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顺着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进行,带进文学家的故事,同时揣摩他们当时的心境。书中引述文学家的诗文,对当时人物与政治进行褒贬,印证当时的时局变化。具体包括:帝国巨变中的诗人心境、开元盛世,雄心日千里、张九龄,今我游冥冥等。
《唐诗风云》序
帝国巨变中的诗人心境
大唐,天可汗的朝代,中国人的历史骄傲,壮盛、繁荣、绚丽,是吧!
但事实却不尽然。
首先是帝国的版图。帝国直辖治理的领土,跟我们的一般印象很不一样,原因就在“天可汗”是所有部族的可汗,因此草原部族只是名义上臣服。帝国基本上只管农业地区,而那道界线大致就是气象学的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天可汗的廓然大度,在国力强盛时不是问题,可是一旦国力衰退,就成为国防上的弱点。而国力衰弱,则是难以避免的。
自唐高祖李渊称帝到朱温篡唐,将近三百年。简单分成两部分,前一半是大唐盛世,天下太平,四夷宾服;后一半则藩镇跋扈,朝廷几无威信可言。前后的分水岭是唐玄宗的两个年号,开元与天宝,前者是巅峰,后者转趋向下,而转折点是安史之乱。这本书的涵盖区间,大致就是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那一段,前后一百多年。
唐朝留给中国人的,除了“天可汗”的骄傲,还有文学上的璀璨遗产——唐诗。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开始以科举取士。那意味着寒门士子可以通过考试求取仕进,因而唐朝的文学活力旺盛,唐诗之盛放毋庸赘言,唐人传奇更开启了后世小说家的门扉。然而,那些才华洋溢的文学之士,怀抱盛世理想,却处在动荡年代,周旋于军阀、权臣、朋党,乃至宦官之间,随时局而浮沉。他们的心境如何?
最著名的唐朝诗人当数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他俩的生平则刚好见证了大唐帝国由极盛而急转衰弱:出生于开元盛世,拜盛世之赐,得以游历四方,并且交游广阔,见闻广博。但是又经历一场大乱,造成他俩的颠沛流离,而那些颠沛过程,也丰富了他们的作品,这是当时诗人的“幸与不幸”。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对李白、杜甫的诗推崇备至,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少陵无人谪仙死”等名句。(李白被称为“谪仙”,杜甫自号“少陵野老”。)透过诗仙与诗圣的作品,感受文学家在变局中各个阶段的心境,绝对有助于我们感受当时的实际情况。
本书顺着历史的进行,带进文学家的故事,同时揣摩他们当时的心境。书中引述文学家的诗文,对当时人物与政治进行褒贬,印证当时的时局变化。
公孙策
公孙策,本名陈哲明,台湾知名专栏作家,喜欢以史为鉴。曾任“中时报系”记者、主任、副总编辑,台湾《新新闻周刊》总经理、副总编辑。代表作有《公孙策说名句故事》《公孙策说唐诗故事》《史记经典100句》《战国策经典100句》等。
序·帝国巨变中的诗人心境
第一篇 ·安史之乱
1.开元盛世·雄心日千里
2.张九龄·今我游冥冥
3.李林甫重用蕃将·天子非常赐颜色
4.白手还山·天子呼来不上船
5.野无遗贤·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6.范阳兵变·渔阳鼙鼓动地来
7.双城忠烈·睢阳齿,常山舌
8.潼关失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9.马嵬兵变·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10.太子即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1.李泌与房琯·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12.上皇回京·百官何日再朝天
13.流放获赦·轻舟已过万重山
14.生死见真情·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15.老骥伏枥·孤凤向西海,飞鸿辞北溟
16.大乱平定·青春作伴好还乡
17.落花时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二篇·藩镇割据
18.逼反仆固怀恩·殿前兵马破汝时
19.河北诸镇·红线盗合
20.泾原兵变·聂隐娘
21.李锜与杜秋·劝君莫惜金缕衣
22.宰相遇刺·还君明珠双泪垂
23.雪夜入蔡州·四夷闻风失匕箸
24.碑文惹风波·雪拥蓝关马不前
第三篇·牛李党争
25.临江之麋柳宗元·江流曲似九回肠
26.元稹身不由主·曾经沧海难为水
27.杜牧潇洒不羁·十年一觉扬州梦
28.白居易左右不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29.刘禹锡我行我素·前度刘郎今又来
30.李商隐怀才不遇·一生襟抱未曾开
尾声·落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