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上版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涵盖了睡眠呼吸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既反映了我国呼吸病学领域的最新学术水平,又汲取了国外最新理论、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是国内睡眠呼吸专业最权威的大型综合参考书。
我国呼吸领域第一部《睡眠呼吸病学》于2009 年出版,是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现为睡眠呼吸障碍学组)组织邀请的62 位多个学科的专家编写而成,全书共7 篇28 章90 余万字,对于我国睡眠呼吸学科及其相关学科同道来说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其后十多年间国内外睡眠呼吸领域的基础和临床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为了全面反映十多年来国内外睡眠呼吸领域的新进展、进一步促进我国睡眠呼吸病学的发展,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的组织、倡议下,在原书基础上邀请了呼吸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专家共84 人,重新编写和出版了第2 版《睡眠呼吸病学》。
这次再版的《睡眠呼吸病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共11 篇60 章,100 余万字。与第1 版相比,再版的《睡眠呼吸病学》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包括国际最新的睡眠呼吸疾病的分类,除了常见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entral sleep apnea syndrome,CSAS)外,还详细介绍了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障碍和睡眠相关低氧血症;在睡眠呼吸障碍引发全身靶器官损害中,除了介绍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之外,还增添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恶性肿瘤及眼部疾病的关系;另外专门介绍了睡眠呼吸障碍与常见呼吸疾病的关系。再版的《睡眠呼吸病学》在睡眠呼吸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新增加了慢性间歇性低氧、遗传学研究、生物学标志等内容,使得我们对于睡眠呼吸障碍的认识更加深入。此外,再版的《睡眠呼吸病学》详尽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技术的进展,如室外(或家庭)便携式睡眠呼吸暂停监测技术的应用;在治疗措施中,除原有的无创正压通气、口腔矫治器和外科手术外,还介绍了具有潜力的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措施和个体化治疗;在全面介绍国内外相关进展的基础上,还专设一篇探讨睡眠呼吸病学学科建设问题、患者教育及管理、远程医疗系统、分级管理乃至睡眠呼吸病学教育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
睡眠呼吸障碍是一种古老的疾病,然而睡眠呼吸病学却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如果从20 世纪80 年代算起,至今也不过40 多年。在这个领域中还有许多课题亟须研究,睡眠呼吸障碍几乎涉及临床医疗各个学科,睡眠呼吸障碍是许多重大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希望不仅呼吸学科,同时其他学科,包括心脑血管学科、消化学科、代谢学科、神经学科、儿科、老年学科、妇产学科、肿瘤学科的同道都来关注这种疾病。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部分往往是科学发展的薄弱环节,易被人们忽视,在多学科发展融合部分下功夫,常可取得突破性进展,甚至产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应当在整合医学理论指导下,多做一些多学科交叉合作科研,利用我国大数据的优势,做一些深层次的研究和前瞻性研究,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不断推动和促进我国的睡眠呼吸病学的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睡眠呼吸病学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此外,今后应当大力加强有关睡眠呼吸障碍的科普宣传,使大家对于这种疾病的危害有更清楚的认识,尤其是应当关注睡眠呼吸障碍与道路交通安全、睡眠呼吸障碍对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影响等重大问题。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体例、格式、术语等力求统一,但由于编者来自不同的专业学科,其学术背景、专业技术和学术风格不同,各专业学科的习惯用法等难免有所不同;且在本书出版过程中国内外睡眠呼吸领域又有一些新的进展,书中难免会有所缺憾,因此期盼和恳请各位同道不吝赐教和指正,使本书日臻完善。
何权瀛
2021 年12 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导。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常委,呼吸病分会睡眠学组组长、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4部杂志的副主编,任《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等20余家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主编医学专著10部,参编医学著作25本,发表论文500多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项,卫生部科研基金3项,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
总论
引言 睡眠呼吸医学的发展历史/ 2
第一篇 睡眠呼吸障碍基础理论
第一章 睡眠生理/ 14
第一节 睡眠的生理特征 / 14
第二节 睡眠的功能 / 15
第三节 睡眠与觉醒调节机制 / 16
第四节 总结与展望 / 20
第二章 睡眠呼吸生理/ 22
第一节 睡眠对呼吸与呼吸中枢调节功能的影响 / 22
第二节 无创性呼吸中枢控制功能的测定方法 / 24
第三节 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的呼吸中枢调节功能 / 25
第四节 认识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呼吸控制功能异常的意义 / 29
第三章 上气道解剖结构与功能/ 31
第一节 鼻解剖结构与功能 / 31
第二节 咽解剖结构与功能 / 34
第三节 喉解剖结构与功能 / 40
第四节 口腔解剖结构与功能 / 41
第四章 睡眠时的呼吸调节与呼吸肌功能/ 45
第一节 呼吸中枢及其调控 / 45
第二节 上气道调节肌肉的构成 / 46
第三节 睡眠时上气道肌与上气道的功能变化 / 47
第四节 影响上气道管腔通畅的因素 / 49
第五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呼吸肌的影响 / 50
第六节 呼吸肌功能与评价 / 51
第二篇 睡眠呼吸障碍诊治技术
第五章 睡眠呼吸障碍诊断技术/ 56
第一节 日间状态与睡眠质量评价 / 56
第二节 睡眠呼吸障碍体格检查 / 63
第三节 多导睡眠图监测 / 68
第四节 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 / 77
第五节 无创二氧化碳监测技术 / 82
第六章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应用技术/ 88
第一节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障碍概述 / 88
第二节 睡眠呼吸障碍无创正压通气类型、模式和参数 / 91
第三节 无创正压通气的适应证 / 93
第四节 成人睡眠呼吸障碍无创正压通气压力滴定 / 97
第五节 睡眠呼吸障碍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 / 99
第六节 睡眠呼吸障碍无创正压通气常见问题与处理 / 102
第三篇 其他睡眠疾病概论
第七章 失眠/ 108
第八章 异态睡眠/112
第九章 中枢性过度睡眠/116
第十章 睡眠- 觉醒昼夜节律障碍 / 121
第十一章 睡眠相关运动障碍/ 126
第十二章 睡眠与系统性疾病/ 131
各论
引言 睡眠呼吸障碍的国际分类/ 138
第四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第十三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概论/ 144
第一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概念与分型 / 144
第二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流行病学 / 146
第十四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因与易感因素/ 157
第十五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机制/ 166
第十六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表现与诊断/ 171
