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前一部作品《沙漠中从不堵车》的十年之后,作者穆萨与对非洲情有独钟的旅行者娜塔莉·瓦乐哈·姬尔共同组织了“心灵沙漠之旅”活动。来自法国参与此次活动的志愿者们,他们中有成功职业人士、退休者、企业老板,伴侣,孩子也参与进来。
途经法国、西班牙、摩洛哥、毛里塔尼亚,最后抵达马里,经过8500公里的旅程,穆萨将引领他们感受图阿雷格族人的游牧生活。感受本族文化,体会游牧民族的生活之美,聆听图阿雷格人为自由之战吹响的号角。
简单纯粹又意蕴悠长的难忘旅程深深打动着旅行者们,9岁的巴斯提昂(Bastien)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原来在沙漠中也有人”。
最美的旅行不是别的,正是通往人类内心深处的旅程。 感受非洲与沙漠之美,感受马里游牧民族图阿雷格族人的生活与本族文化之美 聆听图阿雷格人为自由之战吹响的号角。
穆萨·阿格·阿萨黑德:一名来自非洲马里北部的图阿雷格族人,管理学博士。是一名发展与交流顾问,“心灵沙漠之旅”创始人,在法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做过记着。也是法国和马里两国间组织——“沙漠学校”的创始人和校长,曾著书《沙漠中从不堵车》,并与人合著《大漠孩童》,均由复兴出版社(Renaissance)出版。
娜塔莉?瓦乐哈?姬尔:是一名心理学家,她同时是“心灵沙漠之旅”的负责人,八年来一直致力于帮助马里北部的游牧民族改善生存状态。
第一部分 作者:穆萨·阿格·阿萨黑德
第一章 我的两个世界
一个能够放空自己的人,可以摒弃金钱利益的诱惑,从忙碌的生活中淡然抽身,停下脚步守护内心世界的财富。
第二章 囚禁中的逃亡
人生没有捷径。为了幸福地生存,我每天都在与生活斗争,不仅要做自我规划、还要放空心灵。
第三章 我的旅程
我从不疲惫,随时准备出发。旅程中我从未感到流浪的辛酸,因我始终知道自己来自何处,去向何方。
第四章 让·梅赫墨兹的建议
所谓的社会阶层只有一种,其丈量的尺度就是人的品质。"
第五章 巴卡利·匹奥尼耶的箴言
遇到重大选择应向你信任的长辈征询意见。不要忘记图阿雷格族圣人的遗训,坐着的长辈比站着的年轻人看得远。
第六章 生活中的小事
停下脚步,随心所欲。跟随直觉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关怀他人不需要更多理由。与朋友快乐地聚餐聊天。投身未知的旅程。停止思考的同时就为自己打开了未知之门,让生活重新获得它应有的权利。最美的旅程不是别的,正是通往人类自己内心深处的旅程。
第七章 蒂拉,哭泣的心
第一部分 作者:穆萨·阿格·阿萨黑德
第一章 我的两个世界
一个能够放空自己的人,可以摒弃金钱利益的诱惑,从忙碌的生活中淡然抽身,停下脚步守护内心世界的财富。
第二章 囚禁中的逃亡
人生没有捷径。为了幸福地生存,我每天都在与生活斗争,不仅要做自我规划、还要放空心灵。
第三章 我的旅程
我从不疲惫,随时准备出发。旅程中我从未感到流浪的辛酸,因我始终知道自己来自何处,去向何方。
第四章 让·梅赫墨兹的建议
所谓的社会阶层只有一种,其丈量的尺度就是人的品质。"
第五章 巴卡利·匹奥尼耶的箴言
遇到重大选择应向你信任的长辈征询意见。不要忘记图阿雷格族圣人的遗训,坐着的长辈比站着的年轻人看得远。
第六章 生活中的小事
停下脚步,随心所欲。跟随直觉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关怀他人不需要更多理由。与朋友快乐地聚餐聊天。投身未知的旅程。停止思考的同时就为自己打开了未知之门,让生活重新获得它应有的权利。最美的旅程不是别的,正是通往人类自己内心深处的旅程。
第七章 蒂拉,哭泣的心
我的家乡是母系氏族社会,女人对我们来说无疑是珍宝。我来到欧洲是为了宣传和平,播种幸福。我愿为她的心中注入一缕阳光,照亮前面的道路,而没有丝毫私欲。
第八章 久违的战歌夫人
最好的旅行是能够为了充实自己而旅行,它延展了生活的纬度,充实了我们的头脑,我要给战歌夫人打个电话报告一下近况,已经五年没有与她聊天了。听到我的见闻,了解到我在法国的近况,她一定会感到很惊喜吧。
第九章 巴黎的面包
这个夜晚我学到了些有关法国美食鉴赏的知识,当然主要是巴黎的面包。我首次意识到原来一种食物可以高贵到成为世界的中心。
第十章 悲惨的结局
如果把物质生活比喻成探险队,人的良心就是探险队的向导。没有了良心就像没了向导,
第十一章 与天使共舞
当人们懂得享受它的时候,时间应当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存在。这个道理是发达国家需要向落后地区学习的重要一课。
第十二章 时间的价值
大漠人拥有的最大财富是时间和空间。时间让我们有机会与爱的人共同分享生命,生命的每一分钟何尝不是一种馈赠呢?
