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在深入理解新时代我国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充分挖掘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需求,构建了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架构,形成了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并编制完成了从本科切入、可拓展至研究生教育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本书的编写旨在指导交通运输类专业的教育教学,积极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完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1.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系列丛书之一。
2.系统挖掘和梳理交通运输类专业在社会人文、政策法制、发展理念、管理思维、责任担当、创新实践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和知识体系,为专业教学提供了一套以本科为主、可拓展至研究生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为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落地生根与教学实践提供了同济方案。
3.形成了从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目标、体系、实施、评价到管理机制的完整教学体系,做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线教师到教学管理部门的全覆盖,为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一套可供参考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同时,以同济大学为例重点介绍了课程思政框架、教学制度、内容体系、培养方案、课程思政链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评价考核等同济大学的课程思政经验,后提供了五类课程教学大纲示例。
总 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高校调研,多次就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发表重要讲话,突出强调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体现了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紧紧抓住了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产生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课程思政建设的终目的,就是要构建起三全育人的大格局,把三尺讲台变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厚植红色基因、拓展全球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循着如何让育人落地、人人都育人、课课都育人的目标思路,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上海率先提出课程思政理念,主要历经了三个探索阶段。一是理论摸索阶段,从2005年学科德育课程改革,到2010年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试点,我们持续探索设计育人内容和体制机制,初步形成课程思政理念。二是制度探索阶段,20142016年,抓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契机,我们将德育纳入改革重要项目,逐步明晰课程思政思路和路径框架,形成制度安排和工作体系。三是试点推进阶段,20172019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之后,我们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教育部党组的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计划和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领航计划,推出了一批试点和培育高校,选树了一批改革领航高校、学院、团队和精品课程,通过以点带面,推动课程思政全面推广铺开。
2020年,随着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上海推出《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标志着上海课程思政建设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是我们今后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主题词。尽管我们起步较早,但是我们的攻坚难度在日趋增大,实践对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学实施规范、教学管理、教材编选审用、教师培训培养、评价导向激励和组织保障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需要在系统集成改革、创新方法路径、提升能力上,下真功夫,下硬功夫,推动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建设。
在管理层面,要注重整体设计,完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围绕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以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以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高校课程思政体系,通过制度建设将课程思政建设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学校治理维度,只要涉及育人的,都要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进行修订和完善,将课程思政的要求体现在学校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以及教学制度等治理体系之中。在人才培养维度,重点是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德育目标分解、细化,充分体现在学校总体办学和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目标之中,让所有课程都发挥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承担育人职责,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在教学层面,要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把准和优化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上下功夫。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一些教师表示不知道思政要素是什么,从而无从着手。一方面,要把准主线与重点。这条主线就是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要优化内容供给,挖掘专业课中包含的真善美的育人资源,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另一方面,要研究、提炼教育内容。这里需要确立精准思政的理念,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的人才培养专业,我们的思政内容都不一样。比如:对于意识形态属性强的学科,要着力把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与学术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对于理工类学科,在按传统方式讲解数理原理和方程公式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向学生讲解当时的学者寻找和发现这些原理的思维历程,把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润物无声地结合起来,使专业课程的育人水准得到质的提升。
在教师层面,要提升教师育德意识与能力,在探索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路径上下功夫。在影响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所有要素中,教师是关键,重点要解决教师不主动做不知道怎么做不能长期坚持做的问题。一方面,要强化培训。近年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在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工作中,凸显课程思政要求,面向全市高校所有二级学院院长开展课程思政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各高校也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培养,搭建课程思政的研讨、比赛、交流等平台,加大本科教学激励计划中课程思政的考核力度。要实施课程思政金课名师打造计划,推出一批由院士、长江学者、杰青、教学名师等带头领衔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另一方面,要加强规范指导。在前期课程思政实践中,有些学校和教师存在不知道怎么做的问题,误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课程思政化,有些教师将价值引领内容标签式,生硬牵强地移植到专业课堂。我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缺少标准规范。上海的课程思政实施意见专门提出:以专业类别为基础单位,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研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建立课程思政操作规范,推动课程思政标准化建设。目的就是要聚焦自身重点建设专业,研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为广大教师提供可以学习与借鉴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系列丛书正是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类别为基础单位,系统挖掘和梳理各专业的价值教育引导元素,为广大教师提供的一套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在编写过程中,一是注重把握课程思政与一节课、一门课乃至课程体系的关系,不为挖掘而挖掘,而是根据整体专业属性,确立课程思政的理念、目标,并启迪教师延伸应用到具体课程中。二是注重区别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课的课程类别要求,遵循不同类别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完善育人目标,找准育人角度,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打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一体的后一公里。三是注重可学习、可操作,给出具体课程的教学案例示范、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实践建议等。
本系列丛书的编写以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高校为主要依托,每本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编写牵头单位均为所在学校一流学科或一流本科专业,丛书汇聚了全市800余位专家学者,应该说是反映了上海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成果。诚然,课程思政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改革工程,我们希望这套丛书的编写出版,能够起到支架作用,为高校教师切实在教学实践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提供参考与借鉴。同时,在编写过程中,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脱颖而出,成为课程思政理念的坚定实践者和积极传播者。我们诚恳地期待越来越多的教师、学者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潮中来,共同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努力。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
丛书编写组
2021年11月10日
赵鸿铎,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作为同济大学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交通运输部智能铺面创新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道路与机场铺面的智能设施、智能感知、智能交互和智能建造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智能机场和道路铺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承担了同济大学本研贯通的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编制出版了多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在教学方面,主持上海市重点课程《机场规划与设计》,坚持小班化教学,建设全过程课程设计案例,并参与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国家一流课程《道路虚拟施工》的建设。在科研方面,曾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多项来源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章 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一、引言
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三、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四、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五、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七、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机制
第二章 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模式以同济大学为例
一、课程思政框架
二、课程思政教学制度
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四、培养方案
五、课程思政链建设
六、师资队伍建设
七、评价考核
八、结语
附录∶课程教学大纲示例
一、通识类课程
二、专业基础类课程
三、专业核心类课程
四、专业选修类课程
五、创新实践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