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编者参考国内同类教材,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并借鉴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与成果编写而成的。
本书考虑到课程学时压缩,在内容编排上尽量做到既完整全面,又简洁实用,突出应用。全书共分七章,在讲解测量技术基础,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与检测,孔、轴检测与量规设计基础的基础上,结合常用连接件将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教材知识。
本书可作为一般高等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遵循教指委相关指导文件和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规律编写而成。践行四新理念,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机械的精度设计与运动设计、强度设计一样,已经成为机械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保证机械产品质量好、成本低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相关课程成为高等院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联系机械设计课程与机械制造类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其内容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本书主要面向应用型高等院校,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不过度强调理论的深度和难度,突出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特色,契合高等院校教材建设目标,适应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迅速发展的趋势,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书内容紧凑、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注重基础、突出应用、脉络清晰,既便于教师授课,又便于学生自学。本书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并对其规定和应用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借助于比较熟悉的典型零件,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与检测等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本书是编者参考国内同类教材,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并借鉴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与成果编写而成的。本书可作为一般高等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考虑到课程学时压缩,在内容编排上尽量做到既完整全面,又简洁实用,突出应用。全书共分七章,在讲解测量技术基础,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与检测,孔、轴检测与量规设计基础(第二、三、四、五、六章)的基础上,结合常用连接件将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第七章),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教材知识。本书由于雪梅、卢龙主编并统稿,由杜玉玲、李同清、左立杰任副主编,冯立超、杨庆洪、朱文亮、刘卫生参与编写。本书由张南乔教授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相关技术文献和资料,在本书出版之际,向有关专家和单位表示由衷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高等院校教师
前言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互换性概述2
第二节零件的加工误差和公差3
第三节标准化和优先数系4
习题6
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7
第一节概述8
第二节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8
第三节测量方法与计量器具12
第四节测量误差15
第五节各类测量误差的处理18
第六节等精度测量列的数据处理22
习题25
第三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6
第一节基本术语及定义27
第二节尺寸公差带与配合的标准化33
第三节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39
第四节大尺寸公差带与配合44
第五节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45
习题46
第四章几何公差与检测47
第一节几何公差的研究对象及其分类48
第二节几何公差的符号及标注49
第三节几何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及解释57
第四节公差原则72
第五节几何公差的选择81
第六节几何误差的评定85
习题87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与检测90
第一节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91
第二节表面粗糙度的评定92
第三节表面粗糙度的选用95
第四节表面粗糙度的标注98
第五节表面粗糙度的检测102
习题105
第六章孔、轴检测与量规设计基础106
第一节孔、轴实际尺寸的验收107
第二节光滑极限量规111
第三节功能量规118
习题124
第七章常用连接件的公差与检测125
第一节单键、花键的公差与检测126
第二节普通螺纹结合的公差与检测134
第三节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148
第四节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精度及检测153
习题172
附录174
参考文献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