第十三章 电波中的声音
声波拉近了灵魂之间的距离,一丝一缕织出一张网,脆弱又如此完美。我也在编织着自己的网,我也许已经成为了这张网的一部分。我爱记者这份职业。
第十四章 滴水难满瓶
在欧洲,水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人们可以随意浪费它。而在非洲却弥足珍贵,是生命之源。
第十五章 世界的突变
在选择跟随别人的步伐前一定要聆听自己内心的想法。
第十六章 写给世界上的所有母亲
我们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对母亲的回馈,感谢她们赐予我们生的机会和履行命运的能力。
第十七章 我勇敢的父亲
"做勇敢、高贵的人,勇斗饥渴,心怀感恩。"
--图阿雷格族箴言
第十八章 寻找真我
我们在制造空虚和寂寞,我已经感觉到了,这人头攒动的城市比大漠更加荒芜。
第十九章 从土地到沙丘
只有人的观点和感受才是唯一可以彰显思想自由的东西。
第二十章 沙漠玫瑰
人们把爱情分成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爱。情侣相爱和分开的速度比高铁还要快。我个人的观点是认为这些情侣缺乏感情基础。人们总是在谈一见钟情和爱情火花,很少有人欣赏爱情的健康和庄重。我认为爱情意味着节制、平和、耐心和奉献。
第二十一章 让·保罗的涅槃之路
队员让·保罗著文
如今我意识到,唯一的隐私就个人思维的私密性。
第二十二章 最后几公里
我就像是一个归家的幸福孩童一般念叨着。这一刻意味着我们沙漠之旅的结束,却是你我心灵之旅的开始。是的,我们即将停下脚步。但终点,往往是另一个起点。
第二部分 作者:娜塔莉·瓦乐哈·姬尔
第一章 行李中的幸福锦囊
旅行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通过旅行他们会认识到自己在世界上并不孤单,人类种群正如阿兰·苏雄所唱的那样,是重感情的生物。贫富只是衡量人的一个浅层标准,更重要的是人的品质。
第二章 三个游牧人
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作为"一个人"存在并不能满足我们全部的好奇心,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有人性的存在方式。
第三章 做个行动派
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难描述。但是我们的旅行却证明了相反的道理。除去了一切表象,只剩下大自然的语言和人类精神共同谱写出一首邂逅的赞美诗。
第四章 小小旅行家
队员巴斯蒂昂·嘉禾比奥·瓦乐哈·姬尔著文
我要告诉他怎样坚强面对疼痛,怎样在暗夜独自行走也不害怕传说中的恶灵。
第五章 美丽的非洲
非洲是一片泪与笑交织的土地,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同我们一样的旅行者永远只可能是过客。西方人只是爱着快乐的那个非洲,而不是受疾病困扰的非洲。
第六章 露营
在没有墙壁也没有帷帐的星空下露营,可以乘着清风,枕着星光安然入眠。空中金色的光群缓缓向西方移动的奇景令人心醉。我向你们保证,这是普天下最不寻常却又最便宜的套房。
第七章 塔博耶
首次来到塔博耶的人很难相信这个城市曾经一度与世隔绝。如今已经成为挑战命运,证明生命之顽强的典范城市。
第八章 节日的色彩
我们体验的这一切都在渐渐走向衰弱。我眼中的泪水是为这些美丽的时刻和画面而流,更是为了即将逝去的一个时代而流。
第九章 沙子、风、阳光和生命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需要改变的是你的灵魂,而不是外部环境
第十章 塔赫吉亚的女人
塔赫吉亚女人可以离开男人好好生存下来。她们坚定的下巴高高扬起,仅仅是一个照面就令人折服。在欧洲,我们把这叫做魅力。但在图阿雷格,这种品质已融入每个人的身体,成为他们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不需要任何语言去修饰。
第十一章 水井
