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含卫生学、卫生理化检验技术上下两篇共十四章和实训项目十四个。上篇涵盖人与环境、食物与健康、职业环境与健康、社会心理行为与健康、预防保健策略及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等, 下篇涵盖食品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土壤理化检验、职业卫生检验和生物材料检验等内容。内容对接最新学科发展和行业典型工作任务。教材正文设计学习目标、案例导入、拓展知识、考点提示、思考与练习等, 拓宽学生知识面,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福建省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带头人。从事《食品理化检验》《分析化学》《水质理化检验》《仪器分析》《医药化学基础》等课程教学工作14年,并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更新教学内容。主持全国高等职业学校卫检专业《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教学标准的研制,主要参与全国高等职业学校卫检专业教学标准、目录动态调整、专业简介修订等研制工作。
上篇卫生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1
一、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3
二、卫生学的发展简史/4
三、卫生学的主要内容/7
四、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7
五、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8
第一节人类的环境/12
一、环境及其构成/12
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15
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8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20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及特点/21
二、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21
三、环境污染物的迁移/23
四、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25
五、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28
第三节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29
一、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29
二、绿色发展与绿色技术/31
第三章生活环境与健康/36
第一节空气/36
一、空气的物理化学性状与卫生学意义/36
二、大气污染与健康/38
三、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40
四、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41
第二节水/42
一、水源的种类及卫生学特征/42
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4
三、水体污染与健康/46
四、改良饮用水水质的卫生对策/49
第三节土壤地质环境与健康/53
一、土壤环境与健康/53
二、地质环境与健康/56
第一节人体需要的营养素/64
一、营养素/64
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64
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65
第二节合理膳食/75
一、合理膳食的概念与基本要求/76
二、食物的营养价值/77
第二章人与环境/11
第四章食物与健康/63
三、膳食模式/81
四、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84
五、营养调查与评价/87
第三节营养与疾病/89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89
二、营养与代谢性疾病/91
三、营养与心血管疾病/97
四、营养与癌症/99
第四节食品安全/100
一、食品污染/100
二、食品添加剂与安全性/106
三、转基因食品与安全性/108
四、保健食品与安全性/109
第五节食源性疾病及预防/109
一、食源性疾病概述/110
二、食物过敏/111
三、食物中毒/112
第五章职业环境与健康/126
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127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127
二、职业性损害/129
第二节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133
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134
二、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和对人体的危害/134
三、影响生产性毒物作用的因素/136
四、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137
五、常见职业中毒的诊断、治疗与预防/138
第三节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141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141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与卫生学意义/142
三、生产性粉尘在体内的过程和对人体的影响/143
四、尘肺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144
第四节物理因素与危害/147
一、常见的物理性有害因素/147
二、高温作业与中暑/147
第一节社会因素与健康/152
一、概述/152
二、经济发展与健康/154
三、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159
四、人口发展与健康/160
五、社会关系与健康/161
六、卫生服务因素与健康/163
第二节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164
一、心理因素与健康/164
二、行为因素与健康/167
第七章预防保健策略及社区预防保健服务/174
第一节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174
一、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175
