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利用苏联解密档案、俄日学界*研究成果、日本战俘回忆录等资料,及对亲历者访谈的形式,对二战后日本战俘入苏过程、战俘营的建立、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劳动利用及遣返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本书绪论部分介绍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与综述。*章介绍了苏联地区日本战俘营的建立过程、地域分布及基本情况。第二章
曾经,几个大国元首会面,就足以左右全世界人的命运。 1938年,慕尼黑会议,张伯伦和希特勒会面,此后纳粹更加肆无忌惮,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生灵涂炭。 1945年,雅尔塔会议,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密会八日,确立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会议是希望的序曲,也被视为冷战的前奏。 1961年,维也纳会议,这是冷战开始后首度重启
一个政客,希特勒,加上一个民族,德国人,如何能够彻头彻尾地改变一整个大陆的面貌,这一点至今成谜,但是,德国的力量其实比人们普遍认知中的要有限。拿犹太人为例,如果没有众多非德国籍欧洲人的热衷合作,纳粹分子不可能达成*终的清洗程度。反之,如果没有众多非德国籍欧洲人的反抗,那么多犹太人的存活也是无法想象的。对于德国纳粹,二战
世界所有大国卷入其中,1亿军人投身沙场,战火烧遍四大洲四大洋,几十场局部战争和难以计数的战役,不同阵营、不同肤色、不同政治立场和信仰的人们相互厮杀。如何才能认识这场浩劫和前后两个不同的世界?本书是20世纪的克劳塞维茨、军史大师J.F.C.富勒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结反思之作。他从全球的视角把握这场人类历*大的战争,从德、
奥斯维辛被囚禁、迫害者乃至施暴者家属的现身说法,真实、震撼的纳粹集中营见证文本。莱维作为奥斯维辛见证者的突出贡献,《被淹没与被拯救的》的史实佐证。《这就是奥斯维辛》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的证词合集,由身为化学家的莱维及其奥斯维辛狱友、外科医生德·贝内代蒂共同整理撰写。1945—1986年间的这些证词来源各异,既有莱维和
本书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分为“上篇:全程纪实”和“下篇:专题解说”两部分。详细描述了波兰内击战、列宁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中途岛海战、偷袭珍珠港和抢占瓜岛等著名战役,对情报战、历史谜团和二战趣闻等作了具体介绍,
作者伊恩克肖用十个章节的篇幅考察了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美国、苏联、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六个主要国家做出的十个互相关联、具有巨大军事影响的政治决策。从英国决定坚持抗击德国,到德国决定在珍珠港事件后向美国宣战,再到希特勒决定消灭欧洲大陆上的犹太人,这些决策把欧亚大陆上的两场互相分隔的战
《*的年代:19141991》是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四部。 *的年代,即霍布斯鲍姆所定义的短20世纪,仿佛一张三联画,或者说,像一个历史的三明治。从1914年*次世界大战爆发起,到二次大战结束,是大灾难的时期。紧接着,是一段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迁的25至30年期;这短短数十年光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改变,
书中深刻地叙述了各国特别是各大国的政治、外交活动及彼此之间的博弈,披露了一些国家为谋取本国利益采取一切手段,包括互相利用、恃强凌弱、背信弃义、趁火打劫直至悍然入侵的事实。 对德军参加的东线和西线各战区的军事行动,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德国被迫进行两线作战,作者先后担任陆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长和在东西线指挥作战的经历,以
本书抛弃传统的治史思路,绕过每天见诸报端的战争与危机,直接深入人类生活的基本方面,对自1900年以来人类*重要的思想和活动领域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作者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东研究所历史学教授、主任。本书既是研究20世纪历史的一个界碑,也可以作为读者构筑自己的20世纪史的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