这里的人们非常重视数字。人口和牲畜数量,一天中喝茶的次数,井口的深度和打水的次数,这些数字让人们感到有力量向往幸福的生活。幸福生活里一定有充足和甜美的饮用水。
第十二章 品茶时间
当我们的梦想越过边界,与我们对岸乌托邦式的定义相互交叉,就能发现--一边追求的是人类的宁静,另一边追求的却则是灵魂的宁静。
第十三章 感人的沙
迷失的人其实是旅行者本人,旅行者通过帮扶当地百姓让撒哈拉也变成了自己的撒哈拉。
第十四章 水、生命之源
二氧化碳、臭氧层、全球气候变暖等等这些词汇阿萨黑德或许并不理解,他只知道"AmanIman",两个词而已,却是一个虔诚实在的祈祷。
第十五章 流沙永续
自由的含义是在无尽的空间尽情驰骋,而绝不是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无休止的往返运动。"这是来自大漠的声音。
第十六章 马诺的十字架
象征民族独立斗争英雄领袖马诺的十字架,马里人赋予它的意义是,让来到这里的旅行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第十七章 沙漠里不是只有沙
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人是单独生存的。每个人都归属于一个氏族,而他的氏族永远都不会抛弃他。
致谢
第一部分 作者:穆萨·阿格·阿萨黑德
第一章
我的两个世界
一个能够放空自己的人,可以摒弃金钱利益的诱惑,从忙碌的生活中淡然抽身,停下脚步守护内心世界的财富。
1975年我出生于马里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家庭,初次依偎在沙丘的脊背上,落入眼帘的大漠万里,繁星无数。年少时我是牧童,在蓝天、黄沙、水井和牧场之间奔跑,与我的羊群一起成长,虽时常衣食无着,却始终心怀爱与自由。我与家人快乐地生活在大漠尽头,从未感到孤单。然而,有两件事情改变了我的命运,一是一位前来报道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的记者送给我一本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二是我母亲过早辞世,多亏了祖父、父亲和叔父阿扎兹(Azaz)的庇护和资助,我与弟弟伊波拉伊姆(Ibrahim)才得以走上求学之路。在马里念书时我一直是勤奋努力的学生,高考之后,我离开家乡前往《小王子》的故乡--法国。
1999年我抵达法国,机遇和奖学金的积蓄使我幸运地可以到处走走看看。我思考了很多有关这个国度和它的子民的问题,甚至是关于欧洲和欧洲人的问题。我也常常审视自己,回想我走过的路和我做过的选择。我的家人还在营地过着游牧生活,每每想起他们,就萌发对那种生活方式的考量。我找到了部分问题的答案,可是现在我的思路改变了。我最近才终于明白西方人想要的是什么,自此我更加急切得想要从整体的高度寻求问题的答案。西方人追求金钱,金钱可以让他们舒适的生活锦上添花。生我的国度和养我的国度其最本质的区别是利用时间的方式不一样。在这两个世界中,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截然不同,适应这种差异对我而言绝非易事。在马里,我之所以奔跑是为了追赶我的羊群,归来时只要在帐篷里乘凉休憩就足够我欢欣不已。在法国,我的朋友总是推搡我奔跑前进。我要精心筹划每一天,不仅为了赚生活,更为了赢得更多我也不知如何利用的财物。长久以来,我追随着不属于我的生活节奏,认为这是融入西方社会最好的办法。然而我却败下阵来,因为这样做令我头昏脑胀,攀爬社会阶梯耗尽了我的时间并抢走了我所有的快乐。我不愿意这样奔跑,舒适的生活对我来说很简单,就是与我爱的人一起共度时光。在法国,我爱的人他们总是很忙碌。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短期或长期的存款计划,为了买车、买房和其他成千上万的开销。为了维持开销他们必须长时间地努力工作。我并不是在说这种急迫的生活节奏不好,只是在我的沙漠里人们有不一样的渴望和追求。在西方物欲横流,电视广告、邻居家的优越生活以及触目可见的好东西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有了钱,一切皆有可能。因此只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挣钱。
