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是中国武术中的独特练功方法,是练习者形同木桩,按某一特定姿势所进行的训练。王建华、王晓东编著的《站向健康(武术站桩养生问答)》作为武术的基本功法,既是基础又是功力训练的重要内容。书稿就站桩中的相关问题,以问答形式进行了表述;对11个国家创编的太极拳推广和竞赛套路中的特色桩法也进行了介绍;最后还对代表性武术拳种的站桩方法做了简单介绍。
王建华,1956年8月4日出生。北京市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武术八段。中国武术协会青少年与学校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宝钢奖”获得者。自幼习武,一直从事武术的教学训练和科研工作。多次担任国内外大型武术活动的教学工作。学术成果主要有《太极拳、太极剑学练500问》《陈式太极拳提高捷径》《简易太极拳健身功》《学校武术》《武术对练和对抗健身》《合气道健身与修养》《太极拳内涵指要》《中国武术养生十三篇》《图说形意拳械基础学练》《武术养生图说》等专著;多次参编高等院校《武术》教材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级和高级中学《体育》《体育与健康》等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30余本。曾多次应邀赴日本、加拿大等国进行太极拳为主的武术讲学、教学训练和表演,受到邀请方学习者热烈欢迎和传媒机构的宣传报道。王晓东,1968年5月出生,籍贯安徽。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获得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计量学院体育部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武术六段,擅长形意拳、太极拳、易筋经等。参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中小学武术教学技术体系与模式研究》《高校武术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研究》等科研项目研究。参与创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武术健身操》。学术成果主要有《学校武术》《32式太极剑入门不求人》等武术专著,参与编写《龙泉剑》《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与正当防卫》《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等教材。在核心期刊发表《中国武术悖论研究》《学校武术教材建构模型及实验研究》等论文多篇。在教学中坚持“技术与文化结合、教学与生活结合”理念。2009年被评为学校教学优秀免检教师;同年创办的“中国计量学院太极拳大会”在2012年被评为“校园文化品牌”。
开篇 初识站桩问答
一、站桩是怎么回事?
二、明确提出站桩的是哪个拳种?
三、站桩有多少种?
四、怎么理解站桩是一种运动?
五、站桩有什么文化意蕴?
六、为什么有人将站桩视为中国武术的不传之密?
七、学武术是不是都要站桩?
八、学武术是必须先站桩之后,才能再学练拳术和器械吗?
九、练习站桩有哪些主要的健身养生功效?
十、站桩能提高人的反应能力吗?
十一、站桩能提高人的抗击打能力吗?
十二、站桩能提升人感知能力吗?
十三、站桩能增强筋力吗?
十四、站桩是哪一类能量代谢方式? 开篇 初识站桩问答
一、站桩是怎么回事?
二、明确提出站桩的是哪个拳种?
三、站桩有多少种?
四、怎么理解站桩是一种运动?
五、站桩有什么文化意蕴?
六、为什么有人将站桩视为中国武术的不传之密?
七、学武术是不是都要站桩?
八、学武术是必须先站桩之后,才能再学练拳术和器械吗?
九、练习站桩有哪些主要的健身养生功效?
十、站桩能提高人的反应能力吗?
十一、站桩能提高人的抗击打能力吗?
十二、站桩能提升人感知能力吗?
十三、站桩能增强筋力吗?
十四、站桩是哪一类能量代谢方式?
十五、气功站桩与武术站桩的区别是什么?
十六、站桩和静坐有什么不同作用?
十七、为什么很多书和杂志上都说站桩时要“意守丹田”?
十八、很多拳种为什么都要先站马步桩?
十九、站桩有高矮桩之分吗?
二十、站桩只能练习一种桩势吗?
二十一、有没有不需意念的站桩功?
二十二、站桩能使人长寿吗?
二十三、练习站桩能够减肥吗?
二十四、站桩可以增长身高吗?
二十五、站桩会不会影响体形?
二十六、从事体育工作或每天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可以练习站桩吗?
二十七、“久坐少动”的工作者练站桩合适吗?
二十八、有没有不适合练习站桩的人?
二十九、练习站桩会产生偏差和走火入魔吗?
三十、站桩时可以体会到“天人合一”吗?
三十一、站桩中能锻炼出特异功能吗?
三十二、练习站桩需要专门增加营养吗?
三十三、学练站桩需要生活中有什么禁忌吗?
三十四、站桩怎么才算入门?
上篇 养生桩学练问答
第一章 我们两位作者与养生桩
第二章 初学养生桩问答
第三章 配合站桩的易筋经五式
中篇 太极拳教学中的站桩学练问答
第四章 对国家创编的太极拳套路的认识
第五章 24式、88式、48式、42式太极拳中的站桩练习
第六章 “五式传统太极拳竞赛套路”与站桩练习
第七章 32式太极剑和42式太极剑竞赛套路中的站桩练习
下篇 武术站桩方法集锦
第八章 长拳中的站桩
第九章 南拳中的站桩
第十章 形意拳中的“三体式桩”
第十一章 意拳中的“技击桩”
第十二章 潭腿中的“单鞭桩”
第十三章 八极拳中的站桩
第十四章 梅花拳中的“桩步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