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重要的不是教授他某种知识,而是通过自我控制塑造孩子的人格,让他们自己学会控制自己掌握世界。
本书提炼了新的神经系统科学研究成果,通过真实的案例和小故事,为广大家长提供了应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与策略。相信身为父母的您只要阅读此书,并且运用书中的理论去培养孩子,那您的孩子一定能成为自控力超强的省心孩子。
推荐1: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控力极差的孩子很难有一个好的未来。
让孩子管好自己,家长才能省心。假如父母只能教孩子一件事,那么就要教会孩子学会自制。
推荐2:大多数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智商、情商、习惯、性格等方面的发展,但却很少有人重视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自控力的培养。让孩子独立是家长的必修课,而自控力是孩子自我成长的秘诀。
推荐3:《儿童自控力》分享了培养孩子自控力的正确方法,父母培养优秀宝贝必须注意的细节。不要在无意间摧毁孩子的自控力!
推荐4:知乎、新浪、微信、微博等众多妈咪的智慧私享帖。一本“让父母放心、让老师省心”的书。
小吴妈妈,喜好文学创作,发表文学作品数百万字,出版作品十余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教育工作,贴近儿童生活,深谙儿童心理,并有独到见解。
第一章 能自控,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002
缺乏自控力,是孩子任性的根源 002
拥有自我控制力中枢,所以人才成为人 004
1岁之前,是播下自控力种子的最佳时期 008
3岁前是培养自控力的关键期 012
活用快感原则和现实原则,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016
3岁后,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020
补充生理能量,才能更好练就自控力 023
【家长实践作业】——陪孩子玩多米诺骨牌 028
第二章 培养孩子自控力,家长必须先要会沟通 029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很重要 030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让他走自己的路 036
不过度指挥孩子,孩子才能学会“自控” 039
表扬不是越多越好 043
恰当的批评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046
教育需要智慧的“惩罚”,而不是体罚 050
【家长实践作业】——带孩子去超市购物 054
第三章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让孩子先成人后成才 055
培养儿童情绪调控的重要性 056
情绪的分类 058
出生后3个月内,进行正式的情绪交流 059
3~6个月,正面情绪交流很重要 061
6~8个月时,帮助孩子表达丰富多样的情绪 064
9~12个月,同孩子分享想法和情绪 067
正确引导,帮孩子顺利走出分离焦虑情绪 070
解读孩子原始的恐惧心理 074
正确看待孩子最初的独占欲 078
帮助孩子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080
【家长实践作业】——要等3分钟才能出去玩 084
第四章 社会性发展,让孩子管好自己的行为 085
发展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086
爱是一种能力 088
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要靠后天来培养 092
众人拾柴火焰高,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097
培养自控力,控制孩子的攻击行为 101
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 106
有礼貌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110
孩子应该拥有自己的朋友 114
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处理矛盾 118
具备专注力,才能更好地控制行为 122
教育孩子为人要诚实 127
培养“财商”,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131
【家长实践作业】——叠衣服比赛 135
第五章 培养责任感,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137
信守承诺,才会做到言行一致 138
制订好计划,做事情才能有条不紊 141
如果不能自我反省,就学不会自控 145
管理好时间,才能掌控好生活 151
教孩子跟“拖延症”说拜拜 156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161
借口来了,责任心溜了 165
独立思考对孩子很重要 168
有些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 174
【家长实践作业】——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179
第六章 磨炼意志力,让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181
坚持梦想才能飞得更远 182
帮孩子踢开“缺乏勇气”的绊脚石 186
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坚强 190
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才是真正的失败 194
面对困难坚持一下,转折点就在下一个路口 199
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让孩子经得起风风雨雨 202
做事有耐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205
抵御诱惑,能磨砺孩子的意志品质 210
【家长实践作业】——用“代币制”满足孩子的愿望 214
附录 利用小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自控力 215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让他走自己的路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爱的陷阱,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过分爱护。掉进这个陷阱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培养自控力的机会。
一位母亲为他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青少年问题专家咨询。
专家问,孩子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一个死结,您是不是不再给他买带鞋带的鞋了?母亲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弄湿了衣服,您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母亲点头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用了一个小时,您嫌他笨手笨脚,对吗?
