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真诚、真挚、真实:永远是现实主义
创作的法宝
个人认为小说精彩与否,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二是情感真挚动人,别有光彩。但除了精彩、有趣,从鲁迅先生写出第一篇《狂人日记》开始,小说就被赋予了除却讲一个好故事外,更重的责任反映现实。青年作家刘紫薇的长篇小说《性价比》不仅做到了讲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且让人读过之后,掩卷沉思。
与大部分作者对当下避而不谈将视线转移至古代或未来不同,刘紫薇大胆地将笔触伸向了现代。《性价比》描写的是当下,写当下都市青年女性的婚恋观,写她们对情感与事业的抉择,写她们的所思、所想、所感。笔力或许略有不足,但无疑说出了大多数青年女性的心声。
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表达也越来越呈现口语化的倾向,随之而来的是过度的虚构与美化。网络信息爆炸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作品,日新月异的表达形式,非但没有让大家认清现实,反而使得现实与虚构的界限更加模糊了。
《性价比》的亮点在于,它用一个虚构的外壳,包裹了一个现实主义的内核。一对双胞胎姐妹不知彼此的存在,机缘巧合的相遇,从相互不理解,到彼此扶持成长,奇遇式的剧情编排,偶然之中又充满着命运般的必然。小说语言诙谐幽默,登场人物虽多,但都令人印象深刻,相信这得益于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在主题方面,《性价比》着眼于近年来大众聚焦的子女不婚不恋问题,直击现实的痛点。虽然凌家姐妹是故事的核心,但得益于本书的群像描写,我们不只看到了一对姐妹所代表的价值观,同时也看到了被功利性所蒙蔽的情感世界。
我认为这部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愿意借由自身经历剖析90后这一代的女性所面临的处境。我认识的部分女性,在这样一个年龄,尚且沉浸在灰姑娘童话式的滤镜当中,幻想属于她们的爱情奇遇。作者却不同,文中金句频出,人无法拯救别人,也无法被别人拯救,只能自救体现出超越这一年龄段的深刻思考。
《性价比》贵在真诚,它赤裸裸地将当代中青年女性婚恋的现状摆在了大家眼前。真诚、真挚、真实,永远是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法宝。从这部作品中,我能够体会到作者对于文学的热爱,以及对世情的关切。文学的本质是表达,是记录时代,是让人能够在作品中体味自己不曾体会过的人生。
我曾和作者私下交流过,她说从十六岁开始写网文,到如今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如此漫长的岁月,她从未后悔以笔为剑投身这文学的战场。六年前,她写长篇小说《胡不归》,源于她四年半的海外留学经历,她想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留学生活。
《性价比》聚焦女性婚恋的困局,代无数需要向长辈们解释却不知如何开口的晚婚不婚女性说出自己的处境。十余年的笔耕不辍,两部实体书,每部四五年的创作周期,我想,足以证明作者对读者的诚意和不忘初心。
在阅读《性价比》这部小说期间,我也时常会想起四十多年前的自己,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在课堂上偷偷看小说的情景,重温当年那种对于文学的感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期待刘紫薇的新作。
现作此序,愿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文学创作中来。
原《中华读书报》总编辑王玮
后记
这本书起草于2019年,时隔四年成书,数易其稿,感慨颇深,此篇权作小结。
作为一个偏爱现实主义题材的作者,我一直推崇文学创作要言之有物,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和绝大多数著书立传的前辈们相比,我太年轻,人生阅历不足也还罢了,阅读量也远远不够。但我始终认为,人在每一个人生阶段所要面对的问题大相径庭,待到成熟之后,或者多年后再来写年轻时候的事,明悟更多,但是心境却截然不同了。
我的创作理论说来稚嫩,大略可以总结为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主题。在我人生奔三又越过三十的这五年间,作为一名女性,职业不论,我和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女性朋友一样,面临着婚嫁生子等一系列问题。个人认为女性视角下事业和爱情的抉择,是不论哪个时代的女同胞们都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事实上,下定决心写这本书对我个人来说绝非易事。和绝大多数在情感方面有着卓越创作天赋的女性写手不同,感情于我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甚至,由于女性创作者在圈内经常遭遇到某种天然的歧视,很容易被贴上只会写言情小说的标签,导致我一度非常排斥在我的作品中提及与情感相关的主题。一方面,这局限了我的创作;另一方面,也使得我过往的作品呈现出一种避谈感情,强装理性的破碎感。
我一直排斥着,直到一篇艺术历史学的论文《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琳达·诺克林著)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使我意识到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排斥自己与生俱来的感性天赋,也非强行拔高一些言过其实的作品自我安慰;而是,在此基础上,探寻如何深入浅出地让大家认识到,言情感情从来不只是表达感情本身这么简单。尤其是,谈到感情,往往也离不开对事业、家庭、环境,以及男性凝视的表述。
关键的问题不在于选题,而在于选题背后,是否能从历史的、社会的、心理的、经济的、人性的层面去剖析问题的本质。性价比这一标题是我苦思良久的结果,不只是因为它精准概括了两性关系下男女各自的价值追求,也是因为它从经济和心理层面解释了现在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一位文学前辈曾和我说过,小刘你要警惕,要在创作中避免自己使用已经看破一切的上帝视角。这样一来,你会缺乏同理心,会以自身价值观去贬损角色,并无法展现他们因各自情况不同而提出的差异性观点。我深以为然,将该语录放入手机内时刻自勉。
我爱写群像,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现社会百态。有态度的是角色,而非作者本人。我认为作者的灵魂应该分散在诸多的观点当中,而非找到某个角色(主人公),为自己代言,借此向读者说教。
这部作品探讨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究竟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为什么恋爱结婚这么困难?为什么那么多闪婚闪离?我相信读过这部书,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答案。选择用幽默和相对通俗的方式来呈现这本书,一来和我性格有关,二来我不想以说教的方式去谈论一个每人心里都有潜在答案的东西。
无论如何,这本书最后能出版我心怀感激。感谢您打开此书,并一直读到此页。看到我这点浅见,看过这本书,能会心一笑,心有所悟,这一切努力便也值得。
最后的最后,感谢在出版期间给予支持的各位编辑、老师、前辈、家人、朋友以及在创作过程中出谋划策、助我精进的同僚们。
202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