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周易》研究,21世纪新易学、《周易》奠定中华民族精神根基、《周易》是21世纪中华文化繁荣昌盛重要的思想资源、论文人画的易境、解析《易传》的形而上学思想、《周易》所见器物考、试论《周易》的社会管理思想、从天人关系的相对性看早期儒者的人格意识;下篇:易学史研究,马融与费氏《易》的传承、从寂然至无到
《老子学刊》2024年第1期(总第二十三辑),收录了14篇专业学术论文及文章,围绕老子《道德经》、道家道教文化以及其他传统文化等领域,通过“老子专题研究”“道学研究”“传统文化与三教关系研究”“书评”等版块,专题研究、特稿、专论等形式,从哲学、宗教学、文献学、历史学、伦理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老子《道德经》的思想渊源及其历
本书是传统经典《大学》《中庸》的通俗讲读本。《大学》是儒家阐述治国平天下的一篇政论文,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中庸》的主题,在于阐述中庸之道最完美、最高的道德。同时,在方法论上,它又倡导在认识、处理问题时,选择一个正确的立脚点,既反对“过头”又反对“不及。本书是明代万历年间大学士张居正给万历皇帝讲解《四书》的讲
本书稿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儒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20RWC004)成果,受中国海洋大学一流大学建设专项经费资助。主要立足儒家文化开展研究,分析儒学的发展研究,探讨儒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并立足儒家文化视域分析古代文学诸文体、著述与创作。成果深入研究了儒学与经学本体问题,揭示了古代儒学与古代文学的关
《论语》是中国读书人的必读书,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由于《论语》具有简略性、片段性和跳跃性特点,加上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般人很难读懂。读懂论语,必须进入书中情境,与圣人心心相印。如何“入境”,有不同的方式。明代圣儒王阳明有一条“心学”路径,《传习录》记录了他对《论语》等书义理的阐述,其所见合情合理。惜其
郭店楚墓竹简本《老子》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老子》文本版本,郭店楚墓竹简本《老子》在分章和文字内容等方面,与其他各本有很多不同,对研究《道德经》的源流和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稿主要以郭店楚墓竹简本《老子》为底本,竹简本缺失的按帛书甲本对文字进行注释解析,以《周易》卦的顺序和内容为基础,试图还原《道德经》原创本的章节数,
《实用解读》是一本逐句解读《周易》的专业图书。全书六十四卦,附以孔子《象》传等内容,全书总共有卦名卦象、卦辞原文、注释、翻译、名家赏析等五个部分,以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为底本,参照参校本,吸收其他各家学说,对周易进行专业、准确的专业解读。全书重在通释卦辞之意,在注释中以解释文字、理通句意为主,翻译简洁准确,并附录名家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对后世影响极大。现主要通行的版本有四种,即“帛书甲本”“帛书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注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道德经》,因内容与字体不同,分为“帛书甲本”和“帛书乙本”。本书将“帛书甲本”“帛书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注本”的原文逐一进行对比录入,并对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老子》内容的通俗阐释读物。作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重新校订、翻译以及释读,并结合现代生活的语境,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读《老子》。书稿的章节依照通行本中《道经》和《德经》这两部分划分,总计八十一章。每章先是引用《老子》的原文,接着予以概括性的解释,随后再分项详细说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始终秉
本书采取“原文—直译—意译”对比形式对《易经》进行解读,同时附加注释作为辅助,对不常见字进行注音力求阅读无障碍,力图通俗易读。在此基础上,对《易经》深入阐释,包括宗旨—体会—水释。“宗旨”对本卦凝练出要旨,言简意赅;“体会”主要阐述该卦借鉴及启示,运用《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故事进一步阐释。“水释”结合水的实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