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法鲁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典文献学和中国文化史,侧重古代音乐舞蹈研究,在古代音乐与文学交叉领域的研究有突出贡献。其研究方法注重古文献资料与古文物资料、社会调查资料的结合,以及中国材料与外国材料的结合。本书选编阴法鲁先生以古代音乐文学为核心的代表论文二十余篇,力求全面展示其在古代音乐与文学交叉领域研究的杰出成就。
阴法鲁(1915—2002),字少曾,山东省肥城县人,著名古典文献学家和音乐舞蹈史专家。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39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42年昆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首届研究生毕业。历任华中大学(迁滇)副教授;中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市音乐舞蹈协会副主席、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诸职。主要论著有《唐宋大曲之来源及其组织》、《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 (与杨荫浏先生合著)、《从敦煌壁画论唐代的音乐和舞蹈》、《关于词的起源问题》等,论文结集为《阴法鲁学术论文集》。此外还参与中华书局本廿四史的校点,并主编有高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文化史》。
那些日渐清晰的足迹(代序)
前言
学习整理中国古代音乐史料小记
《乐记》试论——读吕骥同志《乐记理论探新》札记
“六律六吕”与“六律六同”
汉乐府与清商乐
霓裳羽衣曲
隋唐时期的“文康乐”
南北朝至唐代佛教寺院的音乐活动
唐宋大曲之来源及其组织
从敦煌壁画论唐代的音乐和舞蹈
从音乐和戏曲史上看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利玛窦与欧洲教会音乐的东传
中国古代音乐史料杂记三则
西藏音乐资料见闻札记
《诗经》中的舞蹈形象
《诗经》乐章中的“乱”
《商颂》的《那》篇和《烈祖》篇初探
中国古代诗歌中唱和形式
关于词的起源问题
姜白石歌词十七首今译
古文献中不同语言的译语校注问题
敦煌唐末佚诗所反映的当地状况
唐代西藏马球戏传入长安
阴法鲁先生学术年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