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普查软件建设目标、总体设计、建设任务与分工,普查软件的主要功能与数据库体系,普查统一底图制备与应用,普查软件技术实现以及系统集成设计等内容。
本书主要介绍了内蒙古减灾委发文特聘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技术支撑团队在“数据采集与质控”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并对数据采集和质控核心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充分体现了自然语义处理技术、Python爬虫技术及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在风险普查数据采集、数据审核与质检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火灾和洪水;第二部分,飓风和龙卷风;第三部分,火山和地震;第四部分,恶劣天气。书稿引导读者开启对地球自然灾害的探索,了解对人类影响深远的自然灾害的分类、形成原因、特征表现、后果危害以及人类的应对措施。
我国是自然灾害大国。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市在人口和财富不断聚集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但是,城市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的系统”,无法开展灾害过程的物理试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真实城市的数字孪生模型,进而开展城市在多种灾害下的情景仿真与韧性评估,为城市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这种技术路线可
该书是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项目“防大灾救大险法治能力提升研究(18VFH020)”成果。该书以法治视角探讨了城市灾害的控制,是法治理论在我国城市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方面的具体运用和实践。本书通过理论研究、实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式,系统地阐释了什么是“城市灾害”,什么是“城市减灾法治”,使读者通过法治视角
长江上游从长江发源地到干流湖北宜昌段,全长4511km。干流和主要支流流经青海、甘肃、陕西、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九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面积105.09万km2,占长江流域面积的59%。该区域是中国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群居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农牧区和资源富集区,是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根基和源泉,
本书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明清时期长江下游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互动关系为核心,探讨了灾害在乡村社会诸层面的扩散过程、演变规律及其特点、灾害环境下的乡村社会危机、乡村的民生状况、政府与民间应对灾害的机制、特点及其成效,以及灾害与乡村社会互动的机制及其广度与深度,从而弥补和完善了学界既有成果整体性和实证性研究的不足。本书
本书立足大量的有关元代灾荒史料,结合环境学方法论和相关理论,对元代北方的环境问题及相关的救济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叙述,内容包括元代北方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及国家减灾措施,元代北方寒害及救灾措施,元代北方雹灾分布特点及减灾措施,元代北方蝗灾群发性、韵律性与减灾措施,元代华北蝗灾时聚性与重现期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元代北方桑蚕
本书是一部讲述儿童防范灾害及遇灾自救的图书。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种灾害的特点、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应对措施,帮助儿童树立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
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防控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的重要领域。本书展示了在处理水利和风险问题过程中如何使用QGIS的应用案例,包括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卫星影像监测沿海水深、沿海湿地地形和生物演化、水库水文监测卫星影像分析、网络分析与路径选择、城市及周边地区排水网络提取、旱灾制图、基于景观指标的空间采样设计在害虫调节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