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地质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为了教学需要,于1990年由朱志澄、宋鸿林主编出版了《构造地质学》第一版。1999年由朱志澄主编出版了《构造地质学》第二版。《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精品课程)》是《构造地质学》第三版,对原书内容作了更新和完善。 编写第三版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是:保持第二版的基本框
本书包括两部分。前半部分在应力和变形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讲述了节理、褶皱和断层的形态特征、分类、观察描述内容、研究方法和力学成因机制;后半部分主要讲述了板块构造的基本原理、中国区域构造的基本轮廓和含油气盆地分析的基本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地质专业和资源勘查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参考教材,还可供地质人员和油气勘
德国A.L.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假说的著作,1915年出版。魏格纳在这本书里系统地阐述、论证了他在1912年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全书分3篇共13章。第一篇论述大陆漂移的基本内容,并把它同地球冷缩说、陆桥说和大洋永存说进行对比。指出了这些学说的缺点和问题,认为只有大陆漂移说才能解释全部事实。第二篇从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
《沉积盆地分析基础与应用》着重介绍沉积盆地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以及在能源资源预测及勘查中的应用。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沉积盆地的研究现状与基本概念、盆地形成机制和基本动力学类型、层序地层分析、沉积体系分析、盆地的热历史与有机质转化、盆地流体系统与油气运移、盆地形成演化与板块构造和深部过程、盆地模拟
沉积盆地分析是在20世纪板块构造学说创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对沉积盆地不仅强调要将其视作一个整体,通过多学科和手段进行动态的,综合的分析,也强调对沉积盆地形成时的大地构造,古气候,海平面等背景分析。通过对沉积盆地的牲分析来反演盆地演化历史,同时强调从盆地角度出发联系全球系统包括海洋,古地理及气候等的
本书吸取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点,结合编者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的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内容以构造几何学为重点,为深化对构造的认识和理解,适当地论述了形成构造的运动学过程和动力学机制。 全书共12章,每章前指出本章要点,并在每章后安排了实习、实验及作业,便于学生复习、练习。本书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