这位母亲惊愕了,从椅子上站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母亲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您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您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钱时,您最好给他送去。这是您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再来看一则真实事例:
在国内某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即将毕业的物理系高材生,因成绩出类拔萃,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某名牌大学深造。谁知该大学生却一口回绝,说什么也不愿出国。拒绝的原因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他不会洗衣服、不会买东西、不会烧饭、不懂得与别人交往,也就是说,他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大学四年中,他的衣服铺盖都是妈妈定期到学校来取回去清洗。
很显然,这位大学生是在其父母的过分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所谓过分保护,是指父母亲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像老母鸡护小鸡崽儿一样,始终将子女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他们不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的事情。还有的父母出于望子成龙之心,将子女活动的范围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在某些地方,他们对子女实行了直接、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种清规戒律来约束孩子的意志行动,没完没了地纠正和指责,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就会出差错。殊不知,这种过分保护做法将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极其恶劣的后果。一方面过分保护会使孩子失去锻炼、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过分保护也使孩子感到能力缺乏,因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一个总是依附父母成长的人,永远都无法学会独立面对社会,更无法自己独立生活,最终失去自主性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与爱,其实就是一种伤害。
孩子们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试验自己的能力,学会如何对付危险的局势。作为父母,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如果我们过多地做,就剥夺了孩子锻炼发展自己的机会,也剥夺了他的自立能力的形成和自信心的建立。
明智的父母,应当鼓励孩子持有自信心,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条件,尽量地培养自理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信心在能力的支柱上成长。
一位初三的学生曾给“知心姐姐”写过一封信,信中说:妈妈,您为了让我一心一意地学习,平时什么活都不让我干。每到节假日,我总想帮您做点家务活儿,但您却说:“不用你干,你只要努力认真学习,就算帮了妈妈的忙了。”一个星期天,您从街上买菜回来,我高兴地想帮您择菜,您却说:“你放下吧!下星期测验多考几分就行了。”
我心里明白,您这是责怪我单元考试名次没有排在前面。我扔下菜,跑回自己的房里伤心地哭了。妈妈,您对女儿学习生活的关心照顾是“无微不至”的,然而,您知道吗?您的女儿多么想求得您对女儿的理解,多么希望您不再像保姆似的“关照”我,“代替”我,而是像舵手一样用您那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我指引航向,让我在大千世界的海洋里搏击、奋斗、成长。
这位女孩的肺腑之言,说出了许许多多孩子的心里话。过度的爱护更易伤害孩子,正像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父母应该适当地放开双手,让孩子去经风雨、见彩虹,不要一直把孩子困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每一个独立了的儿童,他们懂得自己照顾自己,他们不用帮助就知道怎样穿鞋子,怎样穿衣服,怎样脱衣服,在他的欢乐中,映照出人类的尊严;因为人类的尊严,是从一个人的独立自主的情操中产生的。”
虽然孩子需要母亲怀胎十月,靠父母的辛勤养育才能长大成人,然而作为独立的人,应该是拥有独立人格,并能承担自己责任的人。就像《圣经》里所讲的那样:你们要知道,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他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你们只是负责照顾。
因此,父母们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不属于任何人,他属于整个世界。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要放开双手,让他们走自己的路。成长的路上,他能够依靠的只有他自己,而我们只需要扮演好一个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角色,为他们的成长、每一次进步鼓掌。
帮助孩子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每个孩子都会有一定的情绪状态,如开心、恐惧、愤怒、悲哀等。与大人能够有理智地控制情绪不同,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弱,有了负面的情绪就会当场发泄出来。由于孩子的年纪尚小,与人交往、沟通的经验尚浅,并且对自己产生的情绪认识不清,所以在出现负面情绪时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只好自己寻找方式来进行宣泄。在没有大人引导的情况下,孩子自发的宣泄方式往往是不当的,比如哭闹、攻击他人或伤害自己等。
