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2021—2023年作者的主要观点。过去3年,既是抗击疫情的过程,也是企业进行高质量转型的过程,还是在三重压力下企业艰难复原发展的过程,因而书中主要内容就与攻坚克难、稳健经营、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并鲜明地体现出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收获和经验。本书的内容和观点集中在企业的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上,同时对有效创新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等也做了论述。
本书提出了稳健经营的新经营思维模式,指导企业家树立战略性平常心态,正确地看待困难,渡过难关。
作者深耕企业40年,担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以来,深入不少上市公司和央国企调研,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书中的观点都是来自实践的,是有场景、动感的,书中介绍了一些解决困难的方法,旨在帮助处于困难中的企业家调整心态、顶住压力,也为年轻一代企业家插上路标、出谋划策,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稳健经营》 这本书主要涵盖了2021—2023年我的一些主要观点,共选取了50篇文章,来源于我发表的文章、参加活动的演讲和讲座交流等,是继《企业心语》《新机与新局》之后的又一本文集形式的书。
过去的3年,包括全球疫情不断反复的2021年、我国对疫情实施常态化防控的2022年、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2023年,我们都是在艰辛中度过的。疫情防控的压力和经济上的三重压力,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但正是在这种困难下,我国企业顶住压力,取得了不少成绩,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作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我在这3年中也深入不少上市公司和央国企进行调研,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建言献策;我也在清华、北大等高校与商学院的企业家学员们进行一些交流,为他们做一些指导。我感觉,虽然不像以前做央企领导者那样在企业一线亲力亲为了,但作为一名企业的老将,我有责任帮助企业家,尤其是年轻一代企业家,为他们出谋划策。因此,这本书里既收录了我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观点,也收录了我对国企改革的一些建议,还有我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的一些研究。应该说,书中所有观点都是来自实践,是有场景、动感的。这本书虽然是以文集形式呈现的,但无论从内容还是观点来看都是比较丰富的。
过去3年,既是抗击疫情的过程,也是企业进行高质量转型的过程,还是在三重压力下企业艰难复原发展的过程,因而书中主要内容就与攻坚克难、稳健经营、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并鲜明地体现出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收获和经验。虽然这些文字出自我之手,但所有经历过这段时光的企业人士,都会在文字中找到共鸣和心声。
“稳健经营”这个书名来自我2022年的一场新年演讲,因为在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抗击疫情的压力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稳中求进,做到先不败而后求胜,但对于经历了高速发展、仍在惯性思维中的中国企业家们来讲,做出这种心态的调整是很不容易的。因而,这本书的内容和观点集中在企业的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上,同时对有效创新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也做了些论述。我国领导人提出进入新常态已经10年了,但仍有一些企业家没有树立战略性平常心态,总是留恋过去挣大钱、挣热钱、挣快钱的时代。这本书也有不少篇幅是指导企业家克服这些惯性思维,建立稳健经营的新经营思维模式的,毕竟以前那种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在当前的情况下,我觉得企业家的心态和状态十分重要。心态上,既要有一颗平常心,务实达观,也要有一颗进取心,稳中求进;状态上,不能选择躺平,而是要弘扬企业家精神,越挫越勇。其实企业家的使命就是解决困难。这本书也给大家介绍了一些解决困难的方法,相信对大家也会有用。
由于我本人长期在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书中的内容反映了我的这一特点,会对一些事情讲得具体些,而缺少系统性理论,这可能是这本书的局限吧。我总说,我哪里会写书,这句话并不是我的谦逊之辞,而是我对自己的认知。我也常说,我的书不是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也是讲的这个道理,希望获得读者的理解。
这本书的整理过程中,中企研的李秀兰、李倩同志,中国财富出版社的杜亮同志等付出了辛苦努力,中国财富出版社对本书的编印也做了精心安排,在此对大家表示感谢。这本书还有一大亮点,就是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同志写了推荐序。李会长曾任深圳市市长,后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任副主任,退休后65岁时创立了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他做会长近20年,一直全身心地做中小企业的培育工作,为大家排忧解难,其中不少中小企业已发展成为绩优的上市公司。他为本书写序让我充满感激和敬意。最后,也要衷心感谢喜欢我的读者们,是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使我完成了这本书的编写,谢谢大家!
