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种不断探究自身存在的意义与目的,具有自我意识的存在。无论是自卑、自大,还是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神经症者往往存在自我认识偏差的问题《人生是一首未完成的诗(第二版)/阅读心理治疗》有助于读者对自我的反思,树立正确的和积极的人生观。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硕士导师。社会兼职有:中国自然辩证法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中医学会中医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性学会副主任。
总序
第二版前言
比喻的启迪
人生比喻的智慧
人是什么
人性分析
岁月的力量
渐
不要敷衍自己的人生
谈谈人生
活着并不为了什么
人生不是一个目的
尘世就是唯一的天堂
我看人生
活出味道来
多味人生
自性的重新发现
心灵的对白
追问生命
如果真有来生
镜子的品格
镜·时光·絮语
生命是一首诗
人生像一首诗
永远的只有变化
无常之恸
学会等待
关于等待
逆境是一所人生大学
风中黄叶树
宁静致远
沉默
年龄病
才知道青春
秋
自卑可以成为一种动力
体验自卑
大成若缺
谈“缺陷”
缺憾的幸福
假如地球上没有你
谈摆脱
你有权重新选择今天
忆
灵魂的自白
解剖我的心灵
向死而生
生
死
后记
《人生是一首未完成的诗(第二版)/阅读心理治疗》:
比喻的启迪导读凡是生物,都会经历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但除人以外,所有的动物都无忧无虑地活着,它们不仅对生命的终点无所恐惧,对所谓“生命的意义”这个抽象而虚无的东西毫不关心,对生命过程中不可预料的失败与挫折也从不灰心丧气,对自己天生的相貌和身材也从不自卑。可是,人从小就被教育要树立生活的目标,要有理想和追求,要活得有意义,要有自信。既然有了社会认同的标杆,就肯定会有比较,就肯定会有人自愧不如别人,会对昨天后悔,对今天不满,对未来感到焦虑和担忧,于是,人类就有了自卑、悲哀、挫折感、焦虑、抑郁、幻想、妄想等这些只属于人类的特殊疾病。这些心理疾病根源于人具有一种反思自己的能力。人不仅现实地存在着,而且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试图解释自己的存在。因此,所谓“人生观”,就是人类对自己生命过程的认识或自我体验。自我意识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点。
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以后,进一步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自我意识又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有些人活得乐观自在,有些人则活得悲观失望;有些人自信自强,而有些人则自卑忧郁?看来,人与人之间的自我意识的区别在于:每个人看待自己的方式不同,以至于得出的结论不同。一个人如何观照自己?心理学家假设:人的自我将自己一分为二:一部分是被关注的对象化的自我,或者叫“客我”,包括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心理状况、自己在社会中的表现,等等,好比在镜子中被主体观察的自我形象;另一部分是对上述自我主动进行观察和反思的主体自我,也叫“主我”。客观上,人与人之间的“客我”是有差异的,例如,身高不同、能力有大小等,但真正带给个体精神痛苦的是主我看待事物的消极方式!虽然人可以通过美容美体,获得较高的社会成就来提高自信心,但若想减少人类自我意识所带来的精神痛苦的话,关键还是要改变主我看待自己的方式!也许我们需要对传统教育给我们灌输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美满人生”等观念进行一次颠覆性的反思。
然而,反思并不容易,正如我们不借助于镜子就永远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一样,人在此在的生命历程中是很难表述自己活着的体验的,于是文学家发明了将人生进行比喻的方法。比喻成了认识人生的一面镜子,镜子成为人内心投射的反光。人生原是一个语言抽象、个体化和内在化的东西,而比喻可以帮助我们返回常见的大自然的意象上来分享这种特殊的存在体验。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只有走出自我的“庐山”,才可能看清自己的真实全貌。
不同的人生比喻是对人生不同体验的写照或刻画,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人生体验是完全相同的。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比喻是甜蜜的;感到不幸和悲哀的人,其人生比喻是灰色的;参透人生奥秘的人,其比喻是调皮和幽默的。因此,可以说,看一个人如何比喻,既是一种非标准的心理测验,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一个有趣的临床观察是:神经症患者往往缺乏这种比喻的兴致,在他们的眼中人生是十分严肃的事情,哪能与他物相比,哪有心思开玩笑?因此,我们依据比喻的能力,将人分为如下几种类型:具有幽默感的人是快乐的、开朗的和灵活机智的;神经症患者近乎是机械的、刻板的、执着的和不可变通的;而精神病人联想丰富,思维奔逸,语词新作,表述生动形象,喜怒哀乐率性而为,具有许多近似诗人的直觉和思维特点,他们或自觉极度快乐,或自觉极度恐惧。由此可见,从比喻能力可推断出人心的健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