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历史迁徙是我国民族迁徙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就了哈尼族近现代分布格局和众多支系。本书借助布罗代尔历史时段理论,对话斯科特“逃避统治的艺术”,基于哈尼族族源“氐羌北来”说,以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发展的宏观历史视野,以哈尼族与王朝国家关系为中心,以哈尼族与自然地理、其他族群关系为补充,运用历史文献、哈尼族迁徙史诗、田野调
本书共收录30篇论文。这些论文遴选的范围是永州市瑶族文化促进会一年一度的获奖论文,摘其精要,编汇而成,涉及瑶族民间信仰、瑶族历史与文化、瑶族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和探讨。内容构成是系列研究与个案探讨的有机结合,研究方法上是宏观分析与微观研究的彼此交融,既研究历史,又特别关注现状,既有广度,也不乏深度。
华夷关系,是中国民族研究的重要内容。华夷之变,则是中国民族关系研究的重要命题。以华变夷、以夷变华贯穿于漫长的中国历史,由此推动中国社会文化变迁。本书的研究对象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城子村,就是经历了长期的以华变夷与以夷变华的典型村落。历史上是彝族先民之一鹿鹿蛮所在地,彝族人口众多,势力强大。明代以来,大量汉族人口迁入泸西,
云南一词的起源与变迁,与历代中原王朝统合这块区域的过程息息相关。了解云南就了解了历史性的中国。本书将云南视为一个边疆进程,许多演员在其中扮演自己的角色,由此,我们可以将中国理解为一个不断变化与转型的历程,而不只是一个固定的概念。 作者在全球史的脉络背景中书写地方史,从军事、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方面追溯了我国云南长达两
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思想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中国思想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本书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多角度地细致阐述了汉族、少数民族、“汉化”、“胡化”等四类代表性人物的民族关系思想,在充分掌握各种资料基础上,完整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全貌,揭示了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鲜明特征和深远影响,全面展示各类人物思考和认识
运用史学溯源及历史文献考证分析的方法,对游而牧之这一游牧民族传统经典生产方式的起源及发展阶段等加以梳理和分析,指出游牧生产方式发源于人类社会初期的史前时期,是人类应对蒙古草原地区自然环境由暖-寒、由湿-干等的变化,根据新形成草原自然环境的气温及降水等一系列因素的变动调节自身选择并发展起来的生产方式,经历了自史前至明清百
本书通过对宋金时期西北吐蕃部族的个案与综合研究,归纳出整个西北吐蕃部族的内部运行机制、文化变迁过程及与国家和社会的互动关系。同时,通过对宋金时期西北吐蕃部族的微观与宏观研究,揭示西北吐蕃部族发展的个性与共性及其发展规律。
本书从森林系统尺度出发,研究元阳梯田景观格局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建立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出适应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TM影像、无人机遥感技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元阳梯田核心区域的景观格局演变进行分析,采用实地采样等方法研究森林土壤特征、固碳能力;采用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当量因子法等价值
本书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文简图丰的对当地藏族各支系的居住区域、历史沿革、考古文物、生产生活、饮食服饰、歌舞庆典、宗教信仰和节日文化等等进行图说。为了方便阅读,图册分8个县市进行编排,有些资料可能雷同,这恰好说明不同支系之间的相同性。因主客观条件所限,图册中错漏在所难免,望行家和同胞们指正。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基诺族的由来与发展、亚热带山林中的基诺族、有序和谐的基诺族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独特创造、基诺族的社会习俗、基诺族的艺术生活、基诺族与普洱茶、反抗暴政的基诺族起义、传承与弘扬基诺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