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国家的法律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所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法律的不断修改纂订。因为,与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现实生活和法律所调整的对象相比,立法者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和立法技术总是有限的,“谁在起草法律时就能够避免与某个无法估计的、已生效的法规相抵触?谁又可能预见全部的构成事实,它们藏身于无尽多变的生活海洋中,何曾有一次被全部冲上沙滩?”因此,为了保持与社会生活的适应性,法律就需要不断地修改,以便更好地发挥其规制社会生活的目的。自1996年对《刑事诉讼法》、1997年对《刑法》进行了全面的集中修订后,全国人大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司法实践的迫切要求,针对带有普遍性的、突出的而又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以修正案、决定、立法解释等方式陆续对修订后的《刑法》、《刑事诉讼法》进行了若干次的修改纂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亦不失时机地对刑事审判中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频频做出司法解释。
丛书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刑法的特征
第三节 刑法的机能
第三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第三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
第四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第四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丛书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刑法的特征
第三节 刑法的机能
第三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第三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
第四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第四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五章 犯罪概念
第一节 犯罪概念简述
第二节 我国刑法的犯罪概念
第六章 犯罪构成概说
第一节 犯罪构成理论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犯罪构成的概念
第三节 犯罪构成要件
第四节 犯罪构成与刑事责任
第五节 犯罪构成的意义
第七章 犯罪客体
第一节 犯罪客体的概念、意义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
第三节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第八章 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 危害行为
第三节 危害结果
第四节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第五节 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性要件
第九章 犯罪主体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第二节 刑事责任能力
第三节 刑事责任年龄
第四节 犯罪的特殊主体
第五节 单位犯罪
第十章 犯罪的主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内容
第二节 犯罪故意
第三节 犯罪过失
第四节 意外事件
第五节 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第六节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第十一章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第一节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概述
第二节 正当防卫
第三节 紧急避险
第四节 其他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第十二章 犯罪停止形态
第一节 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第二节 犯罪既遂
第三节 犯罪预备
第四节 犯罪未遂
第五节 犯罪中止
第十三章 共同犯罪形态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第十四章 罪数形态
第一节 罪数判断标准
第二节 一罪的类型
第三节 数罪的类型
第十五章 刑罚概说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
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
第十六章 刑罚的体系
第一节 刑罚体系概述
第二节 主刑
第三节 附加刑
第四节 非刑罚处理方法
第十七章 刑罚的裁量
第一节 刑罚裁量概述
第二节 量刑情节
第三节 累犯
第四节 自首与立功
第五节 数罪并罚
第六节 缓刑
第十八章 刑罚的执行与消灭
第一节 刑罚执行
第二节 刑罚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