今天,我仍然是我,没有身边其他人那么多的责任和忧虑。我认为自己很好地融入了这个社会,同时保留了我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恰恰就是我的过人之处。我已经适应了法国的社会环境,为了做得更好,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底线,那就是不违背我的自身情况和文化背景。有了这个标准我才不会走岔路,得以停留在最靠近家人和灵魂的地方。他们说我始终都是来自沙漠的穆萨,原因其实在于过去十一年中我内心深处的渴望从未改变。沙漠、火石、骆驼皮毛制成的小玩意儿时刻提醒着我,每每看到它们我仿佛又再次回归大漠。我离乡万里,可是家仿佛就在身边。
一条命,两颗心;这是上天赐予我的礼物。不论是白日还是梦里,它充实了偶尔进驻我心的空虚。我是不知疲倦的观察者,观察已成为一种需要。不再疲于奔命,我停下脚步观察他人,用心体会自己内心的变化。我突然意识到在无尽的往返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建立在生我和养我的两个世界之间。两个世界都充斥着痛苦,也洋溢着快乐。我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刚到法国这个忙人世界时心中的抑郁,在随后的数年中想家一直是我生活的常态。外公阿达(Adda)传授给我智慧,帮我度过那段阴郁的时光。一直支撑我的还有我不变的梦想,我梦想着成为两国之间的信使,梦想着有一天能为我的部族和我的祖国马里的建设贡献力量。如我家乡的智者所言,“等待的尽头便是天堂”。
我积攒勇气、信念、希望、热情和智慧,耐心地观察局势的变化,时刻准备好迎接命运之神的考验。
有时候我们必须要全新投入到一个活动或一份工作中去,一步一个脚印坚毅地走下去,不能因为当下没有收获就半途而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意志和勇气是我的座右铭。聆听自己的心,适应现实世界又决不能放弃个人理想,我一直坚守这个对自己的承诺。
众人皆知人生大河绝非平静的细流。人生是时空天地间一场永恒的战斗。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最终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我不愿时刻不停地奔命。西方的忙人世界恰恰使我明白,人在时间面前要学会不吝啬,自此我更加泰然自若。
首次组织活动回家时,我用写作的版税买了一辆车来运送“沙漠学校”的游牧民族学生,让他们能够上学。我建立了“心灵沙漠之旅”组织,发起活动邀请有意愿的人与我共同穿越撒哈拉沙漠,体验与众不同的人文之旅。第一批参加者共12人,他们已经顺利结束旅程。旅程虽然漫长辛劳,参与者仍在马里北部做出了很多贡献。娜塔莉·瓦乐哈·姬尔是非常积极的参与者,我们决定组织第二次旅行,捐献一辆可以做急救车使用的越野车,帮助我家乡的游牧人民更好地获得医疗救治。
娜塔莉及她的爱人贝纳(Bernard),16岁的女儿麦乐蒂(Melody),8岁的儿子巴斯蒂昂(Bastien)都参与了第一次旅行,他们已经很了解我的国家。这次他们会再次随我踏上旅程。此次我们不仅仅要动员本组织内部的成员参与,而且我们希望能够广泛吸引对我们这项事业感兴趣的旅行者。娜塔莉动员了她身边有冒险精神的朋友,我也一直在寻找能够拍摄一部有关图阿雷格族生活现状的记录片的人加入我们。
娜塔莉的朋友让·保罗(JeanPaul)愿意捐献汽车,他要求亲自驾驶这辆车一直开到马里送给需要帮助的人。初次见到保罗的时候我感觉他是一个高大、冷静、有思想的人;渐渐地接触多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一个忙碌的商人形象。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一个能够放空自己的人,我称他是现世英雄。我这么说是因为 人们往往很难摒弃金钱利益的诱惑,从忙碌的生活中淡然抽身,停下脚步守护内心世界的财富。