第一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表现 / 171
第二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 178
第十七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系统损害/ 183
第一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系统损害 / 183
第二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神经系统损害 / 209
第三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机体代谢相关损伤 / 231
第四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消化系统损害 / 236
第五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泌尿生殖系统损害 / 252
第六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肿瘤 / 263
第七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眼部疾病 / 268
第八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道路交通事故 / 273
第九节 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同床者的睡眠健康问题 / 279
第十八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治疗/ 283
第一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总体治疗策略与展望 / 283
第二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 290
第三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口腔矫治器治疗 / 298
第四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手术治疗 / 305
第五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药物治疗 / 310
第六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其他治疗 / 316
第七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亚型与个体化治疗 / 319
第十九章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324
第一节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概述 / 324
第二节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临床表现与诊断 / 325
第三节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治疗 / 327
第二十章 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335
第一节 绝经前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335
第二节 妊娠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336
第三节 绝经过渡期与绝经后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338
第四节 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治疗策略 / 338
第二十一章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341
第五篇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第二十二章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概论/ 350
第二十三章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病因与发病机制/ 351
第二十四章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临床表现与诊断/ 357
第二十五章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治疗策略与展望/ 359
第二十六章 伴陈- 施呼吸的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 363
第二十七章 不伴陈- 施呼吸的疾病致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 373
第二十八章 高海拔周期性呼吸致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375
第二十九章 药物或物质致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379
第三十章 原发性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383
第三十一章 婴儿原发性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385
第三十二章 早产儿原发性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388
第三十三章 治疗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392
第六篇 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障碍
第三十四章 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障碍概论/ 396
第三十五章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 403
第三十六章 先天性中枢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408
第三十七章 伴下丘脑功能障碍迟发性中枢性肺泡低通气/ 413
第三十八章 特发性中枢性肺泡低通气/ 416
第三十九章 药物或物质致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 418
第四十章 疾病致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 423
第一节 疾病致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概述 / 423
第二节 慢性气道疾病与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 / 425
第三节 神经肌肉疾病与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 / 430
第四节 胸廓异常疾病与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 / 447
第七篇睡眠相关低氧血症 / 449
第八篇睡眠孤立症状及正常变异
第四十一章 鼾症/ 456
第四十二章 上气道阻力综合征/ 460
第四十三章 夜间呻吟/ 463
第九篇常见呼吸疾病与睡眠呼吸障碍
第四十四章 常见呼吸疾病与睡眠呼吸障碍概论/ 470
第四十五章 支气管哮喘与睡眠呼吸障碍/ 472
第一节 夜间哮喘 / 472
第二节 哮喘与睡眠障碍 / 475
第三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难治性哮喘 / 476
第四十六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睡眠呼吸障碍/ 480
第四十七章 间质性肺疾病与睡眠呼吸障碍/ 483
第四十八章 慢性咳嗽与睡眠呼吸障碍/ 488
第四十九章 肺血管病与睡眠呼吸障碍/ 495
第五十章 肺癌与睡眠呼吸障碍/ 499
第五十一章 呼吸危重症与睡眠呼吸障碍/ 503
第五十二章 肺移植与睡眠呼吸障碍/ 512
第一节 肺移植与睡眠呼吸障碍概述 / 512
第二节 肺移植管理与睡眠呼吸障碍 / 512
第三节 肺移植围手术期睡眠呼吸障碍的处理 / 515
第十篇睡眠呼吸病学学科建设
第五十三章 睡眠中心的建立和管理及人员培训/ 520
第一节 睡眠中心的建立和管理 / 520
第二节 睡眠医学专业人员的培养 / 522
第五十四章 睡眠呼吸障碍作为慢性病的管理新模式/ 525
第一节 患者教育及管理 / 525
第二节 远程医疗系统 / 528
第三节 睡眠呼吸障碍的分级管理 / 532
第五十五章 睡眠及睡眠呼吸病学教育/ 536
第十一篇 睡眠呼吸病学研究与展望
第五十六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542
第五十七章 慢性间歇性低氧的研究进展/ 547
第一节 慢性间歇性低氧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547
第二节 慢性间歇性低氧细胞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549
第三节 慢性间歇性低氧损伤机制的研究 / 551
第五十八章 睡眠片段化模型及应用进展/ 555
第五十九章 睡眠呼吸障碍遗传学研究/ 559
第六十章 睡眠呼吸障碍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564
附录 指南与共识推荐阅读/ 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