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全球盐渍化这一重大问题,从相关的土壤学、水文学与植物学的基础理论、测定与监测方法、模型模拟及利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概括性综述。同时,本书以建立可持续的高效农业体系、保障世界未来的粮食安全为目标导向,论述了土壤盐渍化研究中的10个重点领域;综述分析了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或流域的盐渍化土地改良、利用及管理案例;简述
云南高寒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受高海拔、寒冷气候影响,泥炭和泥炭沼泽湿地发育,单位面积土壤碳储量高,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书系统阐述云南高寒湿地环境特征及放牧干扰现状、放牧对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和CO2排放特征的影响、放牧对高寒湿地土壤氮转化过程(氨化、硝化、反硝
本书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以燕山期古太平洋、蒙古-鄂霍次克洋和中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三大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汇聚的视角,研究了古太平洋俯冲增生陆缘带、蒙古-鄂霍次克洋俯冲-碰撞造山带和班公湖-怒江俯冲-碰撞带关键地区岩浆与成矿作用的期次、空间分布规律、物质来源及其深部物质组成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资料
本书系统论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和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并建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报模型。第一,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探明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与危害,阐明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第二,研究了原生坡面、扰动坡面、土质道路、弃土体、弃渣体和煤矸石堆积体等不同下垫面径流产沙特征及土壤侵
本书主要讲述环境土壤物理HYDRUS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建模步骤。全书三篇13章,第一篇介绍HYDRUS和土壤物理基础理论,共5章,主要包括HYDRUS模型的基本概况、模型涉及的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水分运动、溶质运移和热量传输的基本原理;第二篇介绍HYDRUS-1D模型,共3章,主要叙述如何在1D模式下建立水流模型、溶质运移
本书根据多年实地调查和观测资料,结合室内统计、分析、论证和研究成果撰写而成。本书通过对祁连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河西内陆河流域土壤碳氮变化规律及其特征的分析,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泛河西地区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开展了泛河西地区山区森林草地、平原人工绿洲和荒漠天然绿洲土壤水盐动态规律时空尺度的
本书利用1991-2020年山东省122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等逐日气象资料,结合山东省玉米、小麦、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需求,选取了气温、积温、降水、日照等主要气候因子,同时综合考虑坡度、坡向、海拔高度、土壤类型等地形和土壤条件,开展了8种农作物主要气候、地
本书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先进肥料与技术,力求展现我国土壤修复的安全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主要介绍了我国北方主要作物的土壤修复施肥技术与新型肥料应用方案,具有安全可靠,修复和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效果明显,劳动强度小,成本低和功效高等优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先进肥料与技术,力求展现我国土壤修复的安全性、科学性、系统性、
本书针对再生水农业利用生物安全性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及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位点再生水中病原菌、抗生素抗性基因及蓝藻毒素基因种类与丰度变化情况。介绍了不同再生水灌溉方式对土壤-作物系统中病原菌丰度变化以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组成的影响、根组织和果实中病原菌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再生水灌溉根际土壤病原菌及抗生素抗性基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目前陕西主要果、茶等经济作物区域分布、种植规模、产量等产业信息及各产区气候背景、作物生长适宜性气象指标、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指标等气象信息。结合果、茶生产实践和气象服务需求,详细介绍了苹果、猕猴桃、葡萄、柑橘、红枣、核桃、茶叶等主栽品种的周年服务重点、气候资源状况、特色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制作。可为从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