我们之间的互补令旅程有意义起来。一方面,欧洲朋友们可以帮助我的乡亲优化教育和医疗条件;另一方面,我的乡亲可以教授欧洲朋友如何自我发现,如何参透时空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旅行可以搭起一架沟通的桥梁,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们在那里碰面,共同探索人生的真正问题:速度与静止、混沌与无际、精神独立与自由、现代与传统……。富有与贫穷或存在与虚无不再是相互对立的命题。这两个世界各自美好,又能够相互弥补。人们有一些看起来不相关的需求,比如我的父亲想要让孩子上学,看着他们平安幸福地成长;保罗想要脱掉领带和鞋履,远离喧嚣和日程,寻找真正的自己。他渴望人们爱戴他,而不仅仅是爱慕他的金钱。这些需求就可以通过两个世界的相遇得到满足。
在路上,我与保罗睡在那辆我们要送给乡亲们的急救车上。前往马里的旅途也是我们重塑内心世界的征途。保罗刚满50岁,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三十岁,也在找寻人生的意义。我们都认为此次旅途的意义不仅仅是一辆车那么简单,因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是在于分享和自我认知。
我在旅程中担任导游的角色。我给自己订立了两个任务,一是营造友爱、充满欢乐的团队气氛,二是回应旅途中出现的一切问题。旅行的目标不单纯是到达目的地,更重要的是整个旅程中我们的经历。旅程将持续三个星期,三分之二是在去往塔博耶(Taboye)的路上度过的,在那里沙漠的孩子们将用欢声笑语热情地迎接我们。
大多数时候是保罗开车,他也给自己定了目标--跟随心灵,发掘个人的真正需要。他一路上没太打开行李箱,只穿着一件衬衫。每天把它洗净晾晒在大漠的阳光下,干得很快。饿的时候,一根香蕉便是他的一顿美餐。他最大的需要是得到认同,我们每一个旅伴都想让他知道我们爱他,他让我们开心,令我们收获。在没有提款机存在的国度,身无分文的保罗受到爱戴不是因为钞票,而是因为他的内涵、为人和发现。
图阿雷格人正处于历史的转型期,他们的生活方式正从游牧向定居转变。外部世界被消费理念充斥和主导,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尖刻。图阿雷格人要如何找到独立于世的生存方式?他们流散于世界各地,可是不论走到哪里他们始终是少数民族,所谓的民主也许不能每每顺从他们的意志。
在弟弟伊波拉伊姆的帮助下,十年前我创立了圣·埃克苏佩里沙漠学校,旨在为游牧族儿童提供教育。如今我决定投身于一项覆盖面更广、更宏伟的项目中--在马里、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创办涵盖小学至大学教育的学校。我创立的“沙漠学校”与“国际初级与高级教育组织”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改革的前景是让每一个人获得均等接受教育机会,分享知识这项国际资源。今天,我仍然不确定这两个项目的未来会如何。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那就是我如火的热情和坚定信念。我相信我的朋友一定会从世界各地给我支持,帮助我的乡亲实现未来发展。
非洲在我看来是忙碌人们休憩的圣地,在那里他们可以随心所欲,感受到生活的气息。生活决不能失去信念,不论你来自巴黎还是塔博耶。
如今,撒哈拉沙漠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当谈及如何粉碎基地组织的恐怖行径时你也许能想起撒哈拉。但是沙漠中有真正的居民,这一点人们应该受到提醒。有些居民已经在沙漠中生活了数千年,有些人是心怀人道主义和和平精神于今日到达的。
希望这本书能够引起共鸣。
第二部分
作者:娜塔莉·瓦乐哈·姬尔
第十七章
沙漠里不是只有沙
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人是单独生存的。每个人都归属于一个氏族,而他的氏族永远都不会抛弃他。
