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 自然科学基础》明确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预估在未来几十年,所有地区的气候变化仍将加剧,极端天气现象日益频繁
出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政策改革与创新加速,全国生态环境治理总体上得到很大改善,生态环境政策体系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动力机制。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十三个方面重大成就之一进行总结概括,并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朝着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由此继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改革与创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生态环境基础。
打破发展与保护对立的束缚,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立生态文明就是为人类造福的新理念。生命起源于自然,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水气土等污染防治相关法律及排放限值等相继修订,切实反映了环境质量改善现实要求。黑臭水体治理在切实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与此同时,技术的发展创新也在不断进行,新理论不断地填补基础理论的空白。例如,脱氮除磷新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深度处理、膜处理等新理论、新技术已广泛用于污(废)水处理中。而当前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基本上还是固守着经典的基础理论实验,因此,出现了当前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的教学与新技术新理论存在脱节的问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基础理论的支撑,因此不应该出现厚此薄彼的问题,基础理论重要,新技术同样重要,两者应该同时都要重视。
当前,实验教学与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不够接轨; 实验教学方法基本为验证性、单因素实验,较少考虑多因素设计、多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以及学校教学特色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实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陈旧,且与理论教学和工程实际脱节,不利于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论学习和工程技术知识的传授。
实验教学中,
需要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此改革、创新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已非常急迫。为此,编者编写了此实验教材,以期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
本书编写重视经典理论的传承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实验包含与污水相关参数的一些监测实验,如硬度的测定、残渣的测定、凯氏氮的测定、磷的测定、有机碳的测定等; 还包括传统的经典水污染实验,如悬浮物的沉淀实验、混凝沉淀实验、离子交换实验、活性污泥特性测定实验、污泥比阻测定实验、动态和静态活性炭吸附有机物实验、厌氧消化实验、曝气充氧实验等; 再就是包括一些比较成熟的新的技术实验,比如,高级氧化实验、膜生物反应器实验、光催化降解实验等内容; 同时兼顾了与污水相关的微生物实验,把一些成熟的新理论技术引入书中,例如,利用Biolog法测定分析废水中微生物代谢特征,微生物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的复配,并加入了污水中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全书包含了化学、物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各种主要理论和工艺技术实验,涉及了水污染控制工程常见分析项目及其仪器、设备的使用,涵盖了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的重要教学内容和工程技术要点,注重与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无缝衔接。因此,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材。
本书第一章和第四章由潍坊学院郑师梅博士、王林同教授、陈刚博士、杨金美博士、台夕市教授和潍坊水利水质检测有限公司李智华
高级工程师编写; 第二章由潍坊学院郑师梅博士、刘莹博士和王元芳博士编写; 第三章由潍坊学院耿启金教授和刘莹博士编写; 第五章由潍坊学院郑师梅博士、王元芳博士,潍坊市人民医院汤善芳副主任护师、殷月慧副主任医师和王延栋副主任医师编写。全书由潍坊学院郑师梅博士、王元芳博士和台夕市教授负责统稿。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潍坊学院教材科和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和潍坊市人民医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本书得到潍坊学院潍院学者建设工程项目、潍坊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重点学科、潍坊学院绿色催化新材料的分子模拟及合成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7MB057)资助。
由于编者时间和水平有限,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23年5月
第一章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第一节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的目的
第二节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的要求
第二章水样的采集、保存及预处理
第一节水样采样点位的布设
第二节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第三节水样的预处理
第三章数据处理与实验分析
第四章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实验一水中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二水中固体物质的测定
实验三水中铁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水中磷的测定
实验五水中叶绿素的测定
实验六水中凯氏氮的测定
实验七水中总有机碳的测定
实验八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实验九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十成层沉淀实验
实验十一平流式气浮实验
实验十二活性污泥性质测定实验
实验十三废水可生化性实验
实验十四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十五活性污泥法动力学系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十六氧传递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十七污水厌氧消化实验
实验十八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的生物处理
实验十九混凝实验
实验二十离子交换软化实验
实验二十一降膜式光催化降解活性染料实验
实验二十二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实验
实验二十三陶粒吸附活性染料的性能与动力学分析
实验二十四静态活性炭吸附实验
实验二十五动态活性炭吸附实验
实验二十六化学氧化法去除有机废水实验
实验二十七污泥比阻的测定实验
实验二十八普通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实验
第五章与污水相关的微生物实验
实验一微生物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的复配实验
实验二微生物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实验
实验三藻类生长抑制实验
实验四发光菌的毒性测试
实验五污水中新冠病毒的检测
实验六水中总大肠杆菌群数的测定
实验七水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实验八废水微生物代谢特性分析
实验九活性污泥的培养
附录一物理、化学及生化分析指标的保存技术(据HJ 4932009《水质采样样品
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附录二生物、微生物指标的保存技术(据HJ 4932009《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
管理技术规定》)
附录三放射学分析的保存技术(据HJ 4932009《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
技术规定》)
附录四大气降水样品的保存(据GB/T 13580.21992《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与
保存》)
附录五氧在蒸馏水中的饱和溶解度
附录六总大肠菌群检数表
附录七环境生物类实验用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八革兰氏染色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