老师的照顾,允许我继续在学校的茶室学习茶道。后至北海道大学留学,幸运地拜入德高望重的大场老师门下,从学校茶道进入了社中1的世界。大场老师视我如孙,悉心教导一年有余。悲痛的是,师恩未报,老师便因病与世长辞了。其后谷田老师继承大场老师遗志,率领社中,不才如我,承教至今。不知不觉间,接触茶道已近13年时间。不敢妄用浸淫二字,实因自己于此道始终是个初心者。
常有人问:学了那么久,到底在学什么?什么时候能学完?
这样的问题总是令我的内心很是窘迫,终只能给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
我既不能用语言描述我学了什么,也无从知道什么时候能学完。每当踏入茶室,一道拉门将我与日常的世界隔绝开来,我便成了世界上无知的人,谦卑地聆听老师的教诲。如果说广阔的天地可以释放灵魂与自我,那么狭窄的茶室则可以令人沉静、专致。当傲慢与焦躁被挡在拉门之外,狭窄的茶室就变成了舒适的空间,就像是胎儿甜睡在母亲腹中一般,一切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安然舒适。
然而《寻访千利休》所构建的世界却并非一味的沉静安详。书中的利休,为了点出一服好茶,日夜钻研,穷尽一生心血。他的内心火热而炽烈;他所追寻的道具亦非一味枯淡无味,而是焕发着动人的光彩。这种炽热与光彩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激荡。这种激荡建立在坦诚与谦卑的基础之上,抛却成见与偏见,折断时刻都在衡量他人的尺子,真正的美便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眼前了。
茶道虽是一门传统的文化或说艺术,却并不泥古,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利休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评价弟子的重要标准,所以他批评细川忠兴只会模仿,赞扬古田织部个性张扬。这两位弟子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前者墨守成规,继承了招式;后者锐意创新,深得心法。利休的后人亦未辜负他的良苦,将他的理念发扬光大,传承至今。
译者素日不求甚解、才疏学浅,在翻译的过程中,只好一面翻阅各种典籍,一面求助于茶道的老师和前辈,甚至北海道大学研究室的诸位同门也被我拉下水。作为一个不成熟的译者,与其说是在翻译,不如说是在学习,难得魏雯编辑对我百般耐心。
对于热情伸出援手的每一位贵人,我心中有万分的惭愧,更有万分的感激。唯望译者拙笔,不掩原著之光彩。
陈丽佳
作者简介:
山本兼一(1956-2014),著有多部畅销小说,曾数度获得直木奖和松本清张奖,倍受日本文坛推崇。
曾在出版社工作多年,2002年发表处女作《战国秘录白鹰传》,获小说NON创刊150号纪念短篇时代小说奖。《寻访千利休》获第140届直木奖,《火天之城》获第11届松本清张奖,其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并广受好评。由《寻访千利休》改编的同名电影斩获第三十七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艺术贡献奖。其他作品有:《雷神之筒》、《花鸟之梦》、《千两花嫁》等。
译者简介:
陈丽佳,2005年取得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学士学位。2011年取得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硕士学位。2017年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修毕。在北外就读期间与利休三千家之一的里千家茶道结缘,渡日后继续跟随里千家札幌支部的茶道老师学习,前后十三载修习不辍,长记,直心是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