我们来到这里探索这片领域。清晨狂风在沙丘脊梁上疾行而过,夜晚天空澄澈,繁星璀璨。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许多的美景,当我们离开时,脑海中的这个荒芜的沙漠,却满是熙熙攘攘的人。
沙漠中真的有人。
在这个无垠的世界里,人是无法独自存在的。
人来自于一个民族,一个部落,一个氏族,一个家庭,有成千上万个词语可以用来解释人来自于某个地方,人属于某个物种,这个物种孕育了人。这是一种延续。
人是时间的一个部分,尽管从手表上并不能看出来,秒表上更是不能。但是他确实存在。因为这种存在,时光流转。
我必须告诉您,在无限的时光延续之中,希望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间抛光历史,只有那些有文字记录的故事留了下来。在这种没有尽头的眩晕之中,逃避时间的残酷会让空虚将我们紧紧包围住。即使是英雄凯撒也得明白,这个时代已经不再属于他,而是属于那些存活至今的少数部落。
沙漠中有的不仅仅是沙,还有人。
这些在沙漠中旅行的人穿着靛蓝色的衣服,他们习惯性的将下巴高高抬起,眺望远方。在这片人类的避难所,他们发现了水、土地、绿洲、棕榈林......这儿看上去晴空万里,也没有战争的喧嚣,但事实上却并不友善。真实的炸弹、戒律、铁丝网紧紧包围着这里,因为在这片土地已经变得充满敌意。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牵骆驼的人也不知道原因。他从世界某处而来,慢慢地走向世界的另一处。我们叫住了他,告诉他已经到了边界。
他听完却笑了,认为这只是我们的一个玩笑。
我们又再一次出发,没有人担心边界检查的问题。这似乎很难以置信。是因为我们是来自于那边的所以不用担心吗?不,不是。真正的原因是我们那边的人更加富有,所以我们能够回到家乡。检查站设置的目的在于检查带回的行李。那么,您希望我们从非洲带什么回来呢?多贡族的帽子还是蜥蜴催情药剂?这样的边境检查毫无存在的意义,对他们来说,因为我的白色皮肤,就是我“干净”的证明。而如果我还是同样的血液,但是皮肤却是黑色的,那么我肯定会在检查站耗费掉更多的时间。或许因为我无法出示“白色的爪子”,我就会被打上还在为温饱求生存的污点,甚至我身为人的愿望也无法“漂白”。
那个非洲工作人员在对我进行检查的时候笑着扬起眉毛。我很想对他说点什么,但是最终却还是没说出口--我能告诉他我回到白人世界是有其他原因的吗?告诉他那一张张黝黑的面容让我想起了在夜空和繁星下,我是如此宁静,尽管饥饿不时折磨着我,我的朋友们却给予我养料。
告别这个边境,我将再次出发。
飞机在跑道上轰鸣着,蓄势待发。我登上阶梯,穿过闸门,进入到飞机中。我不敢回头看,竭力地保持着平静,害怕会控制不住哭出来。这片非洲土地,让我难以割舍。
“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人是单独生存的。每个人都归属于一个氏族,而他的氏族永远都不会抛弃他。这里就像是我的避风港,每次当我无以为继时,我就会回到这里。”进入到机舱中,我踏上了飞往马赛的道路。
巴斯蒂昂很是伤心。他不停地拨动着手腕上的珍珠手链,那是从雷娜塔(Ranata)买来的。看到手链,他又触景生情,我却无力阻止。我们将车留在了易卜拉欣的噶沃(Gao),这样我们就可以经常回来,也不需要再去穿越那些美丽却危险的漫长道路。但是在飞机上的时候,我们却听见有人说非洲基点公司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决定在几个月后取消这趟航班。
听了以后,巴斯蒂昂沉默了下来,他闭上了双眼。一滴眼泪从他棕褐色的脸庞上滚落。对那些沙漠中的孩子的想念之情在他心中汹涌澎湃。
我试着想开导他:
“在过检查的时候,我忘跟他们说件事儿了!”
他终于看向了我,于是,我又说:
“我忘了抖抖鞋了,鞋里面还装了很多沙!”
他笑了,解开了他的鞋带。我也解开我的,然后我俩竞相对比谁带的沙子比较多。
“我也是,”他说,“我也忘了告诉他们我还带走了珍贵的回忆。我没法将它们拿出来,因为它们都在我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