二、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178
第二节预防保健策略/182
一、三级预防策略/182
第六章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151
二、初级卫生保健及全球卫生策略/183
第三节社区预防保健服务/185
一、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特点及基本内容/185
二、社区诊断/187
三、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87
四、社区健康管理/188
第四节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190
一、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90
二、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192
三、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192
下篇卫生理化检验技术
第八章卫生理化检验概述/195
第一节卫生理化检验的内容与意义/195
一、卫生理化检验的分类/196
二、卫生理化检验的一般程序/197
第二节样品的采集/197
一、采集原则/197
二、采集过程和注意事项/198
第三节样品预处理/199
一、有机质破坏法/200
二、溶剂提取法/202
三、蒸馏法/203
四、浓缩法/204
五、分离法/205
第四节常用分析方法与检验报告/206
一、常用分析方法/206
二、检验结果的报告/208
第五节检验工作的质量保证/213
一、有关概念/213
二、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214
第九章食品理化检验/221
第一节食品理化检验概述/221
一、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和方法/221
二、食品样品的采集/223
三、食品样品的制备/225
四、食品样品的保存/226
第二节食品营养成分检验/227
一、水分检验/227
二、灰分检验/230
三、宏量营养素检验/232
四、微量营养素检验/238
第三节食品添加剂检验/242
一、防腐剂检验/242
二、甜味剂检验/243
三、合成着色剂检验/243
四、抗氧化剂检验/245
五、漂白剂检验/246
六、护色剂检验/247
第四节食品中有害污染物的检验/249
一、农药残留量检验/249
二、兽药残留量检验/250
三、黄曲霉毒素检验/251
四、重金属检验/252
第五节食品掺伪检验/254
一、概述/254
二、常见食品掺伪成分检验/255
第六节常见食品的卫生质量检验/257
一、酱油/257
二、食用植物油/259
三、乳及乳制品/261
第七节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鉴定/264
一、果蔬中农药残留量的快速鉴定/264
二、砷、汞的快速鉴定/266
三、氰化物的快速鉴定/267
第一节水样的采集和保存/271
一、水样的采集/271
二、水样的保存/277
三、检验项目的测定顺序/277
第二节水的物理性状和pH检验/278
一、水温检验/278
二、水中臭和味检验/279
三、水中色度检验/280
四、水的浑浊度检验/281
五、水的pH测定/282
第三节水的化学指标检验/283
一、有机成分检验/283
二、无机成分检验/288
第十一章空气理化检验/291
第一节空气理化检验概述/291
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存在状态/291
二、采样原则/293
三、采样方法/295
四、采样仪器/297
五、采样体积的换算与有害物质浓度的表示方法/302
第二节空气中粉尘检验/303
一、粉尘浓度的检验/303
二、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检验/304
三、粉尘分散度检验/305
第三节空气中无机污染物检验/307
一、二氧化硫检验/307
二、氮氧化合物检验/308
第四节空气中有机污染物检验/308
一、甲醛检验/309
二、苯、甲苯、二甲苯检验/310
第一节概述/313
一、土壤环境背景值与土壤环境容量/314
二、土壤检验的采样准备/317
第二节样品的采集和制备/318
一、不同类型土壤样品的采集/318
二、土壤样品的处理与保存/319
第三节土壤常规物理性质检验/321
一、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检验/321
二、土壤pH检验/322
三、土壤有机质检验/323
第四节土壤中无机污染物测定/324
一、土壤中铅、镉、铬测定/325
二、土壤中汞的测定/327
三、土壤中砷的测定/328
第五节土壤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测定/330
一、土壤中多环芳烃残留量测定/330
第十章水质理化检验/270
第十二章土壤检验/313
二、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测定/331
第十三章职业卫生检验/334
第一节职业卫生检验概述/334
一、基本概念/334
二、物理因素的特点/336
第二节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检验/336
一、噪声检验/336
二、高温检验/338
三、高频电磁场检验/341
第十四章生物材料检验/343
第一节生物材料检验概述/343
一、基本概念/343
二、样品的采集和保存/345
第二节常见项目的检验/348
一、血铅检验/348
二、尿汞检验/350
附录/352
实训指导/352
实训一空气污染案例讨论/352
实训二饮用水的消毒/353
实训三食物中毒案例讨论/356
实训四营养调查与评价/358
实训五职业中毒案例讨论/361
实训六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影响的案例讨论/364
实训七食品样品的制备和保存/365
实训八食品中水分的测定/366
实训九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370
实训十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374
实训十一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376
实训十二饮用水中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378
实训十三空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测定/379
实训十四血中铅的测定381附表/383
附表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摘录)/383
附表Ⅱ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388
附表Ⅲ水样采集与保存/393
教学大纲(参考)/396
参考文献/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