对此,父母应当教会孩子一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家庭教养方式不良现象:
(1)粗暴压制。性格暴躁的父母看到孩子不良宣泄时,也忍不住暴跳如雷,简单干脆地用粗鲁的方式直接压服,遏制孩子的发泄。这种方式表面上看效果显著,但实际上,孩子是出于害怕才停止宣泄,原先的不良情绪不但没有得到舒解,反而又多了被粗暴压制的痛苦,可谓是雪上加霜,极易出现情绪问题。长期如此,孩子内心积压的情绪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性格也会慢慢变得抑郁沮丧,或是如同不断充气的气球,终有一天会爆炸。
(2)轻易妥协。孩子的不良发泄有时是因为提出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一些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疼爱或觉得烦躁,见到孩子哭闹或撒泼就马上无条件“投降”,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这么做的后果往往是使孩子误解,以为不良发泄是迫使大人就范的“杀手锏”,于是每每有不被允许的要求时就会使出来。
这两种错误的做法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前者易使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者则会让孩子无法无天,霸道而不服管教。其结果都会导致将来对社会适应不良,因此都是不可取的。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是在父母的引导下进行的,情绪的宣泄方式也不例外。发现孩子有不良的宣泄,不要单纯地想着如何制止它,而要想着如何改变它,如何教会孩子正确地宣泄不良情绪。
作为父母,要始终以关怀和慈爱的心情来面对孩子的不良发泄,并始终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对此,儿童情绪管理研究专家建议,父母们可以通过音乐和绘画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合理宣泄不良情绪,这样能在培养自制力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音乐。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说,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教育,在开启智慧、训练自制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在孩子上幼儿园阶段,和其他思维相比较,他们的听觉思维最敏感。所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音乐的熏陶和训练在智力启蒙、身心健康、性格发展、自制力培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一个很简单的事例:在一个闹哄哄的教室里,老师只要一坐在那里开始弹钢琴,教室里立刻就会变得鸦雀无声,这就能很好地说明音乐能够帮助孩子培养控制情绪的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音乐的主体内容是儿歌,而儿歌在培养孩子自制力方面的作用就很典型。即便是最简单的儿歌,只有三四句歌词,只要孩子一听到音乐声响起,就会立刻跟着哼唱起来,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如果这时候的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在此之前已经遇到了什么困难,只要一唱歌就会变得开心起来。这种欢乐的心情,反过来又会起到催化作用,使得孩子对接下来所要参与的游戏和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这种浓厚兴趣融合在欢乐的情绪之中,会使得孩子很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和课堂纪律,从而用良好的心理态势去接受老师的教育。
所以说,适当地运用音乐、儿歌演唱等情绪调节方式,去尝试建立和维护合理的秩序,让孩子从中学会遵守秩序、合作和等待,就能够达到提高他们自我控制能力的目的。
下面再来谈谈绘画。
作为父母要知道,当孩子处于情绪激动之中时,应当避其锋芒,不要急着和他讲道理,也不要粗暴地对他进行打压,而是可以采取让他在纸上或地上乱画一通的方式,从而帮助他排遣掉心中的不良情绪,然后再继续做其他事情。
父母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各种情绪,心里有话就要讲出来,不要憋着。只要不伤害到别人,无论是乱涂乱画、大声歌唱、诉说、哭泣、运动都是应当允许的,因为这些都属于合理宣泄的范畴。
因此,作为父母,你可以在家中客厅的一角或者孩子所住的小房间里,专门腾出一块地方,在墙上贴满报纸,以供孩子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在这上面任意涂画、宣泄情绪。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再和他进行交流、讲道理,就是训练孩子自制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可以说,真正的自制力应当是建立在合理宣泄基础之上的。因为这种采用合理宣泄法来训练孩子的自制力,其原理就是能起到一种注意力转移的作用,通过把将要引发孩子冲动的情绪释放出来,从而达到使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冲动的目的。所以,当孩子受到委屈、伤心地痛哭时,父母就不要对孩子说“男孩子要坚强、不许哭”之类的话;同样,当孩子受到老师表扬,回到家里对父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时,父母也不要对孩子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之类的话,而是应该让孩子充分合理地发泄情绪,包括痛苦的情绪和快乐的情绪,该哭的时候就让他去哭,该笑的时候就让他去笑。这种发泄不但不说明他没有自制力,反而更会有助于他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