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杂话》是朱自清先生专门讨论新诗的著作。对于新诗,作者相信意义的分析是欣赏的基础,故全书多从解诗出发,将新诗层层剥开,论及诗之动向、爱国诗、诗素种种、歌谣同译诗、诗声律等诸多方面,范围相当宽泛,并提出许多创见。书中所论,既是朱自清先生作为诗人的切身体会,又有作为文学研究者的独到精辟,加之文法的清隽缜密,于今日诗歌赏鉴,依然有指导之用。
一套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朱自清风格特色和思想精华的作品集
以权威版本为底本,阅读原汁原味的朱自清
精巧小开本,方便携带,随时随地感受阅读的快乐
前 言
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11月22日。曾祖父朱子擎原姓余,少年时因家庭发生变故而被绍兴同乡朱姓领养,遂由余子擎改名朱子擎。朱子擎成年后和江苏涟水花园庄富户乔姓人家的女儿成婚并定居于花园庄,儿子出生时,为纪念祖先而起名朱则余。朱则余就是朱自清的祖父,娶当地吴氏女生子朱鸿钧。朱则余在海州做承审官时,朱鸿钧一家随父亲在海州定居生活。在朱自清出生的第四年,即1901年,朱鸿钧到高邮邵伯(后归江都)做一名负责收盐税的小官,朱自清随同母亲一起到邵伯生活。1903年,朱则余从海州任上退休,朱鸿钧在扬州赁屋迎养,从此便定居扬州。1916年秋,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一年后转读本科哲学系,并于1920年5月毕业。大学读书期间,朱自清受新思潮的启发和鼓舞,积极参加文学社团,从事文学创作,并全程参与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大学毕业后的五年时间里,朱自清一直在江南各地从事中学教学和文学创作,结交了叶圣陶、俞平伯、郑振铎、丰子恺、朱光潜等好友,创作了大量的白话诗、散文和教学随笔,为开辟、发展新文学创作的道路,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和贡献。1925年暑假后,朱自清任清华大学教授,从此开始了一生服务于清华的道路。朱自清的学生季镇淮在纪念朱自清逝世三十周年座谈会上说:清华园确实是先生喜爱的胜地。新的环境安排了新的生活和工作。由于教学的需要,先生开展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对汉字、汉语语法、经史子集、诗文评、小说、歌谣之类,以及外国历史文学,无所不读,无不涉猎研究,注重新旧文学与中外文学的融合。而比较集中于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和当代文学评论。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朱自清生活的一个节点,随着清华大学的南迁,朱自清也一路迁徙,从长沙到南岳,再到蒙自,再到昆明,一家人分居几处,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入,国民党统治区的物价持续飞涨,朱自清家的生活也陷入了贫困,朱自清的身体健康水平日益恶化。但朱自清在写作、教学和研究中,依然一丝不苟,奋力拼搏,一篇篇散文和研究文章不断见诸报刊,一本本新书不断出版,表现了一个中国作家、学者的韧劲和自觉。
抗日战争胜利后,朱自清于1946年随着清华大学复员而回到北平,朱自清自觉地加入民主运动中去,在研究和写作中体现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立场。在贫病交加中,由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成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签名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朱自清在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了起来,表现了有骨气的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
朱自清一生所处的时代,是近代中国人民觉醒的时代,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巨大转折的时代,朱自清没有迷失自我,坚定自己的创作、研究和教学,培养了一大批正直的知识分子和社会建设人才,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化的巨大财富。
在朱自清别集编辑过程中,我们以1983年三联书店出版的《论雅俗共赏》、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陆续出版的《朱自清全集》、2011年岳麓书社出版的《语文零拾》《诗言志辨》《标准与尺度》中的部分篇目为底本,对于朱自清文章中的一些异体字和通假字以及原标点等予以照原样保留,比如,象底勒意那气分甚么晕黄等,特此说明。由于编者能力有限,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2022年8月
编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1932年回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并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陈武,江苏东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一级作家。长、中、短篇小说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作家》《十月》《钟山》《花城》《天涯》等杂志发表,共计500余万字。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等选载。出版各类文学作品三十余部。多次获得紫金山文学奖、花果山文学奖等文学奖项。策划了紫金文库回望汪曾祺名人与生活朱自清自编文集回望萧红回望巴金等丛书。
短诗与长诗
新 诗
唱新诗等等
论中国诗的出路
关于新诗歌的问题(给芙影的信)
选诗杂记
闻一多先生与新诗
今天的诗介绍何达的诗集《我们开会》
新诗的进步
解 诗
诗与感觉
诗与哲理
诗与幽默
抗战与诗
诗与建国
爱国诗
北平诗《北望集》序
诗的趋势
译 诗
真 诗
朗读与诗
诗的形式
诗 韵
附 录
《新诗杂话》原序
诗与公众世界(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