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传统侗族民居建筑形成和演化特征;保护理论的梳理;广西侗族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现状;保护研究框架的建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根据这五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建构适合广西侗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研究框架,为形成系统的、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理论提供参考依据。
本书共七十四卷,刊行于雍正十二(1734年),是继宋代《营造法式》之后官方颁布的又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建筑工程专业图书。《工程做法则例》和《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由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标准的仅有两部古籍,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建筑学家梁思成将此两部建筑典籍称为“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
本书介绍了岭南祠庙中的18个代表作品,从环境、总体形制、单体形制、结构形制、装饰形制几个方面阐述了岭南祠庙建筑形制,并解读了岭南祠庙建筑宗族集权、因地制宜、慎终追远、开放多元、彰显富贵等人文特点。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北民居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著名建筑学家张良皋先生誉为中国建筑三原色之一。本项目全书约32.7万字,包含1000幅实景图片及测绘图,从建筑平面、立面、结构、装饰和建筑材料及工具等方面对土家族吊脚楼营造的结构特征、技艺表现、营造流程及构造思想进行了抢救性记录与现代化阐述,通俗易
作者团队调研了贵州、湖南、广西等侗族地区众多村寨,从民居建筑和公共建筑视角,对侗族地区进行全面考察与梳理。《侗族建筑形式与功能》归纳总结了侗族木质民居建筑的地基处理、结构、平面布局、细部构造、建筑材料以及民居建筑的营建程序;系统介绍了侗族鼓楼、风雨桥、寨门、戏楼、飞山庙、萨坛、宗祠、凉亭、古井、土地祠、石料路桥等公共建
本书选取了正规的京都风格的数寄屋建筑实例,以丰富的实景图片和珍贵的设计图解读数寄屋建筑各个部分的细节,展现充满茶道美学的“数寄”意境。
本书内容包括:前言、凡例、史料目录、文档(影印)、关键词分类索引、征引档案及书籍目录、后记等。顺治朝卷(包括清前期天命、天聪、崇德三朝),条目1028条,关键词1803个,图片1540张。长编内容涉及广泛,除京城宫殿外,全国各省均有涉及。
明代官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特殊贡献,它上承宋式,下启清式,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从大量保存的实物来看,其技艺精湛、手法成熟、审美高超,独步一代,然而明代官式建筑未有总结,十分遗憾。本书将展现明代官式建筑诸作法的系统研究成果,特别是诸作范式图版的清晰而直观的表达,将提供给读者耳目一新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对于中国建筑发展史
本书分为两个分册。第一分册总结建筑学专业近十年教学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建筑学院十年来“以本为本,因材施教”的应用型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历程。第二分册汇编本学院自2011-2021年学生在建筑专业竞赛中的获奖作品;总结过去十年学院在学生竞赛领域中的成果,以及为学生参加专业竞赛提供良好的参考资料。
明中期以来,以魏国公为中心的徐氏家族凭借徐达的宠禄,在南京营建了一批颇负盛名的园林。华堂丽亭,奇峰碧水,古木嘉卉,各臻其妙,带动南京园林再度走向兴盛。园林既是园主标榜身份的优游之地,也是文人士子的社交舞台。他们在此交游酬唱,留下诗文、书法、绘画、篆刻、戏曲等作品。以顾磷、陈沂、王韦“金陵三俊”为代表的南京文人群体在文学