宋志平
管理工程博士,我国著名经营管理专家,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他曾担任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党的十五大和党的十八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劳动模范,荣获“中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财富》CEO终生成就奖”“石川馨−狩野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卓越贡献企业家终身成就奖”“中国杰出企业思想家”等多项殊荣。
宋志平是我国著名的企业家、企业改革家和企业思想家,他深耕企业40年,始终奋战在企业改革的最前沿,创造了大量鲜活的企业管理和改革经验。他在同时出任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董事长期间,带领两家企业双双跻身世界500强。宋志平在推动国企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他的远见卓识得到企业界广泛认可和尊重。
第一篇 资本的力量
01 资本的力量 / 003
02 发挥自律管理职能,全力支持北交所发展 / 012
03 资本市场助推“新经济”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 016
04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 020
05 建设高质量上市公司,为中国式现代化做贡献 / 026
06 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价值创造能力 / 030
07 ESG与上市公司质量 / 038
08 立足新发展理念,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 043
09 强化公司治理,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 048
10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 052
第二篇 企业的改革
01 以深化改革的新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的新征程 / 061
02 中国式现代化与国企改革 / 069
03 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双向赋能相互成就 / 078
04 共同富裕和国企改革 / 085
05 共同富裕下的共享企业建设 / 089
06 让企业成为共享平台 / 095
07 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098
08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 110
09 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 120
10 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为活跃资本市场做贡献 / 125
第三篇 从管理到经营
01 三精管理——做企业的硬功夫 / 135
02 管理也是硬道理 / 144
03 管理教育重要的是“知行合一” / 152
04 迈向公司治理新时代 / 159
05 从管理到经营 / 167
06 企业的并购与整合 / 175
07 做有效经营者的五个关键 / 180
08 变局下的经营之道 / 185
09 强化管理,稳健经营 / 203
10 如何破解行业内卷 / 211
第四篇 高质量发展
01 新赛季下的企业发展 / 217
02 低碳时代的企业战略调整 / 226
03 当“水泥”遇上“鼠标”——数实融合下的企业新机遇 / 231
04 培育我国企业的综合优势 / 239
05 跨越周期,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 243
06 迎接中国品牌新时代 / 249
07 怎样做专精特新企业 / 257
08 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 / 263
09 用新的增长极带动经济预期 / 269
10 努力建设制造强国 / 274
第五篇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01 创新的逻辑 / 283
02 企业创新的五种模式 / 288
03 科技是企业创新的核心要素 / 294
04 科技创新的底层逻辑 / 297
05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 302
06 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 306
07 企业领导力建设 / 316
08 企业家的特质 / 327
09 克服焦虑,务实达观 / 333
10 拥有好心态、好状态,建设好生态 / 340
过去做企业我们讲得比较多的是情商、智商,这几年讲得多的是逆商,就是大家应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做企业不会像“过五关斩六将”那样顺利。说是“马到成功”,其实马到了也不一定成功,往往需要艰苦困难的工作才能最终取胜。对每个做企业的人来说,如何保持务实达观的心态、积极正面地看问题至关重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
有人问我过去是否遇到过困难,我说经常会遇到困难。我在北新建材当厂长时就遇到过不小的挫折,主营的石膏板产品面临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压力,价格从每平方米12元降到6元,拦腰一斩,很多产品积压在库里。那段时间我经常凌晨4点多就醒了,压力很大。后来,市场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北新建材的产品因为质量好,非常适合中国的施工单位,在市场竞争中就把跨国公司打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要坚持,坚持到最后关头,可能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正如毛主席说的“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建材在香港的股价从40港元掉到1.4港元,我当时任中国建材的董事长,压力很大。我知道当时企业的利润很高,只是市场上有些机构卖空,企业本身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鼓励大家坚定信心,共渡难关。金融危机过后,企业的股价又有了回升。这几段经历给我启发很大,我们的企业是一路克服困难才走到今天的。因此,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的态度,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解决困难得靠我们自身努力。这也是企业家的本能和企业家的精神所在。谁都不愿意有困难,但又要珍惜困难,既然困难来了,我们就不能当“鸵鸟”回避,而是要积极面对、思考。这样一来,企业解决困难的过程也可能变成一段很有意义的经历。
疾风知劲草,企业需韧性
我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不久被提拔为工厂的实验室主任。我当时很年轻,还没有很多工作经验。虽然自己对工作有冲劲、有干劲,但没有太大的耐心。领导看到这一点,就给我写了一个“韧”字,这个字指导了我大半生。我对“韧”字是很有感触的,对年轻一代企业家来讲,这个字确实也非常重要。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听到“韧性”这个词,比如产业链、供应链讲韧性,资本市场也讲韧性,我们常讲要打造“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企业的格局和能力》,其中能力是指企业特殊的能力,并不是指普通的经营能力。因为企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特别艰难的时刻,这时需要一些特殊的能力。企业的能力分为四种,分别是应对力、抗压力、复原力和免疫力,也就是企业能不能对抗风险,能对抗多大的风险,困难过去后企业多久能恢复,能不能总结经验预防下一次危机。
记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格林斯潘讲过一段话,像这样的危机要经历很多次才能有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当时大家听后觉得似乎有点耸人听闻,今天回过头来看,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后来我们又遇到了SARS、汶川大地震等多次危机,现在正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危机是不确定性下确定的事情。做企业的道路一定不是平坦的,必然会碰到危机。虽然危机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它既然发生了,我们就要把它当成重要的课堂。在应对过程中,我们要争取总结、学习更多的经验。其实,每次危机来临时,有一些企业倒下了,但也有一些大企业的崛起,正是由于某一次危机中它们胜出了。因此,企业家要在这些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锻炼好自己的心力,也就是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