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国·国学系列丛书:中国文学简史》撰写这部极简明精要的文学简史,旨在为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提供便利。《经典中国·国学系列丛书:中国文学简史》在2006年初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全书稿件由周柳燕审定。
《经典中国·国学系列丛书:中国文学简史》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 中国文学的起源
第一节 远古歌谣与远古神话
第二节 雏形期散文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概况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诗经》的价值和影响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
第一节 诸子散文
第二节 历史散文
第四章 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 “楚辞”的形成与传播
第二节 屈原与《离骚》、《九歌》
第五章 两汉的散文和辞赋
第一节 两汉散文
第二节 两汉辞赋
第六章 司马迁与《史记》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第七章 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
第一节 汉乐府民歌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
第八章 建安风骨与西晋诗坛
第一节 曹氏父子与建安七子
第二节 阮籍与嵇康
第三节 太康复兴
第九章 东晋诗坛与陶渊明
第一节 玄言诗
第二节 陶渊明
第十章 南北朝诗人与乐府民歌
第一节 谢灵运与谢朓
第二节 鲍照
第三节 庾信
第四节 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骈文
第二节 南北朝散文
第十二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 小说的起源与初兴
第二节 志怪小说
第三节 志人小说
第十三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第一节 隋代诗歌
第二节 初唐四杰与陈子昂
第十四章 盛唐诗歌
第一节 山水田园诗人
第二节 边塞诗人
第三节 李白
第四节 杜甫
第十五章 中唐诗歌与古文运动
第一节 中唐前期诗歌
第二节 中唐后期诗歌
第三节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第四节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第十六章 晚唐诗歌与唐传奇、唐五代词
第一节 杜牧与李商隐
第二节 唐代传奇
第三节 唐五代词
第四节 李煜与南唐词人
第十七章 北宋诗词
第一节 欧阳修、晏殊及其他词人
第二节 柳永
第三节 北宋中后期词人
第四节 北宋诗歌
第十八章 北宋散文
第一节 北宋初期散文
第二节 欧阳修与北宋中后期散文
第三节 苏轼
第十九章 南宋诗词
第一节 李清照
第二节 张孝祥与南宋中后期词人
第三节 南宋诗
第四节 陆游
第五节 辛弃疾
第二十章 元代杂剧
第一节 戏曲的形成与元杂剧的体制
第二节 关汉卿
第三节 王实甫与《西厢记》
第四节 白朴、马致远与郑光祖
第二十一章 南戏
第一节 南戏的兴起与“四大传奇”
第二节 高明与《琵琶记》
第二十二章 元代散曲与散文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与体制
第二节 元代前期散曲
第三节 元代后期散曲
第四节 元代诗文
第二十三章 明代诗文
第一节 明代前期诗文
第二节 明代中期诗文
第三节 明代后期诗文
第四节 明代散曲和民歌
第二十四章 明代戏曲
第一节 明代戏曲发展概况
第二节 《牡丹亭》
第二十五章 明代小说
第一节 《三国演义》
第二节 《水浒传》
第三节 《西游记》
第四节 《金瓶梅》
第五节 “三言”与“二拍”
第二十六章 清代诗文
第一节 清代诗歌
第二节 清代散文
第三节 清代词
第二十七章 清代戏曲
第一节 清代戏曲发展概况
第二节 《长生殿》
第三节 《桃花扇》
第二十八章 清代小说
第一节 《聊斋志异》
第二节 《儒林外史》
第三节 《红楼梦》
后记
屈原完善了《诗经》中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主客体游离的类比手法改造为主客体融合的整体象征手法;发展了艺术意境的创作方法,将《诗经》静态的、平面的艺术意境改造为动态的、纵深的艺术意境。屈原拓展了艺术的想象空间,将艺术想象力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诗歌装上了想象的翅膀,为后世的诗人开辟了艺术思维的新视角。屈原还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其瑰丽多姿的辞藻展现了语言本身具有的形式美。
在诗歌体裁的发展史上,屈原同样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诗歌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屈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他从现实生活出发,从民歌和其他文学形式中汲取了新鲜血液,不再受四言诗的束缚,灵活多变地采取了新的诗歌形式。他作品中的五字句或六字句,基本上还是一种齐言诗,为四言诗向五言诗过渡作了充分的准备。
站在先秦诗歌高峰上的屈原,以其引人人胜的作品和近乎完美的手法,深入地影响了后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从他的艺术风格到具体的表现手法,都得到作家们的不断仿效和发展。同时,他不仅开创了诗歌的新局面,而且以其高洁的人格,不屈的意志,广泛地影响了后世作家们的精神。
屈原以身殉国后,受他影响的“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中,宋玉成就最高。他的《九辩》也是一篇比较出色的“楚辞”作品,借悲秋抒发了贫士失职而不平的感慨,塑造了一个坎坷不遇、憔悴自怜的才士形象。但宋玉作品不同于屈原的是,情感的表现比较散漫,不够凝炼,也不讲究跌宕起伏的节奏,语言也更加散文化,句式多变,长短错落,“兮”的位置不断变化,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可以说是上承屈骚下启汉赋的转折之作。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诗作,全诗共有三百七十多句,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二字的含义一般认为是司马迁所解释的遭遇忧愁的意思,现代游国恩先生认为“离骚”与“九歌”一样,都是楚国的乐曲名,这种观点也是值得重视的。《离骚》的创作时间,历代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期,地点极有可能是汉北。
《离骚》的内容有诗人自传的性质,诗人在为“美政”奋斗并失败的过程中全面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岂余心之可惩”。这一部分,诗人用基本写实的笔法自述生平和志向,但在现实中却受到君主的怀疑和群小的排斥,他的抱负无法施展。逆境中,诗人心情苦闷彷徨,但仍矢志不渝,在孤立无援的困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砥砺个人的品行,并为自己的坚贞不屈感到骄傲。
第二部分从“女媭之婵媛兮”至“蜷局顾而不行”。这一部分,诗人用幻想的笔法,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众多的历史事件与神话传说糅合在一起,在奇幻的天国中遨游求索,暗喻着诗人追求真理的苦难历程以及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最后,理想破灭,重新回到黑暗的现实。
最后一段结尾,诗人表达自己的心声,虽然理想不能实现,也决心不改初衷,决定效法先贤,保持自己的高洁人格,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